環境服務業爆發 “十三五”末行業收入或達2.3萬億
“十三五”規劃綱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里面總共26項,與資源環境相關的指標就有13項。環保監管趨嚴,成為催生市場的根本動力。大氣、水、土三大行動計劃相繼發布,環保產業規模大幅擴容,新興領域釋放。此外,資本驅動力量越來越大,并購數量和規模快速增加。全聯環境商會前任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預計,今年環境服務業行業收入約7628億元,到“十三五”末則將增長至2.3萬億元。
“環境服務業的春天來了。”
近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下稱“全聯環境商會”)舉辦的“2016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趙笠鈞斷言。
商會前任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也表示,在監管趨嚴、產業規模大擴容、資本驅動等多重因素下,環境服務業進入了新階段。他預計今年環境服務業行業收入約7628億元,到“十三五”末則將增長至2.3萬億元。
文一波表示,尚有近70%的環保領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滿足,如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綜合區域治理、土壤修復、黑臭水體、污泥處理、VOCs監測等。此外,城鎮黑臭水體、垃圾分類、霧霾、毒地、污泥處理、垃圾滲濾液等環境治理的難點有待突破創新。
政策拉動還是監管驅動?
“十三五”規劃綱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里面總共26項,與資源環境相關的指標就有13項。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發改委正在牽頭制定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全民節水行動計劃和循環發展引領行動。
此外,“十三五”期間將以推廣綠色產品來拉動綠色消費需求,實施重點工程來拉動環保投資的增長,并強化約束和激勵機制釋放市場需求。多管齊下,未來環保投資潛力巨大。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華稱,雖然不好說“十三五”環保投資到底有多少,但與“十二五”相比將有很大的提升。
在何炳華看來,環保產業是政策拉動型和法規標準倒逼型的產業。“環保產業規模由國家目標來決定,政策有力、標準高、執法嚴市場規模就大,反之就小。”
文一波則表示,環保領域的政策和法規大多不是今天才有的,但為什么這幾年產業規模才發展起來,是因為過去政策法規沒有執行到位,標準沒有落地,如今被強制落地了。他解釋稱,驅動環保行業投資增長的關鍵因素在于監管趨嚴、產業規模大擴容和資本驅動。
監管趨嚴表現為環保監管體制深化改革,史上最嚴環保法公布實施,環境監管執法的“零容忍”,環保執法動真格、力度空前。
產業層面,隨著大氣、水、土三大行動計劃的相繼發布,產業規模大幅擴容,新興領域釋放。文一波稱,“十三五”期間環保市場空間將達17萬億,其中土十條為10萬億,海綿城市3萬億,水十條2萬億(黑臭水體0.7萬億,鄉鎮污水處理0.2萬億,其他1.1萬億),大氣十條1.7萬億,地下管廊0.9萬億。
此外,資本驅動力量越來越大,并購數量和規模快速增加,中石化、中國中鐵、葛洲壩集團等“跨界巨人”不斷進入。2012年,環保領域并購交易數量僅17個,交易額12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并購量已達52個,交易金額近300億元。
為方便并購,上市公司還設立并購基金,且越來越多。2014年僅2家公司設立了并購基金,資金規模20億元,去年這兩個數據暴漲至30家、400億元,今年一季度則為15家200億元。
不過,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巡視員胥樹凡提醒,當前我國環保產業市場仍存在很多挑戰,如融資難、融資貴,部分領域、技術和服務模式不成熟,市場不規范不透明、誠信度低、低價競爭,競爭不平等,經濟下行對環保支付能力的影響等。
跨界巨人加劇行業洗牌
對環保企業來說,產業進入新階段,無疑是重大利好。但“跨界巨人”的進入,加劇了產業競爭,特別是對扎根未穩的中小型環保企業來說沖擊不小。
趙笠鈞稱,過去中國環保產業并不強大,國內環保企業眾多。目前,環保行業共有5.3萬多家公司,但平均的規模體量都比較小。
這一現狀從近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財富500強榜單中可窺。榜上有名的企業許多都有環保業務,但真正主營環保業務的企業,僅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控水務”)一家,以113億元的營收和20.6億元的利潤排名第432位。
其他一線環保企業,離500強門檻都還有一些距離。光大集團旗下的環保公司光大國際,算得上環保行業的龍頭企業,去年營收85.34億港元(約合73.55億元人民幣),比500強榜單最后一名(四川成渝高速公路)的114.94億元營收少了36%。
隨著近幾年政策紅利的釋放,行業洗牌加劇,分化凸顯,一些大企業成長快速,甚至在全球的并購勢頭都非常迅猛。
嗅到政策紅利,一批國資企業以入股、并購、成立環保公司等方式紛紛進軍環保行業。這些被業內稱為“跨界巨人”的企業,同時也加劇了行業洗牌的進程。
北控水務就是其母公司北控集團通過上述玩法打造的環保企業。去年,這種“跨界巨人”數量猛增。葛洲壩集團去年1月以4.73億元收購凱丹水務75%的股權,進軍環保市場。中國中車將“環保產業”納入公司“新興產業”范疇,并計劃將環保水處理板塊打造成為國內村鎮污水治理領域首選供應商。
去年8月,中石化節能環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被視為中國石化上游唯一的節能環保工程公司、節能環保政策研究及技術支持中心。據該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張建介紹,未來中石化下游也要成立這樣的公司。
這些憑借著技術、工程、設備或是資本優勢進入的“跨界巨人”,讓部分業內公司惶惶不安。對此,趙笠鈞稱,這些企業的進入,確實對當下環保產業格局產生了沖擊,長遠來說將加劇產業競爭。
如果這些企業進入后,通過競爭促使技術進步、模式創新、產業并購整合,對以小企業為主的環保行業來說,將加快行業秩序重構,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企業進入環保領域,沒有長遠打算,只為了解決生存問題,惡意低價競爭,沒有投入研發,無疑將損害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這些公司成立專業化環保公司,不是為了排擠民營企業,也不是排擠固有的守護者,而是為了整合這些資源。”張建則希望環保行業的“傳統守護者”不要將國有企業成立專業環保公司看成是“狼來了”,或者認為會構成產業壟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