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風除塵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結構
旋風除塵器的結構由進氣口、圓筒體、圓錐體、排氣管和排塵裝置組成,如圖5-4-1所示。
圖5-4-1旋風除塵器組成結構圖
2.工作原理
當含塵氣流由切線進口進入除塵器后,氣流在除塵器內作旋轉運動,氣流中的塵粒在離心力作用下向外壁移動,到達壁面,并在氣流和重力作用下沿壁落入灰斗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3.旋風除塵器內的流場分析
(1)流場組成
外渦旋——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轉運動的氣流。
內渦旋——沿軸心向上旋轉運動的氣流。
渦流——由軸向速度與徑向速度相互作用形成的渦流。
包括上渦流——旋風除塵器頂蓋,排氣管外面與筒體內壁之間形成的局部渦流,它可降低除塵效率;
下渦流——在除塵器縱向,外層及底部形成的局部渦流。
(2)旋風除塵器內氣流與塵粒的運動
含塵氣流由切線進口進入除塵器,沿外壁由上向下作螺旋形旋轉運動,這股向下旋轉的氣流即為外渦旋。外渦旋到達錐體底部后,轉而向上,沿軸心向上旋轉,最后經排出管排出。這股向上旋轉的氣流即為內渦旋。向下的外渦旋和向上的內渦旋,兩者的旋轉方向是相同的。氣流作旋轉運動時,塵粒在慣性離心力的推動下,要向外壁移動。到達外壁的塵粒在氣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氣流從除塵器頂部向下高速旋轉時,頂部的壓力發生下降,一部分氣流會帶著細小的塵粒沿外壁旋轉向上,到達頂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轉向下,從排出管排出。這股旋轉氣流即為上渦旋。如果除塵器進口和頂蓋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沒有進口氣流干擾,上渦旋表現比較明顯。
對旋風除塵器內氣流運動的測定發現,實際的氣流運動是很復雜的。除切向和軸向運動外還有徑向運動。特·林頓(T.Linden)在測定中發現,外渦旋的徑向速度是向心的,內渦旋的徑向速度是向外的,速度分布呈對稱型。
(3)切向速度
切向速度是決定氣流速度大小的主要速度分量,也是決定氣流中質點離心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切向速度的變化規律為:
外渦旋區:r↑,切向速度ut↓;
內渦旋區:r↑,切向速度ut↑。
圖5-4-2旋風除塵器內部的速度分布和壓力分布
圖5-4-2所示為實測的除塵器某一斷面上的速度分布和壓力分布
從該圖可以看出,外渦旋的切向速度是隨半徑r的減小而增加的,在內、外渦旋交界面上,達到最大。可以近似認為,內外渦旋交界面的半徑r0≈(0.6~0.65)rp(rp為排出管半徑)。內渦旋的切向速度是隨r的減小而減小的,類似于剛體的旋轉運動。
旋風除塵器內某一斷面上的切向速度分布規律可用下式表示:
外渦旋vr1/nr=c(5-4-1)
內渦旋vt/r=c‘(5-4-2)
式中
vt——切向速度;
r——距軸心的距離;
c‘、c、n——常數,通過實測確定。
一般n=0.5~0.8,如果近似的取n=0.5
(4)徑向速度
實測表明,旋風除塵器內的氣流除了作切向運動外,還要作徑向的運動,外渦旋的徑向速度是向心的,而內渦旋的徑向速度是向外的。氣流的切向分速度vt和徑向分速度w對塵粒的分離起著相反的影響,前者產生慣性離心力,使塵粒有向外的徑向運動,后者則造成塵粒作向心的徑向運動,把它推入內渦旋。
如果近似認為外渦旋氣流均勻地經過內、外渦旋交界面進入內渦旋,見圖5-4-3所示,那末在交界面上氣流的平均徑向速度
(5-4-4)
式中
L——旋風除塵器處理風量,m3/s;
H——假想圓柱面(交界面)面度,m;
r0——交界面的半徑,m。
(5)軸向速度
外渦旋的軸向速度向下,內渦旋的軸向速度向上。在內渦旋,隨氣流逐漸上升,軸向速度不斷增大,在排氣管底部達到最大值。
(6)壓力分布
壓力分布:軸向壓力變化較小;徑向壓力變化大,外側高,中心低,軸心處為負壓。
圖5-4-3交界面上氣流的徑向速度
旋風除塵器內軸向各斷面上的速度分布差別較小,因此軸向壓力的變化較小。從圖5-4-20可以看出,切向速度在徑向有很大變化,因此徑向的壓力變化很大(主要是靜壓),外側高中心低。這是因為氣流在旋風除塵器內作圓周運動時,要有一個向心力與離心力相平衡,所以外側的壓力要比內側高。在外壁附近靜壓最高,軸心處靜壓最低。試驗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壓下運行,旋風除塵器軸心處也保持負壓,這種負壓能一直延伸到灰斗。據測定,有的旋風除塵器當進口處靜壓為+900Pa時,除塵器下部靜壓為-300Pa。因此,除塵器下部不保持嚴密,會有空氣滲入,把已分離的粉塵重新卷入內渦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