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凈水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的現狀和應用前景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水產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據1999年底統計,我國淡水養殖面積有600萬公頃,海水養殖面積有20萬公頃。淡水養殖面積和捕撈量均為世界第一,飼養的品種也已逐步向精養的高檔種類轉變,蝦、蟹、鱉及高檔魚種類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但由于過去對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在農業生產中大量及過度使用了磷肥、氮肥,城市居民又基本使用的是含磷洗衣粉、洗滌劑,造成整個大環境水質惡化,水體嚴重富營養化,給水產養殖業尤其給高檔精養池塘造成的危害更大。
1993年我國大面積爆發了對蝦病毒,使得整個環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部分養殖戶的對蝦全軍覆沒,從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也主要是由于水環境惡化所造成的。盡管目前全世界(包括國內的相關科研機構院所)將攻克蝦病毒作為目標,但由于病毒已侵入了蝦體細胞基因中,無法在短時間內克服這一問題。目前為了解決這問題,唯一可采取的方法就是改善水質。根據現有手段,改善水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物理方法:用沉淀池過濾或用沸石粉吸附,將水中的雜質和污染物去除。此方法盡管對環境不造成二次污染,但資源的浪費卻是驚人的,故不宜采用;
2、化學防治法:此方法是延續了幾十年的傳統養殖處理水方法,即用硫酸銅、漂白粉、孔雀石綠等有機無機化合物來改善水質。此方法盡管短時間能起效果,但對人體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水產養殖技術發達的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此方法,以避免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傷害;
3、生物處理法:此方法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發展起來的新興高新技術,其原理是:從自然界中獲取和分離對人畜無害又能吸收水中氨氮和硝基氮、分解動物蛋白,抑制有害病菌生存的化能異養桿菌,經過人工復壯、培養、繁殖并高度濃縮,投入養殖池中,使其發揮治污作用,且對人體、環境無任何傷害。這種方法是目前最可取、也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方法。
九十年代末期,國外生物制劑生產廠商和公司瞄準了中國市場,紛紛將產品推向中國市場。這些產品絕大部分是從家庭觀賞魚養殖的凈水劑演變過來,價格高、活菌數量少、菌種單一,不能適合大面積養殖用。
我國科研機構從九十年代末也開始了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并相繼試制成功了能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的,適合我國水產養殖的活菌生物凈水劑。我公司最新開發的有益菌生物凈水劑,其主要原料是由美國引進CBS微生物種系。它的獨特之處是具有“智慧”型的有益生物種系,采用先進工藝和設備,運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提純、培養、精制而成的一種新型的環保微生物凈水劑。制劑中的活性微生物是由11個菌屬、
近百種功能各異的微生物組成,需氧和厭氧并存,它能有選擇地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質,分解水面油污,去除氨氮、硫化氫、甲烷、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能起到穩定水質、化解厭氧池、氧化池、沉淀池的有機沉積污泥,并能去除水中重金屬等功效。能去除水體中的有毒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起到去污除臭、穩定水質、改善水中理化因子,抑制各種病原體繁殖,增強魚蝦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使養殖水體的生物耗氧量和化學耗氧量均下降55%以上,溶氧量上升50%以上,令水質富氧、清爽潔凈,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十分適宜魚蝦生長的生態環境。投入待處理污水后,它能在污水中迅速繁殖成優勢菌群并產生大量的氧化酶,從而具有超強的分解、凈化污水和淤泥的能力。適用于工業和生活污水生化處理,能達到凈化水質、減少淤泥、降低COD、BOD脫色等目的,減少清除淤泥的工作量,節約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設備投入和能源消耗,使污水處理變得簡單易行。
我公司現已批量、系列化生產該產品,該凈水劑選取的菌種吸附氨氮、硝基氮的功能優良,菌種組合合理,由于在國內發酵,成本遠低于同類進口產品,且活菌數量高于同類進口商品50倍。
經過二年多的實際大面積布點試驗,“復合型微生物凈水劑”能改善水質、進行高效養殖、增產增效、保護環境的效果已得到證實。本品具有明顯降低水中氨氮、硝基氮,能逐步分解養殖水域底泥的作用,顯著改善了水質,抑制了水中有害藻類的繁殖生長,使用安全,操作簡便,對魚蝦等水產品的增產有促進作用。
我國現有淡水養殖面積600余萬公頃,約1億畝,按最低用藥0.5公斤/畝計算,總需求量為5萬噸。海水養殖面積為20余萬公頃,用藥需求量為2千噸。以上數據足以說明:生物凈水技術的應用前景是極為廣泛和可喜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