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三水廠
泉州市第三水廠由福建省泉州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建設,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設計,福建省水利水電工程局施工,工程投資1.12億人民幣。1992~1993年設計,1993~1994年施工。獲1999年度湖北省勘察設計“四優”一等獎。
處理工藝流程為:岸邊式固定泵房取水、藥 、柵條絮凝平流沉淀池 Ù V型濾池 Ù 清水池 Ù 送水泵房 Ù 城市管網。柵條絮凝池的反應時間為15 min;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12.6 mm/s,沉淀時間1.8 h;V型濾池的正常濾速(V)7.6 m/h,氣沖3 min,再氣水混沖3 min,最后水沖3 min,其中氣沖強度8.98 L/(s m2),水沖強度8.01 L/(s m2)。
凈水廠平面按流程布置,每10萬m3/d一組,共2組,4個單元,功能分區明確。泉州市第三水廠采用高效節能型新工藝,即建設部1990年公布的“八五”科技成果推廣計劃第一批推薦推廣項目《控制紊流能耗的水力混合絮凝技術》,該技術1992年列入國家科委成果司等單位主編的《節能科技成果選編》。本工程結合了凝聚和絮凝體的成長規律和沉降性能的改善,合理控制和分配能量,從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混凝效率和效果,減少了占地面積,降低了工程造價,并且按節能降耗目標,在完善必要的處理工藝前提下,力求流程簡短,使凈水過程水頭損失最小。
結構、建筑設計:由于該廠址構筑物底板下均存在軟弱土層,故采用φ600水泥攪拌樁加固地基,樁長5.0~8.5 m,水泥摻入量15%,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20~140 kPa。在現澆整體式鋼筋砼結構中,其荷載及結構剛度差異較大,為防止構筑物不均勻沉降必須設置永久性沉降縫,以往一般通過設置后澆帶來解決,但后澆帶的施工難度較大,需經過40~60 d才能填筑,工期延長,且填筑不好易留下滲漏隱患。本工程中采用了UEA膨脹加強帶取代后澆帶的結構超長設計新技術。濾池和送水泵房均為現澆鋼筋砼結構,池體砼摻入約12%UEA膨脹外加劑,設置膨脹加強帶,節省了工期,且試水一次合格。全廠建筑為園林式,建筑風格高雅、美觀、明快、大方。魚池噴泉與庭院式辦公樓交相輝映,環境宜人。
運行管理:該廠一期規模10萬m3/d,實際最大日供水量已達12.6萬m3,承擔全市70%的供水量。根據1995、1996、1997年度的監測,出水水質的渾濁度、游離余氯、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4項指標綜合合格率均在98%以上。自從水廠投入運行以來各主要處理構筑物運行良好。沉淀水一般在10 NTU以內,濾后水絕大多數在0.5 NTU以內。送水泵房可以通過計算機實現機組自動聯動開停機。整個系統年平均綜合電耗為每千噸水228.968 kWh(包括一級泵、二級泵、排水泵、反沖洗泵及全廠所有用電量在內)。生產運行成本為0.599元/m3。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