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程
工程關鍵詞:生活垃圾,垃圾轉運站
工程名稱: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程
工程所屬單位:煙臺市生活垃圾轉動站
技術提供:
工程介紹:
煙臺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程總投資1.45億元,由生活垃圾轉運站和生活垃圾處理場兩部分組成。主體工程于2002年10月建成并投入運行,全部工程于2004年4月竣工。2005年8月、2006年12月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4月、2007年12月分別被山東省建設廳和國家建設部評定為Ⅰ級生活垃圾處理場。
生活垃圾轉運站負責轉運芝罘區、萊山區的生活垃圾,位于煙臺市芝罘區婁子山,距市中心約7公里,場區占地面積4公頃,設計最大轉運能力為日轉運生活垃圾1000噸。該站采用機電一體化的生活垃圾壓縮系統,小型垃圾車清運的垃圾經地坑收集、壓縮后推入大型轉運車中運至垃圾處理場,全部運行過程使用先進的近遠程監控和自動化控制。通過轉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并大大降低了運輸費用。
生活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理煙臺市五區(芝罘區、萊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山區、牟平區)的生活垃圾,位于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距市中心約36公里,場區占地面積約68公頃,填埋庫容700萬立方米。該場目前采用衛生填埋為主、輔以消解的綜合處理模式,設計最大能力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其中衛生填埋800噸/日,消解處理200噸/日。
生填埋部分采用垂直防滲與水平防滲相結合的技術,有效的防止了垃圾滲濾液對地下、地表水的污染。垃圾產生的滲濾液設有專門的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污水處理引進美國先進的生物濾池、UASB技術,利用生物方式降解污水,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后排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消解部分則采用國內先進的處理技術,通過對垃圾進行消解,消除垃圾細菌及異味,并對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
2007年初,煙臺市政府決定投資9200萬元建設生活垃圾綜合濕解工程,新建日處理能力400噸的綜合濕解系統和240噸/日的垃圾焚燒裝置,改造原日處理生活垃圾200噸的濕解系統,將原日處理滲濾液400立方的污水處理系統擴建為800立方。該工程被列為市區城建重點工程,于2007年4月通過建設部評審,被列為2007年度國家科技示范工程。
該工程通過對國內先進的“生活垃圾分選、濕解制肥、焚燒處理”等技術優化組合,將生活垃圾添加催化劑經過高溫、高壓進行濕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分解、脫水、閃干后,直接進入篩分線進行篩分。篩上物中熱值較高的可燃物則進入焚燒爐進行焚燒,產生的蒸汽用于前端濕解處理。篩下物則為富含氮、磷、鉀的營養土,經進一步發酵、破碎,可用于園林綠化和農業種植。整個工藝流程基本做到了燃料自給,實現了“以廢治廢”和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使生活垃圾減量化可達85%以上,需要進行最后填埋的僅占10%左右,大量節約現有衛生填埋處理方式占用的土地,大大延長生活垃圾處理場使用壽命,并且極大提高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水平。
綜合濕解工藝能處理不分類的混合生活垃圾,非常適合我國生活垃圾收集不分類的實際情況。運用該工藝生產營養土,可將國內現有堆肥工藝長達30—45天的生產時間縮短為1小時左右,具有大量節約土地資源、投資運行成本少、環境污染較低的優勢。該工程投產后,將使我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由衛生填埋轉向濕解綜合利用,進一步提高我市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水平,為建設生態型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