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與“美好生活”
來源:東莞唐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3143 更新時間:2019-03-19 10:56“美麗中國”與“美好生活”
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人民的幸福感與生態環境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建設美麗中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很豐富的內容,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需要日益增長的問題。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重大論斷。十九大報告提出,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十九大報告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有了更為豐富的表述,“美麗”一詞首次出現在奮斗目標當中,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相并列,進一步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美麗中國建設被提上了新高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現代化建設目標有了更好的對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無論是美好生活還是美麗中國,都包括了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考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麗國家的建設已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成為了各界共同奮斗的目標。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為實現上述目標,十九大報告不僅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并拿出專門篇幅闡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對未來5年的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德中表示,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美麗”,把“美麗”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五個關鍵詞,這樣的提升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關系密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環境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如果基本的生存環境都遭到破壞,清潔的空氣和飲用水都成為奢望,美好生活就成為空中樓閣。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大報告還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十九大報告同時提出兩個“必須認識到”,即“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常紀文表示,這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形勢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社會矛盾的一個綜合判斷,由此可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被明確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在他看來,這一重大論斷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一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二是環境問題的出現原因根本上還是發展不均衡和不充分;三是環境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均衡發展和充分發展來解決。“只有定好位,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納入社會的主要矛盾,成為全國上上下下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生態文明的建設和改革工作,才能得到全面的部署和推進。”常紀文說。
中央黨校哲學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孫要良認為,現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生態環境就屬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之一,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必須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來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人民的幸福感與生態環境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建設美麗中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很豐富的內容,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需要日益增長的問題。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重大論斷。十九大報告提出,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十九大報告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有了更為豐富的表述,“美麗”一詞首次出現在奮斗目標當中,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相并列,進一步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美麗中國建設被提上了新高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現代化建設目標有了更好的對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無論是美好生活還是美麗中國,都包括了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考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麗國家的建設已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成為了各界共同奮斗的目標。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為實現上述目標,十九大報告不僅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并拿出專門篇幅闡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對未來5年的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德中表示,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美麗”,把“美麗”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五個關鍵詞,這樣的提升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關系密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環境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如果基本的生存環境都遭到破壞,清潔的空氣和飲用水都成為奢望,美好生活就成為空中樓閣。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大報告還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十九大報告同時提出兩個“必須認識到”,即“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常紀文表示,這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形勢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社會矛盾的一個綜合判斷,由此可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被明確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在他看來,這一重大論斷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一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二是環境問題的出現原因根本上還是發展不均衡和不充分;三是環境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均衡發展和充分發展來解決。“只有定好位,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納入社會的主要矛盾,成為全國上上下下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生態文明的建設和改革工作,才能得到全面的部署和推進。”常紀文說。
中央黨校哲學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孫要良認為,現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生態環境就屬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之一,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必須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來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