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致系統的治污新“證”
來源:東莞唐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1963 更新時間:2019-03-19 10:56細致系統的治污新“證”
今年,佛山已對358家企業開展排污許可培訓,包括火電10家,造紙30家,鋼鐵63家,水泥9家,石化3家,電鍍77家,紡織印染152家,制革13家,制糖1家。截至目前,有34家企業完成國家排污許可證核發;另有30多家企業已提交申請,正在審核中。
一場治污領域的革命,正悄然發生。
今年5月的一天,楊青山如往常一樣打開電腦,點開國家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網,發現順德五沙熱電已被納入網站“許可信息公開”欄目,這讓他長長松了口氣。
楊青山是該公司的環保專員,填完項目繁多的幾十頁表格,經順德區環保部門審核和網上信息公開后,公司終于拿到國字號排污許可證,許可時間從2017年5月24日到2020年5月23日,這也是佛山首家。
監管后移,拿證只是第一步
楊青山很快從網上下載了公司《國家排污許可證》副本,往下滑動鼠標,頁碼顯示52頁。此前,公司持有的廣東省排污許可證,只有薄薄6頁。加厚版的排污許可證里,印著一個二維碼,拿出手機掃碼,許可證文本自動生成。“原來省里的證就是一個證書。”楊青山說,現在的證完全不同,把整個生產環節可能涉及的污染排放都納入進來,從原料燃料成分,到生產過程,到生產后的排放,用什么煤,用多少水,用多少石灰,監督非常細致。佛山市環保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科科長梁杰認為,傳統的許可證“類似一張工商營業執照”,而國家排污許可證,“既是一個行政許可,更是一個證后監管體系。”他表示,以前排污許可證重心在事前監管,重審批;現在國家排污許可證,著重事后監管。“拿到證只是第一步。”
治污新“證”,源于去年11月國務院《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發布。根據規定,2017年建成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制定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證編碼。這意味著,此前各省各自為政的排污許可,將被納入國家統一平臺。
企業須“自證守法”
厚厚的副本中,新增一項“環境管理要求”,要求企業自行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執行報告,實行信息公開。現在,楊青山每個月都要點開國家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網,上傳一份企業當月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報告。報告向公眾公開,可隨時下載。這多少讓他感到一些壓力。他所在企業屬火電行業,是環保部門監管重點。新“證”之后,企業環保動態,被置于無數雙眼睛監督下,哪怕細微到物料場粉塵濃度這樣的指標,他都必須保證數據準確、達標合規后,才會上傳。“這倒逼企業及時對不達標地方進行整改,也遏制瞞報行為。”
“國家排污許可證最大亮點,是突出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高級講師李文勝說,企業不僅要依法申領許可證,還要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并通過自行監測、臺賬記錄等方式,自證守法。在梁杰看來,新證雖要求企業自行監測,但具有很強實操性,監測的點位、頻次、因子,采用的技術方法等,許可證里都寫明了。而且,“企業對自己污染物的排放量最清楚”。
不過,這并不代表環保部門當起甩手掌柜。梁杰說,他們會采用“雙隨機”方式對企業監管,即由誰去查、查哪家企業,都由系統隨機抽取。另外,基層網格化管理,會對企業進行日常的環保監管。
“一證”管理,企業不再困惑
排污許可證并非新鮮事物。從世界范圍看,上世紀70年代,瑞典最早開始應用排污許可證制度;隨后,歐盟、美國、日本開始推行相關制度。我國于1985年,最早在上海黃浦江上游地區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1987年,國家環保部門在18個城市開始試點。到2015年1月,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在全國范圍推行這一制度。而排污許可證制度地方立法,先于國家,如廣東省,2014年4月1日起就實施《廣東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
2017年推行的國家排污許可證,整合了污染排放標準、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權交易等環境管理制度。“將各級環境管理業務一證式整合到一起,既打通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鏈條,又打通管理部門之間的監管鏈條。”梁杰表示。
楊青山還記得,幾年前,環保部門會帶著設備,經常來企業上門檢測;有時監管部門會查企業的設備、臺賬,甚至發票。五沙熱電總經理助理劉玉陶笑言,以前的監督比較分散,不同部門,標準要求有時會不同。“現在就是一本證,按照證上的標準來,很清晰,讓我們企業也很明確。”
試行“環保管家”制
在制度設計上,國家排污許可證制度考慮到企業規模等因素,提出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的,可作適當簡化。但即使是簡化,企業后續的環保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還是不可避免。“對排污單位而言,后續營運期的環境管理,同樣對人員技術要求較高,這對管理規范的大型企業問題不大,對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有一定困難。”李文勝建議,這類企業可以從許可證申請到運營期環境管理,全流程依托第三方技術機構,試行環保管家制度。這可能帶動環保服務第三方市場的發展。
梁杰以企業賬務打了個比方。“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將企業財報交給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到2020年國家排污許可證完全普及,大量企業可能會出現環保服務需求。技術是一道坎,資金則是另一道坎。劉玉陶算了筆賬,電廠每生產1度電的環保投入成本大約是1分8厘錢,而企業獲得的清潔生產政府補貼是1度電1分錢。不過他認為有必要投入,“雖然降低了利潤,但綠色生產是大勢所趨,主動開展節能減排,能夠避免企業因環保問題導致的被動,使企業生產更踏實。”
一場治污領域的革命,正悄然發生。
今年5月的一天,楊青山如往常一樣打開電腦,點開國家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網,發現順德五沙熱電已被納入網站“許可信息公開”欄目,這讓他長長松了口氣。
楊青山是該公司的環保專員,填完項目繁多的幾十頁表格,經順德區環保部門審核和網上信息公開后,公司終于拿到國字號排污許可證,許可時間從2017年5月24日到2020年5月23日,這也是佛山首家。
監管后移,拿證只是第一步
楊青山很快從網上下載了公司《國家排污許可證》副本,往下滑動鼠標,頁碼顯示52頁。此前,公司持有的廣東省排污許可證,只有薄薄6頁。加厚版的排污許可證里,印著一個二維碼,拿出手機掃碼,許可證文本自動生成。“原來省里的證就是一個證書。”楊青山說,現在的證完全不同,把整個生產環節可能涉及的污染排放都納入進來,從原料燃料成分,到生產過程,到生產后的排放,用什么煤,用多少水,用多少石灰,監督非常細致。佛山市環保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科科長梁杰認為,傳統的許可證“類似一張工商營業執照”,而國家排污許可證,“既是一個行政許可,更是一個證后監管體系。”他表示,以前排污許可證重心在事前監管,重審批;現在國家排污許可證,著重事后監管。“拿到證只是第一步。”
治污新“證”,源于去年11月國務院《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發布。根據規定,2017年建成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制定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證編碼。這意味著,此前各省各自為政的排污許可,將被納入國家統一平臺。
企業須“自證守法”
厚厚的副本中,新增一項“環境管理要求”,要求企業自行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執行報告,實行信息公開。現在,楊青山每個月都要點開國家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網,上傳一份企業當月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報告。報告向公眾公開,可隨時下載。這多少讓他感到一些壓力。他所在企業屬火電行業,是環保部門監管重點。新“證”之后,企業環保動態,被置于無數雙眼睛監督下,哪怕細微到物料場粉塵濃度這樣的指標,他都必須保證數據準確、達標合規后,才會上傳。“這倒逼企業及時對不達標地方進行整改,也遏制瞞報行為。”
“國家排污許可證最大亮點,是突出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高級講師李文勝說,企業不僅要依法申領許可證,還要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并通過自行監測、臺賬記錄等方式,自證守法。在梁杰看來,新證雖要求企業自行監測,但具有很強實操性,監測的點位、頻次、因子,采用的技術方法等,許可證里都寫明了。而且,“企業對自己污染物的排放量最清楚”。
不過,這并不代表環保部門當起甩手掌柜。梁杰說,他們會采用“雙隨機”方式對企業監管,即由誰去查、查哪家企業,都由系統隨機抽取。另外,基層網格化管理,會對企業進行日常的環保監管。
“一證”管理,企業不再困惑
排污許可證并非新鮮事物。從世界范圍看,上世紀70年代,瑞典最早開始應用排污許可證制度;隨后,歐盟、美國、日本開始推行相關制度。我國于1985年,最早在上海黃浦江上游地區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1987年,國家環保部門在18個城市開始試點。到2015年1月,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在全國范圍推行這一制度。而排污許可證制度地方立法,先于國家,如廣東省,2014年4月1日起就實施《廣東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
2017年推行的國家排污許可證,整合了污染排放標準、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權交易等環境管理制度。“將各級環境管理業務一證式整合到一起,既打通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鏈條,又打通管理部門之間的監管鏈條。”梁杰表示。
楊青山還記得,幾年前,環保部門會帶著設備,經常來企業上門檢測;有時監管部門會查企業的設備、臺賬,甚至發票。五沙熱電總經理助理劉玉陶笑言,以前的監督比較分散,不同部門,標準要求有時會不同。“現在就是一本證,按照證上的標準來,很清晰,讓我們企業也很明確。”
試行“環保管家”制
在制度設計上,國家排污許可證制度考慮到企業規模等因素,提出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的,可作適當簡化。但即使是簡化,企業后續的環保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還是不可避免。“對排污單位而言,后續營運期的環境管理,同樣對人員技術要求較高,這對管理規范的大型企業問題不大,對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有一定困難。”李文勝建議,這類企業可以從許可證申請到運營期環境管理,全流程依托第三方技術機構,試行環保管家制度。這可能帶動環保服務第三方市場的發展。
梁杰以企業賬務打了個比方。“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將企業財報交給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到2020年國家排污許可證完全普及,大量企業可能會出現環保服務需求。技術是一道坎,資金則是另一道坎。劉玉陶算了筆賬,電廠每生產1度電的環保投入成本大約是1分8厘錢,而企業獲得的清潔生產政府補貼是1度電1分錢。不過他認為有必要投入,“雖然降低了利潤,但綠色生產是大勢所趨,主動開展節能減排,能夠避免企業因環保問題導致的被動,使企業生產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