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2000m3/h礦井水處理工程
來源: 閱讀:3434 更新時間:2014-09-28 14:07工程分析
一、工藝路線
礦井污水由煤礦生產區域集中收集后輸送至處理站預沉調節池。預沉調節池內設沉淀排泥區和集水區,配置刮吸泥機和水泵,去除廢水中大部分顆粒煤泥,同時攔截水中機械浮油。沉泥通過泥漿泵輸送至污泥池。
預沉池出水提升進入混凝反應池。提升泵出口設置管道混合器投加混凝劑,反應池內投加助凝劑,絮凝反應池內設置攪拌混合設施。反應池出水經分配自流進入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內設斜管填料。底部重力排泥至污泥池,上清液自流進入清水池達標排放。
清水池作為蓄水池,提供污泥脫水機清洗水源,并作為后續廢水回用深度處理工程接口。
污泥池污泥通過螺桿泵輸送至帶式污泥濃縮脫水一體機,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后的污泥外運或回收處理。
污泥池上清液以及濃縮脫水機濾液匯集至集水池,經潛水泵送回預沉調節池進行再處理。
二、關鍵技術
本工程采用“混凝反應+斜管沉淀”處理礦井水,路線成熟,技術參數合理,運行穩定。其關鍵技術主要包括:
1.混凝反應。混凝是水處理工藝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混合過程是讓藥劑迅速而均勻地分散到水中,應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與原水均勻混合,使水中的全部膠體雜質都能和藥劑發生作用。原水加混凝劑后,經過混合作用,水中膠體雜質凝聚成較大的礬花顆粒,后續在沉淀池中去除。
2.斜管沉淀。斜管沉淀池利用水中分散顆粒自然沉淀的淺池理論,在沉降區域設置許多密集的斜管填料,使水中懸浮雜質在斜管中進行沉淀,水沿斜管上升流動,分離出的泥渣在中立作用下沿著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底部重力排泥至污泥池,上清液自流進入清水池達標排放。
工程規模
2000m3/h。
主要技術指標
污水處理后水質符合《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中采煤廢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新(擴、改)建生產線標準。
主要設備及運行管理
主要設備:平面格柵、提升泵、排泥泵、桁架式刮吸泥撇油機、液位控制系統、混合攪拌機、反應攪拌機、斜管填料、潛污泵、集水池氣體攪拌系統、氣體攪拌系統、帶式濃縮脫水一體機、污泥螺桿泵、管道混合器、空壓機、混凝劑投加泵、助凝劑投加泵等。
運行管理:運行管理實行(每隔2h)巡視制度,四班三運轉制度。
1.預處理系統。注意觀察各種儀表顯示是否正常、穩定;水泵機組不得有異常的噪聲或震動;泵站的機電設備保持良好的狀態。抽查流量計的現場顯示值與中控室的計數是否一致。檢查平面格柵的運行,記錄每班的柵渣量。
2.預沉調節池。檢查各個儀表的工作狀態,定期抽查儀表的現場顯示值與中控室記錄是否一致。按照規定定期清洗儀表探頭。觀察減速器的運行狀態,定期檢查,確保穩定運行。每班做好藥劑投加量記錄。
3.斜管沉淀池。定期檢查斜管是否堵塞,如有必要用高壓水沖洗斜管。
4.空壓機房。檢查空壓機運行狀態,確保運行正常。
5.污泥泵。檢查污泥流量計顯示值是否正常,記錄污泥產生量。
工程運行情況
本工程采用“混凝反應+斜管沉淀”工藝處理礦井水,工程運行情況良好,出水水質達到《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中采煤廢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新(擴、改)建生產線標準。
經濟效益分析
一、投資費用
2587萬元。
二、運行費用
三、效益分析
采用“混凝反應+斜管沉淀”工藝處理礦井水,工程運行穩定可靠,藥劑投加量適中,單位水耗電費為0.054元/t,運行費用0.2078元/t,年節總支額約17.28萬元。
環境效益分析
工程投入運行后,CODCr年削減量7920t、SS年削減量13680t、石油類年削減量72t,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
本處理工程采用“混凝反應+斜管沉淀”工藝對礦井水進行處理,大大減輕了廢水中的污染物,便于深度處理后回用于中能公司生產線,有效促進了廢水零排放,減輕了對下游河流的污染,有利于改善周邊水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工程驗收
一、組織驗收單位
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
二、驗收時間
2011年3月5日
三、驗收意見
1.總排放口出水監測的12項污染物,包括pH、CODcr、石油類、總懸浮物、總鐵、總鎘、總鉻、六價鉻、總鉛、總砷、總鋅,出水濃度均達到《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中采煤廢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新(擴、改)建生產線標準;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分別為:CODcr96.89%、SS97.36%、石油類97.49%,均已達到設計效率要求。
2.本工程系統試運行操作靈活、安全、可靠、運行平穩,處理效果達到設計要求;同意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