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亟待解決水和化學品污染
來源:張家港市港威科凈電子有限公司 閱讀:3932 更新時間:2012-12-10 08:37作為北京的主要沙塵源頭,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郊的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正在變綠。
然而,從全球范圍來看,包括防治荒漠化在內的90項重要環境目標執行狀況欠佳,全球層面環境應對計劃的實施遠未走向可持續化軌道。
9月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億利公益基金在庫布其沙漠聯合發布《全球環境展望5》(GEO-5)中文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在過去40年,全球最重要的90項環境目標中,只有4項取得了重大進展,40項有了一定進展,24項沒有任何進展,而包括防止濕地損失、防止海洋變暖和酸化、確保用水需求、確保充足的淡水供應、防止洪水等極端水事件、減少和控制海洋污染、提高地下水管理、減少國家間水沖突在內的8項目標正在惡化。
“中國的環境惡化也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參與報告撰寫的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黃藝教授告訴記者,“未來,對水的關注將是全球環境的主要焦點,因此我國在港口建設、河流和海洋管理方面需要有前瞻性的布局。”
在政策層面,《報告》評價了全球在大氣、水、生物多樣性、化學品四大方面的重大政策,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由于優先投資領域指向的是經濟增長而非環境保護,面臨政府改革動力不足、政策有效性較弱、低碳產業發展阻力較大等諸多問題。
中國亟待解決水和化學品污染
在不斷惡化的8項目標中,有7項是關于水的。其中,淡水和海洋污染最為嚴重。
《報告》指出,全球營養物質循環已達星球性邊界,超過這個邊界,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就無法恢復。
“這意味著,全球水體缺氧和富營養化狀況已十分嚴重,具體到中國亦是如此。”環保部國際合作司副巡視員涂瑞和說。
所謂水體富營養化,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含氧量下降,導致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營養物質還可導致淡水河沿海地區的有害赤潮,直接影響人類健康。
《報告》顯示,全球至少有169個沿海地區出現水體缺氧和富營養化,我國包括渤海、黃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內海區域全部“淪陷”。
對于內陸湖泊來說,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據了解,我國有近80%的內陸湖泊富營養化,其中約90%已接近中度富營養化程度。
“除此之外,中國的湖泊正在萎縮,由此帶來的水源供給和淡水濕地的減少都將成為未來制約我國城市化發展和飲水安全的主要因素。”黃藝說。
在化學品和廢棄物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國,我國的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等每個環節都存在環境風險。
據統計,全球共有29萬噸過期農藥需要安全處理,其中亞洲地區有6463噸。經初步估算,每噸過期農藥的處理成本在3000-5000美元之間,如此巨大的處理成本導致過期農藥處理舉步維艱。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新問題,值得反思。在我國廢棄農藥是怎么處理的?土地中殘留的大量農藥怎么辦?”黃藝說,“未來,隨著我國化學品和電子垃圾等廢棄物的進一步增多,如何管理需要進一步細化。”
可考慮實行虛擬水交易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的水治理速度正在減慢;亞太地區的很多國家只是將相關環境責任添加到現有的環境機構上,其制度改革是特設的而不是系統化的。
“從中國來看,水治理的力度是在加大的,和水相關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問題。”黃藝說,“在水量和水質的控制和保護方面,我們可以考慮引入虛擬水交易。”
這和《報告》所給出的政策建議相一致。
虛擬水交易是指在商品價格中加入生產耗水成本、排放污染成本,使商品價格充分反映對水的消耗。缺水地區可以通過進口水密集型產品來確保有限的水資源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報告》指出,1996年-2005年,農業和工業產品的全球虛擬水交易總量達每年2320km3,其中農作物占76%,動物產品和工業產品各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