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十二五”千億資金升級供水管網
來源:南京瑞潔特膜分離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2363 更新時間:2012-11-15 11:31“十二五”期間,城市供水領域的發展備受關注,并獲國家財政大力支持。一方面,供水設施15年來首次納入公共投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巡視員張悅日前透露,9月份,國家批準290億轉移支付資金到給排水領域,城市供水包含其中。
另一方面,根據《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通知》,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規劃項目總投資4100億元,涉及水廠改造、管網改造、新建管網、新建水廠、水質檢測監管、供水應急能力建設等多個領域。其中新建和改造管網的投資合計2678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5%左右,成為“十二五”的重要建設環節。
隨著年內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通知》(下文簡稱《規劃》)的出臺,4100億元投資已明確將用于加快推進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方向。
住建部城建司相關負責人向《中國投資》表示,“十二五”期間,全國要擴大公共供水范圍,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設市城市達到95%,縣城達到85%,重點鎮達到75%,滿足新增城鎮人口的用水需求。資料顯示,“十一五”末,全國設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為89.5%,而縣城為78.8%,建制鎮只有62.0%。這意味著不但要大量改造,還需要大量新建供水設施。
按照《規劃》測算可知,“十二五”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規劃項目總投資4100億元,其中水廠改造投資465億元,管網改造投資835億元,新建水廠投資940億元,新建管網投資1843億元,水質檢測監管能力建設投資15億元,供水應急能力建設投資2億元。
可以看出,新建和改造管網的投資合計2678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5%左右,成為“十二五”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項目的最重要環節。
事實上,早有業內人士指出,影響城市供水水質的因素除去水源,當屬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最為嚴重。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政府在供水領域鮮有大筆投入,直接導致了中國數千城鎮相當數量的不達標管網長期運行,間接導致中國部分城鎮自來水水質出現問題。
為此,《規劃》中核算出目前需更新改造供水管網9.23萬公里,新建管網長度共計18.53萬公里。在業內專家看來,如可落實,數年之內確實可以基本解決現有老舊管道問題。
供水管網年久失修
據記者了解,《規劃》出臺前,住建部城建司曾對全國供水設施現狀進行過長達兩年時間的調研,調研發現目前全國仍有大量使用服務期限超過50年和材質落后的管網,導致管網水質合格率較出廠水降低;管道漏損嚴重,“爆管”現象頻發,甚至引起全城停水。二次供水設施以屋頂水箱和地下水池為主,部分設施衛生防護條件差,疏于管理,二次污染風險突出,嚴重影響城鎮供水安全。
據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近期規劃(2006年-2007年)》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非正常運行的主干管中有32.8%存在材質低劣問題,37%嚴重老化,鋪設時間大多在50年以上,管道內壁銹蝕、結垢嚴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城鎮供水的集中建設期,使用了大量陶管、石棉水泥管、混凝土管和灰口鑄鐵管等劣質管材。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城市供水管網質量普遍低劣,不符國標的灰口鑄鐵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鍍鋅管等占6%。曾有專家指出,由水廠流經管網到水龍頭時,水質合格率約下降10%。業內人士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經濟發展條件所限,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只能選擇價格較為低廉的材料,自來水管網多采用灰口鑄鐵管和混凝土管,而這類管材只有50年的使用年限,目前也大多處于壽命的臨界點。據記者了解,雖歷經更換改造,目前仍有服役中的質量低劣管道,且主要分布在老城區地段。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供水管網逾53萬公里,灰口鑄鐵管所占比重較大,部分城市老城區的管網長期超限運行,年限達50年以上的約占全國供水管網總量的6%。有資料顯示,有的質量較差的自來水管材,使用壽命甚至不超過5年,埋到地下的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施工質量再不達標,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老舊水管容易腐蝕,結垢,產生微生物細菌種子,與水中營養物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污染,有時肉眼可見,水發黃發臭發黑,但多數時候肉眼無法發現。
而“二次供水”造成的管網“最后一公里”問題更是屢見報端。二次供水是指單位或個人將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供水經儲存、加壓后,通過管道再供用戶或自用的形式。在中國省會城市中,每個城市都有數千個水箱或蓄水池,水箱二次污染事件近年頻現。各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監管薄弱。多位業內人士都談及管網“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很難保障,由于居民小區內的二次供水設施主要由開發商負責,為節省成本偷工減料、懶于維修的情況并不少見。
有專家指出,目前二次供水設施的監管成為空白,由此埋下很大隱患。地方絕大多數二次供水設施都由小區物業負責管理。按照相關規定,二次供水設施每半年至少得清洗一次,但是由于考慮到運行成本,加上不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多數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長期不清洗。
多渠道籌措資金
事實上,和動輒幾十個億的管網投資相比,水費的利潤所得幾乎是杯水車薪,很難滿足投資建設需要。專家也指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時要理順城市供水管理體制機制。
為保障資金投入,《規劃》提出,要多渠道籌措城鎮供水設施改造和建設資金,包括加大地方財政性資金投入等措施均列其中。《規劃》指出:“地方政府要將城市建設維護資金、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城市建設支出的部分優先用于供水設施改造和建設”。
其次是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強化價格監審,合理調整水價,增強企業籌資能力。同時,《規劃》強調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建設供水設施。針對二次供水環節改造,《規劃》提出由地方人民政府組織籌措資金實施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
《規劃》指出,在管網更新改造方面,要對使用年限超過50年和灰口鑄鐵管、石棉水泥管等落后管材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共計9.23萬公里。新建管網方面,新建管網長度共計18.53萬公里,其中設市城市6.79萬公里,縣城5.77萬公里,重點鎮5.97萬公里。
記者在《規劃》中所附的《各省(市、區)“十二五”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任務》中注意到,各省在供水管網改造等各個方面的規劃不盡相同。其中,在水廠改造方面,廣東(1087萬立方米/日)、上海(942萬立方米/日)、湖南(506萬立方米/日)名列前3;管網改造方面,廣東(8277公里)、湖北(7917公里)、湖南(5562公里)名列前3;新建水廠方面,河南 (516萬立方米/日)、廣東(468萬立方米/日)、遼寧(376萬立方米/日)名列前3;在新建管網方面,江蘇(17450公里)、安徽(14229公里)、廣東(13023公里)位居前3。
有專家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各城市可考慮更換和改造不適應外來水質的鑄鐵等管網,加大更新強度大,韌性好,防腐性加大,而且穩定性好,事故率低,漏失降低的球墨鑄管力度,盡可能避免與控制由管網而帶來的水質安全風險。
新工藝降低改造成本
作為國內較早更新供水管網的城市,北京市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新建管網便不再選用傳統的鑄鐵管網,而從國外引進了價格較高但質量穩定的離心球墨鑄管。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宣傳部部長梁麗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區供水管網平均管齡為18.19年,球墨鑄管占到了43%。
對市區內仍存的3000多公里灰口鑄鐵管、預應力管和鍍鋅管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采用內噴涂防腐技術、非開挖內穿PE管修復技術、氣水沖洗管道技術等新技術、新工藝,最大限度減少管網改造的影響,降低改造成本。
梁麗告訴記者,內噴涂防腐技術又叫給水金屬管道內壁修復涂膜技術,是一種給水金屬管道修復施工技術。她表示:“這個技術先利用壓縮空氣在管道內壁形成的旋轉氣流并攜帶磨料清除管道內壁的銹垢,再由旋轉氣流將液體環氧涂料均勻涂敷在管道內壁上,形成一層隔絕金屬管材與水接觸且表面光滑的防腐保護涂膜,解決了金屬管道的內壁銹蝕問題,既提高了管線供水能力,又延長了管道使用壽命。”在梁麗看來,內噴涂防腐采用非開挖技術施工,相對傳統地下管網施工,非開挖技術具備對路面影響小,保障交通暢通,噪音低,粉塵少,保護環境,減少擾民等優點。非開挖技術以節約成本、降低風險、提升效率的全面特性賦予了城市管網治理更多的靈活性。
目前內噴涂防腐技術主要適用于直徑在15-200毫米的供水管線,在不影響居民正常用水的情況下,便可清除管道內壁的水垢及水銹,并進行涂膜作業,與原位換管法相比,具有節約資金、施工時間短、不妨礙交通等諸多優勢。
而管線改造所使用的內噴涂材料,是經衛生部審核,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達到國家食品級標準,對自來水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在每次施工前后,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北京監測站都要對居民家中的自來水進行檢測,確保水質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2004-2009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自籌資金6000余萬元,開始對市政供水管線進行改造,先后完成工程近200公里。2010年以來,市政府和自來水集團開始大規模對中心城區供水管網進行內噴涂防銹改造,先后投入資金上億元,改造供水管線50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