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有“神功”
來源:新民晚報 閱讀:2579 更新時間:2008-11-12 08:583個月前,上海神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雨霖站在上海羅涇碼頭西側的開工工地上,心情多少有點復雜——從2000年到2008年,神工的寶山垃圾處理項目選址從高境到顧村,從顧村到月浦鎮海陸村羅涇,幾經易址,最終落在了腳下的這塊土地上。
把時間向后撥了18個月——預計在2009年底,一座日處理500噸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將在申城最北側建成,工廠采用發酵、氣化等綜合工藝,基本實現垃圾處理零填埋。上海日漸“飽和”的生活垃圾有了新去處。
“科技攻關”度8年
1999年12月25日,西方圣誕節。對于神工當初36個人的團隊來說,那年的“圣誕禮物”是關于垃圾處理新方案的第一次論證。而在那時,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三化”處理在中國還是一個嶄新的概念。除了項目土地之外,技術攻關成了錢雨霖想得最多的問題。“要進軍環保市場,提高技術才能站穩腳跟。”
要過“技術檻”首先是要能打造出高性能的環保設備。過去松散的垃圾在運輸和堆放中,占用大量空間,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神工攜手歐洲專業公司,制作出垃圾打包系統——垃圾被壓縮成遠小于原體積的圓筒形密封包塊,方便了運輸和儲存,也為實現可持續性廢棄物管理提供了載體。
對于固體垃圾的分選及預處理,車載可移動式、固定式高效垃圾處理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機,粗大垃圾多功能粉碎機等“專業能手”也悉數登場。經過4年的技術積累,神工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以濕式發酵為核心的“三化”綜合處理工藝路線。
“資源再生”搶市場
上世紀90年代后期,當大部分城市垃圾處理廠“扛”著焚化爐進入生活垃圾處理市場的時候,神工卻“祭”出了廢棄物資源再生利用的“寶劍”。
“建焚燒垃圾發電廠解決垃圾污染問題不是長久之計。”在錢雨霖的腦海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流程應該是這樣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垃圾袋里將“產生”殘羹剩飯、廢報紙,或者,還有一雙舊跑鞋。在生活垃圾進入處理廠后,首先在分選車間進行篩選,殘羹剩飯被送進發酵系統進行處理,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用于發電,剩余物質脫水后制成農用有機肥等。舊跑鞋中的纖維等可燃物質在粉碎、烘干后壓制成再生燃料。而廢報紙等進行打包回收,使所有資源得到利用。最后,化學洗滌吸收和生物濾池除臭保證了“收尾”過程中不產生二次污染。據預測,單是寶山神工生活廢物綜合處理廠,每年將從申城產生的城市垃圾堆中“搶”回的價值超過3000萬元。
2007年,神工獲得中國民營環保創新“十佳品牌”;同年,寶山項目卻因幾度選址失敗而陷入困局。但致力于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的神工公司沒有放棄,認準了具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新興環保市場。2008年9月1日,由上海神工、中國外經及卡拉奇市三方聯合投入的卡拉奇市固體廢棄物全過程管理項目正式啟動。具體內容包括建立垃圾收運、垃圾中轉和垃圾綜合利用三大系統。“做洋垃圾,賺外國錢”,神工逐步走上國際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