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規劃出臺
記者今天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出臺。《規劃》計劃實施18個國家級濱海類濕地保護建設項目,對7個重點濱海濕地進行恢復與綜合治理,設立1個濱海濕地可持續利用示范項目和1個濱海濕地能力建設項目,共27個項目。
我國濱海濕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位于全球候鳥遷徙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是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重要的魚類洄游廊道,同時還是我國經濟活動最強、受人類干擾和威脅最大的區域。
《規劃》確定了包括濱海濕地區在內的8個保護與建設的重點區域。《規劃》提出,在濱海濕地區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對河口濕地和鳥類遷徙重要驛站進行重點保護,逐步恢復我國的紅樹林濕地資源;評估油氣田開采、鹽田和農業開發,對遼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濕地的潛在影響和威脅,加強該區域珍稀野生動物及棲息地的保護。此外,建立具有良性循環和生態經濟增值的濕地開發利用示范區,對退化海岸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綜合整治、恢復與重建。
《規劃》明確了濕地保護體系、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濕地可持續利用和能力建設4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明確規劃期內,將選取我國最為典型的黃河三角洲,遼河三角洲,長江口,閩江口濕地以及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的紅樹林集中分布區,共5個區域開展面積達28130公頃的近海與海岸濕地恢復和綜合治理工程。其中,濕地生態系統恢復面積20630公頃,關鍵物種棲息地重建面積6300公頃,外來入侵物種防治面積1200公頃。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對濱海濕地的重視,對進一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建設美麗的濱海濕地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