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理秘笈:補齊五個短板,提升“五個精準”
【谷騰環保網訊】各地的生態環境執法檢查情況表明,一些地區仍然存在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落實不到位、“兩高”項目及重點行業監管不利、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規范等問題,影響了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筆者認為,出現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大氣污染防治的“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方面還存在短板和漏洞。大氣污染治理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也提醒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總結評估大氣治理管控措施,清單化梳理大氣管控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優勢,補齊短板,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在此,筆者經梳理提出需要補齊的五個短板,供各地參考,以期提升大氣治理的“五個精準”。
一是補齊監測和數據整合分析能力不足的短板,提升污染問題溯源精準度。
要提高監測設備的精度、覆蓋范圍和數據準確性。例如,在地域上,一些夜市、汽車4S店、工業園區等還存在監測盲區,導致部分污染源未能被及時發現。在大氣影響因素上,在移動源排放集中的各類建材城、貨場、大型施工現場以及重要交通干道等區域,缺少針對性的監測分析網絡,需要進一步研發和應用先進的傳感器技術、衛星遙感技術等,以實現更全面、更精準的監測。同時,要研發應用更加準確的大氣污染物快速檢測設備,以便迅速準確地判斷污染成分和來源,精準識別污染源頭,應對突發的大氣污染事件。
更加深入進行數據挖掘和關聯分析,特別要增強大氣源解析特征的行業識別能力。在對大氣監測數據常規統計和趨勢分析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化數據分析,更加準確把握當地大氣污染突出問題的本質和關鍵影響因素。還要建立數據共享和整合機制,強化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大氣污染問題分析和治理。
二是補齊預報預警和應急響應精細化不足的短板,提升應急管控時間精準度。
一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現有的預報模型在面對復雜的氣象條件和污染源變化時,還有不同程度的誤差,預警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不能完全滿足應急響應的需要。例如,在一些逆溫、靜風等特殊的氣象條件下,污染物擴散規律難以準確預測,影響了對污染事件發生時間的精準判斷。還要提高中長期的預報預警能力,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規劃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要提升應急響應能力。一些地方在重污染天氣等特殊時段的應急響應中,存在響應速度不夠快、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夠順暢等問題。同時,應急響應措施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不足,需要根據不同的污染源、污染程度和時間節點,補充完善更加精準靈活的應急響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和社會秩序的影響。
三是補齊區域劃分科學性和管控機制不完善的短板,提升管控空間區位精準度。
提高管控區域的劃分標準和方法的科學性和精準度。按照分區管控的思想,更加科學劃分和管控“點、線、面”區域。根據歷史數據和經驗來確定重點管控區域,可能無法及時反映污染源動態變化和區域間的污染傳輸影響。研究建立更加科學的評估模型和指標體系,準確界定重點管控區域。完善區域間協同管控機制,治理跨區域的大氣污染問題。
加強交通干道、港口、機場、物流園區等移動源集中的大氣污染區域識別和管控。這些區域的交通流量大、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集中,移動源排放對空氣質量影響大,需要制定專門的管控措施。遼寧等地引進衛星高光譜反演技術,將氮氧化物異常高值區精細到具體物流園的小尺度級別,及時發布管控指令,極大地提高了區域管控效果。
四是補齊污染源差異化管控不夠的短板,提升管控對象精準度。
加強對污染源的全面排查,不斷補充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單,確保所有污染源納入監管。對于一些新興的污染源,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回收處理、人工智能產業的廢氣排放等,要跟進調查研究,制定相應的監管政策和標準,及時納入清單管理。補充完善重點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工藝設備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清單,解決管控源覆蓋面不夠和重點不突出的問題。
提升差異化的管控措施。各地針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的專項排查整治比較多,但有的地方放松了對非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導致這些企業放松對自身污染排放的管理。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加強重點污染企業或非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還要制定管理要求和技術指導,加強對新污染物、特殊行業、特殊工藝的污染源管控。
五是補齊治理技術不匹配和治理設施監管不到位的短板,提升治理措施的精準度。
要根據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等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理技術和設備。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種類繁多,一些地方在選擇治理技術時存在盲目跟風、照搬照抄現象,導致治理技術設備與污染物排放情況不匹配。要建立健全治理效果評估和反饋機制,定期對治理設施治理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治理措施。
行業科學學會、產業協會可以探討建立不同工藝、不同類型的治理技術數據庫和典型治理案例庫,為企業選擇治理技術提供參考。同時,有針對性地推進新型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如生物治理技術、納米技術等。
強化污染治理設施規范化管理。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效果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監管部門在強化依法查處治理設施不運行、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的同時,還應組織技術部門,幫助企業定期分析梳理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方面的問題,清單式跟蹤問題整改銷號。對于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等制度不完善導致的運行不穩定問題,督促企業完善制度和考核機制,強化人員設備管理,不斷提高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規范化,確保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督導企業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精細化規范化監管。比如,山西省印發的《關于加強重點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若干措施》,昆明市印發的《昆明市工業企業環境保護合規管理跟蹤指引(試行)》,大連市印發的《企業環境規范化管理指南》等規范性指導文件,都將極大地提升當地排污企業環境管理精細化和規范化水平。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生態環境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