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引入生物毒性監測技術 投放警示魚監測水質
近期,福建省廈門市引入生物毒性監測技術。通過投放警示魚,定時觀察警示魚生存狀態,能直觀有效地監測水源是否受到大面積突發性污染。目前已建立了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充當警示魚的是朱文錦鯉魚,來當“警衛”時,它們的身長一般只能在2厘米-3.5厘米,最長不超過6厘米。因為魚越小,對水質的敏感度越高。這些小鯉魚正式“上崗”前,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篩選,最終入選的都是健康合格的小鯉魚。之后,小鯉魚被放入3個魚缸。每個魚缸里,小鯉魚不能超過20條。魚缸與流動的原水連接。當魚缸的小鯉魚體長超過規定長度,就會有另外一批合格健康的小魚來“換崗”。工作人員每隔一小時就要記錄小鯉魚的生存狀況和活潑程度,作為水質監測儀器的輔助數據。
水質部門參考日本和臺灣的警示魚使用方法,制定了精細的管理辦法,連喂飼鯉魚的時間、分量、殘留物清除都做了嚴格規范,這樣,才能保證小家伙們發揮最大的作用。
小鯉魚只是整個水質預警體系中的一個最直觀環節,整個體系還包括水質在線監測和定期抽樣監測等技術手段。原水水質的管理、監測與預警是確保安全用水的根本所在,廈門市水務集團水質監測站定期對漳州市江東進水口、渠道的幾個斷面取水化驗,在東埔節制站設立在線水質儀器,全天監測渠道的原水。
針對北溪引水長距離輸水的特點,廈門市還引入多級屏障概念,將原水監控前置,構建由原水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定量與半定量監測機構組成的水質監測預警系統。水務集團把好第一道關,接下來還有環保局、衛生局兩道監測關卡,層層把關,給市民們提供合格用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