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下水污染防治走出新路徑
【谷騰環保網訊】“在你們的指導下,公司組織實施土壤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控項目后,原有土壤地下水超標指標恢復正常水平。”近日,泰興錦匯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新民向江蘇省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處表達感謝,“今后我愿做一名環保志愿者,宣傳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識,讓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土壤地下水污染問題。”
2021年,泰州市入選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城市。3年來,泰州市不斷完善政策制度,聚焦突出問題和工作短板,堅持水土共治,圍繞“防新增、減存量、提能力”,探索系列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創新管理模式和技術模式,取得明顯成效——25項建設任務和12個重點項目全部高標準完成,形成系列管理和技術成果,為全國和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試點示范。
探索創新管理制度 凝聚建設合力
“泰州市地下水埋藏較淺,且地處江淮之間,地下水生態環境特征在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地區極具典型代表性。”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處處長龍桂林表示。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復雜性等特點,污染防控和修復的難度較大。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又缺少相關先行經驗,入選全國試點后,泰州如何走好試點新路徑?
泰州市提前謀劃布局,強化頂層設計,第一時間邀請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等單位的專家,結合泰州市水文地質條件、產業結構,全面識別地下水污染突出問題和短板,編制印發《泰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方案》,確立“4321”建設目標,細化25項任務。
“方案出臺只是開始,推進落實更為關鍵。”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海霞介紹,泰州市生態環境部門、自然資源部門、農業農村部門、水利部門等多部門聯動,匯聚合力——多部門聯合印發《泰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及其配套環境管理要求》,探索實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管理、分級防治,明確保護類區域和管控類區域的管理要求;結合泰州市特殊水文地質條件,調整優化重點區劃定技術要求,編制《平原河網地區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技術指南(試行)》團體標準;牢牢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積極組織開展中丹土壤與地下水示范工程、農業面源地下水污染調查監測與評估項目、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項目……組織實施12個總投資1.7億元重點項目,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補助1.1億元,推動全市重點領域項目加快建設。
為營造全民共知共治良好氛圍,泰州市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建成地下水科普知識專欄,累計超4萬人次參觀;制作泰小環“看不見的地下水”科普短視頻。累計發布稿件54篇,閱讀量31.5萬人次,市民地下水污染防治意識不斷提高。
聚焦突出問題短板 靶向精準發力
泰州市地下水與地表水交互密切,包氣帶防護性能弱,污染物容易向下遷移。如何識別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提高源頭防控水平?
泰州抓住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推動污染防治關口前移。
走進泰興經濟開發區,“三水分流”改造工程效果顯著,企業車間污水、初期雨水和雨水收集排放系統規范化建設,為了阻斷污染通道,實施“一企一管”明管化工程建設,全面廢止埋地污水管線近70公里,建成明管100余公里,廢水輸送管線變“不可見”為“可見”,降低工業污水滲漏污染地下水的風險。
“企業實施廢水智能化收集改造工程,擴容污水收集儲罐,如今實現廢水處理全程可控,不僅提高了專業化環保防治能力,還能騰出更多精力聚焦主業謀求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靖江市華晟重金屬防控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波欣喜不已。
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是保護地下水環境的關鍵措施之一。泰州市創新農業面源地下水污染調查技術方法,借助同位素及水化學指標分析溯源解析,兼顧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監測,建立“農業污染源—農業源淺層地下水—周邊地表水”水質的響應關系,精準分析農業面源地下水污染狀況。出臺全國第二部、全省首部專門規范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規——《泰州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條例》,推動面源污染防治從粗放向精細、從分散向集約轉變。
“地下水環境管理起步晚,缺少數據支撐,今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構建地下水環境立體監測網絡,設置環境質量檢測點20個,地下水環境風險監控點88個。”龍桂林介紹,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整合已有工作成果,開發形成涵蓋重點污染源監管、監測網管理、智慧化決策等六大功能模塊的信息化平臺,有效實現泰州市重點污染源“一鍵統管”、 地下水環境信息“一屏統攬”、地下水監測井“一網統籌”。
總結推廣典型經驗 推動成果轉化
在泰興市愛森(中國)絮凝劑有限公司,通過近3年的有效管控,2023年,企業老污水處理站區域的氨氮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與三年前數據對比,其濃度降低超過50%并逐步呈下降趨勢。
“公司一直以來專注聚丙烯酰胺系列產品的生產,近幾年在連續監測數據中發現,個別點位存在地下水氨氮濃度相較其它點位偏高的問題。”企業環保合規許可總監夏海鳳說,在相關部門幫扶指導下,全廠區共完成5處池體防滲防漏、3處地面防腐防滲、51個半地下泵坑防滲、20個儲罐加裝圍堰、4處噸桶防雨防漏、8個車間的地下水管道架空等改造,地下水氨氮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避免了企業土壤地下水在長期化工生產過程中進一步受到污染。
這是泰州市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探索在產企業源頭管控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
“針對污染防治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化工園區和在產企業管控技術能力薄弱,關閉遺留地塊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標準不健全等問題,我市致力于在先試先行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改革經驗。”周海霞說。
泰興錦匯化工通過有效實踐,探索構建“隱患排查—源頭管控—邊生產邊管控”長效管理機制,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泰興經濟開發區構建分階段推進的風險防控技術體系,被納入生態環境部在產企業和化工園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試點;在全國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項目“中丹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中,泰州市創新調查修復技術研究,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一批批項目創新形成首創性、特色化經驗做法,不斷推動地下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下一步,泰州市將全面總結分析、凝練特色成果,探索打造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泰州模式’,在突出問題解決、特色成果產出、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為長三角平原河網地區提供更多的經驗做法,全力打好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收官戰’。”周海霞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