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一體化技術突破污泥脫水60%障礙線
一種新的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技術——泥水一體化高新技術日前在廣州市番禺區投入應用。在番禺工業污水處理站污泥脫水處理現場,記者看到,應用這一技術可直接將含水率93%以上的污泥一次性脫水至60%以下,實現了污泥機械脫水技術革命性的突破。有關專家評價說,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這項技術的污泥減量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污泥產生量減少50%以上,穩定性得到改善,同時大大降低了污泥最終處置難度和處置成本,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
記者從廣州市有關部門獲悉,廣州市將在各污水處理廠推廣使用這項技術,將最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處理后的干泥就近分流到水泥廠、熱電廠、堆肥廠、焚燒廠,以及安全填埋場等污泥最終處理系統,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泥資源化利用,確保2010年生態環境建設達到亞運會的要求。
如何解決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關鍵,7項技術專利實現脫水60%以下
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主任全浩介紹,城鎮污水處理廠每處理1萬噸污水就會產生含水率為80%的污泥7.5噸。以廣東省為例,按全省2010年達到日處理污水1800萬噸計,全省每天將產生含水率80%的污泥1.35萬噸。
全浩說,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關鍵是脫水,這是污泥最終處置的先決條件。傳統的機械脫水技術與設備污泥減量化水平低,只能將污泥脫水至含水率80%左右。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污泥深度脫水?
記者了解到,廣州綠由工業棄置廢物回收處理有限公司多年來致力于市政污水泥水一體化處理處置技術與設備的研發工作,他們先后投資7000多萬元,在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基礎上,不斷消化、吸收和改良,研究開發出以板框壓濾機為主體的泥水一體化處理系統,改變了傳統帶式壓濾脫水機和離心式脫水機只能將污泥脫水率達到80%左右的現狀。
據公司技術負責人任延杰介紹,“泥水一體化處置技術”將化學調理和機械脫水相結合,在板框壓濾機的基礎上,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技術突破。一是發明了泥漿螺旋分配器,解決了污泥在濾板里分布不均勻、泥餅厚薄不一、含水率在有些部位很高的問題;二是發明了凸起粒子濾板,增加了注入污泥在濾室里的流動性和在濾板里的均勻性,明顯提高了壓濾效果,解決了傳統濾板易出現的爆裂問題;三是發明了聚丙烯、緞織、錐孔濾布,大幅度降低了濾布介質阻力,解決了濾孔的堵塞現象,增加了濾布的疏水性;四是研發了化學調理添加劑——表面活性劑BH-3,無機/高分子絮凝劑LY-1,助凝劑LY-2,有效解決了污泥“膠體破壁” 的問題,明顯提高了污泥的脫水性能。
此外,他們還在板框壓濾脫水時采用間隔的遞增式施壓工藝,大大降低了泥餅形成時的介質阻力,提高了板框壓濾的脫水性能,可以直接將污水處理廠含水率為 93%以上的污泥(即污水處理廠二沉池或濃縮池污泥)一次性脫水至60%以下,脫水后污泥呈干餅狀,體積減少了一半,沒有惡臭產生。據悉,這項技術于 2008年通過了部級科技成果鑒定,并已申報了7項技術專利。
污泥含水率從80%降到60%意味著什么?突破污泥的“粘膠相區”,為后續處理奠定了基礎
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宋寶增說,將含水率93%以上污泥直接脫水至60%左右,可以為污泥的后續處理帶來諸多好處,并將大大降低污泥最終處置的難度和處置成本。
宋寶增告訴記者,60%含水率的污泥為固態,不產生滲濾液,可直接進填埋場。與傳統機械脫水處理相比,污泥產生量減少50%以上,顯著提高污泥減量化水平,同時降低運輸難度,節約運輸成本。
宋寶增表示,這項技術更為重要的是對污泥穩定性起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突破了污泥的“粘膠相區”。他解釋說,污泥含水率在60%~65%之間時呈粘漿狀,水分子被一層膠體包裹,這個區域稱之為污泥的“粘膠相區”,是污泥脫水最難的階段。突破污泥的“粘膠相區”使污泥有了較好的分散性,為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礎。此外,污泥含水率降至60%后,如果進行堆肥處理可減少一半的發酵周期,增加經濟效益。干泥餅還可以制作固體燃料,經調配后進行焚燒處理,回收能源,或作為制磚和水泥的輔料。
據宋寶增介紹,這項技術設備適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工業廢水處置污泥(如印染污泥、造紙污泥、電鍍污泥、食品污泥等),河道淤泥、餐廚廢渣以及禽畜糞便等的減量化處理處置,而且運行費用低。傳統的脫水設備運行費折算成污水處理費用為0.2元/噸,而這項技術的運行費用折算成污水處理費僅為0.1元 /噸,節省一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