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保"長沙模式"解讀
“可回收筒”、“不可回收筒”,這種在城市常見的分類垃圾筒,如今也開始“下鄉”了。
瀏陽市葛家鄉污水處理廠的試運行,讓村民告別了以往那種污水亂排放的日子。 |
8月23日,處暑節氣。望城縣東城鎮大龍村村民姚運芳吃完午飯,習慣性地拎著簸箕,將垃圾分別倒進兩個垃圾筒。她介紹說,果皮、剩菜堆漚后回田做有機肥;舊電池、碎玻璃等不可降解垃圾,就由保潔員來收了。通過“戶分類”,垃圾出戶時減少了一大半。
新農村需要新環保,新環保帶來新生活。長沙市委、市政府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工作,環保主戰場向農村延伸,環保設施向農村發展,環保體系向農村覆蓋,探索出以“政府主導、村民自治;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為主要特征的農村環保“長沙模式”,受到國務院高度肯定。
最近,長沙被列為全國首批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城市。
從“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到 “垃圾能賣錢、污水能肥田”——
環保行動向農村推進
長沙市以占全省5.5%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占全省約29%的地區生產總值,每平方公里環境負荷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數倍。在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長沙也承受著巨大的資源環境壓力,農村環保一度滯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
記者在長沙縣果園鎮采訪發現,情況有了根本改變。果園鎮農村環保合作社在全國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先河,在全鎮9個村(居委會)建了4500個垃圾池,覆蓋每個農戶。村民將果皮、剩菜堆漚后回田做有機肥,舊電池、碎玻璃等不可降解垃圾賣給村垃圾收購點,實現了“垃圾能賣錢、污水能肥田”。
2007年在全國率先開展的“新農村、新環保、新生活”活動,拉開了長沙市環保行動向農村推進的序幕。長沙市環保局組織1300多名大學生、環保專家、環保干部,開展走村入戶的環保調查與宣傳。近幾年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頭戲,制定了《城鄉生態環境一體化實施意見》、《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環保、財政、農業、建設等部門及各縣(市、區)上下聯動、協調行動。市里出臺一系列污染治理補助政策,鼓勵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到鄉鎮、到村、到戶。其中,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享受30-50萬元/鄉鎮不等的一次性建設補助,以及1.2萬元/村·年的運行補助;規模養殖場完成污染治理,可申請30-40元/平方米的市級財政補助;鄉鎮污水處理廠可獲得最高345萬元/座的建設補助和8萬元/年·座的運行補助。
果園鎮“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被推廣到全市農村。望城縣橋驛鎮18個村,每家每戶僅投入幾十元,建成6800個簡易垃圾池;寧鄉縣灰湯鎮、岳麓區坪塘鎮垃圾池(筒)也覆蓋80%以上的村組。
至今,長沙市政府共發放畜禽污染治理補助2500萬元,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補助2000萬元,下達2010年度90個鄉鎮的農村固體垃圾無害化處置補助計劃3420萬元。
對于鄉鎮工業污染,長沙市則通過規劃,引導260余家企業進入園區,從源頭上保證了污染的集中治理。4年來,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否決了140余個對農村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
從“有人怨、無人理”到“自我約束、村民自治”——
環保主體由農民擔任
走進瀏陽市葛家鄉金塘村,只見綠蔭匝地,村道整潔。一陣風吹過,花香撲鼻而來。
村支書王樂定說,金塘村養豬的多。在2007年之前,還是前屋養豬后屋住人,屋前屋后污水橫流,“家不來客、客不喝茶”。
針對農村環境“有人怨、無人理”的現狀,長沙市堅持政府主導,推進村民自治,充分發揮農民的環保主體作用。
在環保部門引導下,金塘村在全省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第一個“村級環保規劃”、第一個“環保村規民約”、第一個“村級環保促進會”、第一個“村級環保聽證會”等。“村級環保規劃”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2009年4月,長安組村民余仁庭申請在家門口擴建一個存欄200頭的豬場。村級環保促進會組織左鄰右舍,召開“環保聽證會”。由于是限養區,申請設址下方不遠處還有4口水井,與會的4戶鄰居一致反對,余仁庭的豬場擴建計劃就此打住。在適養區,村里統一規劃養殖小區,財政獎勵補助100多萬元,全村推廣生物酶發酵“零排放”等技術,修建沼氣池270余個,大型污水處理池10余處,實現污染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如今的金塘村,呈現一幅全體村民共享環保自治成果的美麗圖景:污水流出變清泉,沼氣農肥樣樣全,垃圾出門分類放,公園就在家門前。4年來,村里生豬存欄數、人均純收入都翻了一番,而養殖污染減半排放。
通過環保自治,村民實現自我教育、自愿投入、自覺約束、自我受益,激發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持久動力。望城縣橋驛鎮成立全省首家農村環保公司;寧鄉縣壩塘鎮保安村等地每年評選“最清潔”、“最不清潔”家庭……如今,長沙市600多個村創建成農村環保自治村。
從“城市污染農村的水和地、農村污染城市的飯和菜”邁向城鄉“兩型”發展——
環保效益由城鄉共享
“城市污染農村的水和地,農村污染城市的飯和菜”,形象地說明了城鄉環保一體化的重要性。
以前,長沙黃花機場附近因焚燒秸稈而煙霧繚繞,時常導致飛機航班不能正常起降。最近幾年,這種現象很少出現了。沒錯,這是長沙農村環保的成果之一。在有機物料腐熟劑作用下,秸稈腐爛后就地還田,成為有機肥。這項技術推廣后,焚燒秸稈現象大為減少,實現環保效益城鄉共享。
2008年開始,長沙市投入近100億元,建設水、氣、聲、固體廢棄物、生態等五大領域369個重點項目,初步形成覆蓋農村的污染防治體系、較為完善的農村環境綜合管理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綠色產業體系。全市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50個,村組農戶垃圾池(筒)6.5萬個,鄉鎮垃圾收集處置率達50%;完成600多家養殖場畜禽污染整治,治理面積65萬平方米;啟動71家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作,其中10家已基本完成。
農村環保“加壓”,鄉村環境“減負”,為長沙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環境容量。與2006年相比,2009年全市GDP增長85%,COD排放量卻下降12.2%。 持之以恒的農村環保行動,取得了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多贏”效果:一是農民受益——農村環境改善,“發財不發病、小康又健康”;二是社會滿意——長沙市主要污染物減排去年名列全省第一,連續4年獲得全省環保目標考核一等獎;三是城市也受惠——長沙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10%,比2005年提高35個百分點,在中部6個省會城市排名由過去倒數第一躍居首位;湘江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由2005年的87.18%上升到去年的92.1%。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