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 “節約用水”不能只是一句空談
撕掉“節約用水”的標志居民用水還在“加碼”
回憶舊時的生活就會發現,那些到處張貼的“節約用水”標志不見了?那么,是中國已經不缺水了,還是國人的素質高到可以自覺節約用水了?
在世界大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用水量的變化基本上都有規律可循,即從上升到下降,最后趨于穩定。而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得出的數據表明,居民總體用水量變化都還處于上升期,看不到任何轉折的跡象,而這樣的現狀還要歸咎于中國高速增長的人口。
2007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出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中國可用水資源到2030年可能耗盡。是否危言聳聽?我想電影《2012》已經給出了答案。
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也預示著,人類的命運懸于自己手中。
“小市民心態”占上風不舍得還是不愿意?
刷牙,不間斷放水30秒,每月浪費水量約486升;洗衣,邊注水邊沖洗,按每月4次的標準,浪費水量約220升;洗澡,長時間放水淋浴,每月浪費數以噸計……而這些不必要的浪費,都是改變一個小習慣就可以避免的。
也許普通人都有節約用水的潛意識,但一和錢掛鉤,就自覺退讓了。
礦泉水的一般市價為1元,桶裝純凈水則5~10元不等,但無法直接飲用的自來水讓這筆“健康投資”省不了;你說買家用凈水設備?得了,那屬于奢侈消費。
除了飲用水,盥洗用水也是居民用水的主要支出。而普遍存在的心理誤區是:節水潔具肯定貴的多。以坐便為例,節水坐便比傳統坐便價格高出200~300元左右,七成以上的消費者是因為這個價格差“退而求其次”的,至于“虧了”還是“省了”,暫時不下定論
我們先來算一筆賬,一家三口人,若按平均每人每天如廁2算,每天就要放水沖洗廁所6,那節水型坐便一天就可節約18-36升水,每月節約0.54-1.08噸水。相比之下,傳統坐便的水箱容量多為9升,甚至還有13升、15升,這樣一來,購買節水坐便的“虧”將在數月內被填補。
是想定這么貴還是必須這么貴?
一邊是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節水型潔具,一邊是源源不斷進入市場的傳統耗水型潔具,消費者也陷入尷尬的選擇。某裝飾建筑材料協會的工作人員坦言,目前居民使用節水馬桶的欲望并不是非常強烈,節水只是作為選購馬桶的一種附加功能。只有在款式、價格等因素都滿足的情況下,市民才會考慮購買節水馬桶。
本應是政府給予企業壓力,出臺相關的監管制度,然后才有可能規范公民行為,將節水力行在日常生活中。但“國標”對于國內市場的中小企業,卻不是“絕對權威”,基本都是“看情況執行”,這讓傳統節水潔具的市場更加擁擠和膨脹。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對這樣的現狀表示理解,在所有致力于節水潔具研發的企業中,尚高衛浴起步早,節水潔具的生產趨于成熟,產品投放市場也早,事先和消費者混了個“臉熟”,才讓很多人在對比傳統非節水型產品時選擇了前者。相比之下,許多中小型企業既要為節水潔具生產技術的知識產權買單,又要忍受消費者的冷落,當然每況愈下,慘淡經營。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省錢”的心理將這些企業逼入死角,而企業面臨的巨大壓力又使其不得不選擇生產傳統型產品以求自保,惡性循環之下,節水更顯得舉步維艱。
2010年電價擬階梯收費,水價也按捺不住了。俗話說水漲船高,不管是從經濟還是從環保的角度,節水都已經成為中國居民必須面對的抉擇。節水標準的監管執行無疑只是一項輔助措施,如何改變普遍漠視的節水觀念現狀才是根源。從這一點來說,國家有責任,企業有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