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觸目驚心 資源循環利用需“抓鐵有痕”
繼 “大氣十條”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我國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全面實施。這項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的計劃草案已報請國務院審議。2萬億元的市場盛宴也即將開啟。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表示,環保部將抓緊制定出臺 “水十條”,切實打好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戰役。
全國首次污染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COD的環境容量承受能力為740.3萬噸,但實際排放量是3028萬噸。氨氮環境容量為29.8萬噸,而實際排放量達到了179萬噸,數字觸目驚心。
在日前召開的 “北京科博會第九屆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表示,水領域尤其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應圍繞湖泊與河流的保護、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城市水體、水環境建設,飲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構建水污染控制與水安全保障的技術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表示,要實現我國的 “水平衡”,工業節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要以提升工業用水效率為重點,全面推進工業用水的高效和循環利用。他說,很多企業已經把循環經濟的理念做到了極致,當務之急是以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
供需矛盾突出 嚴管“三條紅線”
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陳明忠表示,當前,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國的基本水情。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年均取水大概500多億方,2/3的城市都缺水,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而且,我國的水資源利用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的水資源利用效率、效益都有較大提高,但總體來看還是比較粗放的。一些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其承載能力,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我國水資源需求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持續增長,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在我國不同地區將長期存在,可以說水資源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進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瓶頸和制約因素。
對此,陳明忠表示,要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的原則,樹立節水就是開源,節水就是治污,節水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要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 “三條紅線”管理。要堅持以水定需,以水定產的約束機制,嚴格控制用水效率,限制水資源短缺生態脆弱地區發展高耗水的項目,從嚴核定水域的納污能力,提出限排意見,將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水環境承載能力之內,通過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強化水資源、水環境的剛性約束,倒逼各行業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要切實加強節水監管。今后,要積極推行節水的政府績效考核,強化部門合作,嚴格節水監管。嚴把水資源認證關口,將水資源條件作為項目建設以及產業布局、區域和城市發展規劃審批的重要的前置關口,對取用水總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要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強化取用水定額管理,從嚴核定用水計劃,定期考核。新建項目要制定節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要持續開展節水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嚴把節水產品的市場準入關口。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快推進水價、水資源稅費的改革,建立充分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狀況、環境損害成本的水價形成機制,通過水價有效調節水資源的供需,推進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全面總結多年的水權交易實踐經驗,推進國家水權制度建設,積極培育水市場。按照農業、工業、服務業、生活、生產等用水類型,科學核定并確認取用水戶的水資源使用權限和用途,建立用途管制制度。
要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發揮市場作用的水權交易平臺,明確交易規則,維護良性運行的交易秩序,推行用水產品、用水效率標志管理,制定節水產品市場準入標準,禁止生產和銷售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產品,聯合有關部門制定節水財稅優惠政策,建立市場激勵機制,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藝、技術和設備。
要加快各行業的節水技術改造。制定并公布國家鼓勵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目錄,鼓勵各地大力發展再生水利用,目前火電、鋼鐵等行業水重復利用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北京市的再生水利用量達到了8億立方米,占全市總用水量1/5,成為重要的第二水源。工業領域要大力推廣循環利用、高效冷卻等通用的節水工藝和技術,鼓勵工業園區實行統一供水,廢水集中處理和水資源的梯級優化利用。
提高用水效率 促進廢水循環利用
“加強工業用水的高效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周長益說,工業節水潛力非常大,最近3年我國工業累計節水量已經達到了600億立方米,我國 “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一個約束性指標,就是萬元工業增加值的耗水量要下降30%,前3年已經下降了24%,所以這個指標是可以超額完成的。
要以提升工業用水效率為重點,全面推進工業用水的高效和循環利用。周長益強調,最近3年,我國每萬元工業增加值年耗水量2013年已經降到了68立方米,2010年是90立方米,這個進步是很大的。但是日本目前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的耗水量大概只有18立方米,所以,相比之下,國內工業用水效率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周長益表示,在加強工業用水高效循環利用方面,要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技術和節水裝備,要繼續組織發布國家鼓勵的一些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的目錄,引導企業加快實施工業節水技術改造。
要實施水效標準提升計劃,盡快發布重點行業用水效率的標桿企業和標桿指標。引導企業對照先進水平開展工作。
要研究對缺水地區投資項目用水效率進行評估和審查,強化新上高耗水項目的用水約束和最大限度地減少新鮮水的開采,從源頭上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推進“控源減排” 探索水域治理新模式
“目前我國水污染負荷過大,超過水環境容量,南方豐水地區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北方水資源短缺,水量性缺水嚴重,生態用水嚴重不足。”
孟偉說,如果把2000年作為一個基數,如果想讓我們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就必須把資源利用效率提高4倍以上。因此,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減輕資源消耗的同時減輕環境污染。
“流域水循環狀況跟我們產業結構升級與布局優化直接相關。”孟偉表示,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是必然選擇,調整產業結構也是必然選擇。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第一產業占比10%,第二產業占47%,第三產業只占43%。 “我們這些年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但是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不是特別理想,比城鎮化的速度慢。到2020年,我們三產仍然不到50%,說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依然任重而道遠,還要再加大推進力度。”孟偉強調。
會上,孟偉列舉了遼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案例。他說,遼河流域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龍頭區域,是遼寧省乃至全國的重要經濟區。此前,冶金、石化等重化行業帶來的結構性、復合性、區域性污染突出,水生態破壞嚴重。水專項推進后,遼河流域近5年以來GDP從1.3萬億元提高到3萬億元,經濟持續發展,但污染物排放量卻明顯下降。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方面做了有效的工作。
孟偉說, “我們在遼河流域重點抓了控源減排,加強了對造紙、冶金、石化、制藥、印染等重污染行業污染源頭的控制,突破了廢水污染負荷削減、廢水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技術。”
“解決了這些污染負荷就解決了半壁江山以上的污染壓力問題。”孟偉說,我們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這些行業污染減排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為建立示范工程,帶動流域污染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遼河流域實現年處理污水過億噸,年減排COD6000余噸,有效地支撐了流域的控源減排。
從產業結構調整層面看, “根據遼河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們對不同城市,不同空間,提出了不同的產業結構調整建議。”
孟偉說,比如沈陽,我們建議重點發展機械、石化、食品、建材行業。撫順是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我們建議重點發展石化、冶金和機械,而弱化現有的電力和造紙。例如本溪,我們建議他以冶金、機械、醫藥、建材為主,弱化現有的石化行業。
經過產業結構優化,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預計 “十二五”期間遼河水系的COD將減少13%。孟偉表示,目前,以COD為代表的遼河水域污染問題已經得到有效緩解, “十二五”、 “十三五”期間需要重點攻克氨氮問題。
“盡管目前遼河流域距離其提出‘打造中國的萊茵河’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毫無疑問,遼寧省在遼河治理上為我們做出了典范,證明我們這條路是可以走得通的。”孟偉說,遼河流域為我國水環境治理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