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膜技術每天為北京省水10萬方
更新時間:2014-07-02 21:47
來源:
作者:
閱讀:1013
北京市節水舉措已經深入到制水一線。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走進市自來水集團田村山凈水廠,探訪剛剛投產1天的超濾膜處理車間。親見泛黃的工藝排放水,經過絮凝沉淀、澄清式膜處理等工藝,只需要70分鐘左右,就可以被制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清澈自來水。而此套工藝的上馬,為本市西部地區增加4萬立方米應急供水能力,而這其中的一半就是原本被排放掉的工藝排放水。據悉,本市所有地表水廠均已實現工藝排放水回用,日省水約10余萬立方米。
據了解,2014年5月29日、5月30日,本市城區日供水量以304萬立方米、306.5萬立方米連續兩次突破百年歷史紀錄。而據預測,今夏城區高峰日供水量將達到310萬至315萬立方米,按之前城區日供水能力318萬立方米計算,高峰供水形勢嚴峻。為此,市自來水集團秉承“在少水中增水、在無水中生水”的經營理念,圍繞“節”字做文章,千方百計進行內部挖潛改造。今年初,自來水集團投資2500余萬元,啟動了田村山凈水廠回流泵房改造工程,采用該集團自主研發的“澄清式浸沒超濾膜濾池及水處理系統”專利技術,將廠內原有的回流泵房改造成超濾膜處理車間,新建提升水池、機械混合池、絮凝池、膜池等相關供水設施,6月30日正式啟用,為城區增加應急供水能力4萬立方米,使北京城區日供水能力增至322萬立方米。這也是郭公莊水廠5月底具備10萬立方米/日調蓄能力之后,城區今夏供水高峰又一次擴容。“別小瞧這4萬立方米水,這可相當于門頭溝區一天的用水量,對緩解北京西部地區高峰供水壓力,提高供水保障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田村山凈水廠是北京城區主力地表水水廠之一,以密云水庫、河北水庫水源為原水,下一步還將處理南水北調原水。改造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水廠工藝排放水為原水,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使原水處理率接近100%,大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而改造投產后,該水廠日產出的近兩萬立方米的工藝排放水被作為原水100%處理成清水,這意味著日節水兩萬立方米。這也是繼第九水廠處理工藝排放水工程之后的第二個節能減排工程。
市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超濾膜處理車間是在短短80天之內完成建設,各套設施設備像搭積木一樣進行組裝集成,“像4萬立方米的出水量,以往保守用地也要1萬平方米,有了集成,只需不到十分之一的地兒”。如果遇供水突發事故,可先緊急拆卸,再到事故地臨時組裝,成為可移動應急供水處置設備。
現場
一池“渾水”70分鐘還清
走進田村山凈水廠專門為“澄清式超濾膜制水工藝”設置的“獨樓”,混合池、絮凝池、澄清式膜濾池等大小水池左右“列隊”,960平方米的區域像是一座“微縮”第九水廠。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混合池中翻滾的原水泛著黃,不禁脫口問道:“這水能喝嗎?”工作人員不慌不忙地說:“這原水其實就是在制水過程中產生的工藝排放水,因為濁度較高、有機物含量高,以往一般都不能再被利用。而現在,通過澄清式超濾膜制水工藝,就能將其再變成清澈自來水。”
北青報記者看到,濁度顯示為4.33NTU的原水從混合池翻滾著進入到了絮凝池,而絮凝池底部有著紅色的沉積物。“這是原水跟絮凝劑的反應,就像柳絮一樣,將原水中的膠體、顆粒裹挾后迅速沉淀,形成絮狀礬花。”工作人員解釋道。之后,經過絮凝的水再進入澄清式膜濾池,通過膜過濾,形成的清水再流入清水池。這時,濁度已經“神奇”地變成0.02NTU,大大低于國家飲用水標準1NTU。
田村山水廠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黃水”變清水的整個過程只需要70分鐘。而當北青報記者將從清水池中取出的水裝進礦泉水瓶中后,觀感上與礦泉水并無區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