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污染可能導致野生動物數量下降
據英國《衛報》報道,多項新研究表明,通過人與動物的排泄物進入環境中的藥物可能是造成全球野生動物危機的背后原因之一。科學家同時警告說,這些在低濃度下即具有生物活動的藥物正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使用,但關于它們對自然界的影響目前卻所知甚少。
由于牛群被濫用消炎藥,以它們的尸體為食的印度禿鷹因此幾乎完全絕跡。圖片來源:Alamy圖片社 |
“全球使用的藥物多達數千種,它們可能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強烈影響。”約克大學的凱瑟琳·阿諾德(KathrynArnold)說,“有必要就其帶來的環境風險進行更好的科學評估。”
9月份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過去的40年中,地球上有一半的野生動物已經滅絕。而在藥物殘留最常見的淡水生境,魚類和兩棲動物的滅絕率高達75%。
此前曾有過野生動物被藥物污染傷害的例子。比如雄魚因避孕藥中的合成激素而雌性化;由于牛群被濫用消炎藥,導致以它們的尸體為食的印度禿鷹幾乎完全絕跡。最近在被廢水污染的市區池塘中還發現了雌雄同體青蛙。
但由于藥品不像殺蟲劑,并不是設計用來致死,它們對野生動物的傷害就更加微妙。
約克大學的湯姆·比恩(TomBean)和同事發現,常見的抗抑郁藥氟西汀即使以較低水平出現在環境中,也會導致八哥的進食次數減少。新不倫瑞克大學的卡倫基德(KarenKidd)團隊的研究證實,避孕藥中使用的合成雌激素不僅造成安大略省湖泊中常見的研究實驗魚類黑頭呆魚滅絕,也嚴重擾亂了整個生態系統。由于小魚和其它獵物的損失,生活在這里的頂級捕食者鱒魚的數量削減了23%至42%;而昆蟲因少了魚類的捕食,數量則有所增加。
全球物種中,兩棲動物的生物多樣性損失最為嚴重。烏普薩拉大學的塞西莉亞伯格(CeciliaBerg)和同事報告說,自然水域中有許多激素活性藥物影響了兩棲動物的繁殖。
德國聯邦環境局的安妮特·庫斯特(AnetteKüster)和妮可·阿德勒(NicoleAdler)的研究則指出了對環境危害最大的藥物。“人類醫藥產品中,激素、抗生素、(止痛藥)、抗抑郁藥和抗癌藥物存在環境風險。”他們說。而獸藥中,激素、抗生素和驅蟲劑的危害最突出。
各類藥物可以通過藥廠的排放以及污水排放污染環境。哥德堡大學教授喬金·拉爾森(JoakimLarsson)發現,污水中的藥物濃度甚至可以超過服藥者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藥物的使用量也隨著人口和喂養牲畜的增多而加大。而污水越來越多的用于農田灌溉和施肥,也導致更多的藥物被暴露在環境中。
坎特伯雷大學的莎莉·高(SallyGaw)和同事警告說,藥品污染對海洋的影響更不為人知。“考慮到全球沿海人口顯著增加、沿海特大城市的擴張,以及世界各地沿海(漁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是一個重要的認識空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