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轉型天朗路寬
石嘴山實施碧水工程,綜合整治流域水環境,改善水環境質量。圖為石嘴山沙湖。
◆本報見習記者張平崔萬杰
通訊員齊中首劉楓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正在積極探索產業轉型之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地處西北內陸,是我國首批12座“資源枯竭城市”之一,在有關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研究領域,并未引起社會或者學界的過多關注,但其轉型之路卻是一步一個腳印。
10多年來,石嘴山從“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之一到躋身“全國保護環境、治理污染典型城市”,除了大環境的要求和寧夏地方政府的果斷轉型外,環境治理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功不可沒。
在近日開展的2015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的執法檢查中,記者跟隨檢查組來到石嘴山,記錄新常態下老工業城市的轉型發展歷程。
煤炭產業獨大
非煤產業產值占工業增加值不到5%
今年34歲的陳士新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下定決心,將來絕不在石嘴山生活。與許多熱愛家鄉的人相比,陳士新對石嘴山沒有絲毫眷戀,原因并不復雜:“自打初中起,我就覺得這里環境太糟糕了,一年四季天都灰蒙蒙的,刮風時四處都飄著煤渣子,早晨穿著白襯衫出門,晚上就得穿著‘黑襯衫’回家。”
2003年大學畢業,陳士新放棄了有保障的石嘴山市公務員崗位,選擇在銀川打拼。此后在銀川市買房子定居,把父母接到身邊成了陳士新最大的愿望。
20世紀50年代,石嘴山市被探明地下蘊藏著25億噸煤炭,其中“煤中之王”的無煙煤——太西煤儲量達5.6億噸,這一消息讓人煙稀少較為荒涼的石嘴山瞬間聲名鵲起。
西北煤炭生產基地的大規模建設給石嘴山市乃至寧夏帶來了集群效應:伴隨著煤炭開采、鋼廠建設、火力發電行業的發展,石嘴山市成為寧夏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一度占到全區經濟總量的40%。石嘴山成了寧夏工業和GDP的驕傲。
“在這里,生產出了寧夏的第一噸煤、第一度電、第一噸鋼、第一噸水泥。”石嘴山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誰知,驕傲的代價如此沉重。
“樹沒了、草沒了、空氣臟了、水不清了,生活環境糟糕透了。與其說這是一個城市,不如說是一個大礦區。”陳士新父親說,隨著建設的推進,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后期,石嘴山市民對嚴重的環境污染滿是怨嘆。
官方統計也有所印證:煤炭產業獨大,嚴重制約了其他產業發展。2002年石嘴山市工業增加值達33億元,資源依托型企業的產值就達到30億元。非煤產業產值在工業增加值方面不到5%。隨著資源的消耗,煤炭生產能力下降,失業問題嚴重,失業或半失業人員眾多。生態環境問題凸顯,沉陷區達40多平方公里,粉塵、二氧化硫、煤矸石、粉煤灰污染嚴重。
2003年,石嘴山位居“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之列。是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另謀出路,石嘴山必須做出決定。
淘汰落后產能
完成750多個工業污染治理項目
2009年,陳士新在銀川市購買了一套大面積住房,但他卻沒有把父母接出石嘴山。“老人原本就不想離開那片他們為之奮斗的地方,最主要的是這些年石嘴山變了。”陳士新說。
今年6月中旬,陳士新父親帶著記者來到他飯后散步、休閑的好地方——星海湖。6月的星海湖,水光瀲滟,沙鷗翔集,錦鱗暢游。微風里,帶著水草與泥土的清新味道。
石嘴山市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建設的全國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建市50多年來,累計為國家生產煤炭近5億噸,創造產值2000多億元,上繳利稅200多億元。
2003年,在十字路口,擔負著轉型不成功的風險,原本還能“再等等”的寧夏和石嘴山果斷選擇了轉型。
要轉型,必須有接替產業;尋找新產業,必須有好環境。2004年,石嘴山將轉型的第一刀揮向環境污染。
淘汰電石、鐵合金、碳化硅等行業的落后產能,拆除400多臺燃煤鍋爐、拔掉了600多根大小煙囪、對市區周邊182家煤炭加工企業進行搬遷、依法取締64家生產能力和工藝落后的企業、投資近9億元,完成工業污染治理項目750多個,與全市109家單位簽訂了年度大氣污染治理目標責任書。
當年,石嘴山“鐵腕治污”風暴瞬間刮起,2004年,作為寧夏最重要的工業城市,石嘴山實施的治理項目和投入的治理資金分別是2003年的10倍和24倍。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石嘴山市實施的碧水工程。以星海湖為例,在綜合整治之前,這里是工業企業排放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場地,垃圾成堆,泥沙淤積。2003年,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經過反復實地考察和多方面調研,從原有濕地搶救性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出發,對星海湖濕地進行綜合整治。
如今的星海湖,已恢復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43平方公里,形成常年性水域面積23平方公里,建設防洪堤100多公里、水利建筑50多座,成為集攔洪、蓄水、調節氣候、生態園林景觀于一體的城市標志性工程。星海湖也成為石嘴山市環境整治的經典之筆。
2012年起,石嘴山連續3年開展規范發展煤炭市場整治工作,共清理取締非法煤炭經營戶544家,累計投資3.05億元加強煤炭集中區綠化、道路、擋風抑塵墻建設,投入近11.61億元建成封閉式儲煤倉293個,初步實現了規范發展煤炭市場“環境明顯改善、市場秩序良好”兩大目標。
為鞏固提高煤炭市場整治成果,今年,石嘴山市政府又出臺了《石嘴山市鞏固提高規范煤炭市場成果實施方案》,再抓兩年整治工作。
據統計,僅2014年,石嘴山市就籌措3.34億元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關停15家焦化企業,淘汰焦化產能260萬噸。石嘴山市連續多年被評為“寧夏自治區污染減排先進集體”。
但這并沒有讓石嘴山停止整治的腳步。石嘴山市計劃2017年基本消除空氣質量重污染,并通過實施《石嘴山市環境保護行動計劃(2014~2017年)》、《石嘴山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年)》,落實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最終實現“生態立市”。
“環境整治不是一陣風,拋開前幾年不說,去年的天就明顯比以前更藍了,基本沒有灰蒙蒙的天氣。”陳士新父親說,他相信政府會堅持做下去。
“石嘴山雖倚重倚能,但他們審時度勢果斷轉型,整治生態環境并取得效果的事實有目共睹。當然,石嘴山市環境治理問題依然突出。”寧夏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祿勝分析指出。
轉型進入快車道
改造提標升級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
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成效,涉及百姓生計的產業發展更不能落下。
在關停淘汰一大批規模小、產業鏈短、污染重、能耗高產業的同時,石嘴山市對未來提出了“改造提標升級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堅持有保有壓,做好傳統產業優化存量、新興產業培育增量、節能減排污染減量3篇文章,培育壯大新材料、裝備制造、電石化工和冶金四大產業集群,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是鉭、鈮產品生產企業和惟一的鈹材科研生產基地,其前身是原冶金部905廠。轉型中,企業加大環保投入,鞏固擴大原有鉭粉、鉭絲生產能力,產業鏈條向高比容鉭粉、細直徑鉭絲、微合金鋼爐料等方向發展,開發和生產40多個系列200多個品種的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
寧夏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是石嘴山市重點培育的循環經濟型企業,通過3次升級換代,如今已經形成了以大型密閉電石爐為中心的電石化工整體循環經濟產業鏈,2012年產值達50億元,吸納就業3000余人。2015年,公司計劃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每年減少排放廢氣4億立方米,減少排放固體廢物80萬噸,節約用水超過300萬噸,消化利用石嘴山地區煤矸石、煤泥等超過150萬噸。
在培育新興產業方面,石嘴山將目標對準了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物流服務業。2007年,寧夏在石嘴山建成天津港惠農陸路口岸,年吞吐量10萬只標準集裝箱,年物流配送能力達200萬噸。2012年,惠農陸路口岸封關運行,成為天津港集裝箱發運量最大的內陸無水港。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3億元。
同時,光伏發電、特色農業深加工、沙湖旅游等產業如雨后春筍一般,在石嘴山市蓬勃發展。
記者獲悉,2014年出臺的《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條例》,對寧夏未來15年進行了遠景規劃(2030年)。在未來將“寧夏全區當做一座城市”的建設宏圖中,石嘴山市被定位為寧夏的副中心之一、寧北及蒙西地區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現代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基地,同時突出“山水園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至此,石嘴山轉型進入了快車道,并以立法形式寫入了寧夏遠景規劃之中。
石嘴山市轉型發展的大幕已開啟,同時,面對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的設立,石嘴山市面臨的挑戰也隨之而來。最終效果如何,值得期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