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巧打治污“組合拳”
山東煙臺市牟平區的養馬島游人如織,據煙臺市海洋環境公告,這里的海水達到二類水質。本報記者崔國強攝
“在山東,如何檢驗執行環保法的效果?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讓老百姓看得到藍天白云,繁星滿天。”在山東省淄博市環境在線檢測中心,市環保局局長于照春道出了自己的“初心”。
記者日前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來到山東,走訪了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四地,記者深刻感受到:齊魯大地各級政府和企業在新環保法實施一年半來,始終牢記老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巧打治污“組合拳”。
鐵腕治污決心大
新環保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城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境衛生設施。
在濟南市小清河濕地,兩岸綠植郁郁蔥蔥,水中蘆葦蕩與荷花長勢良好,蛙鳴陣陣。據濟南市城建環保工作室主任鹿中華介紹,目前小清河濕地已完成3平方公里水系治理、4.6平方公里園區綠化,已有野生動物57科202種。
為實現小清河等流域的綜合治理,濟南市打出了“治、用、保”組合拳。在“治”上,強化流域治污工程建設,市區新增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日11萬噸,強化環境監管,采取法律、經濟、行政、科技、輿論等手段綜合施治,涉水企業排放達標率達到98%。在“用”上,大力提高中水回用份額,目前全市已建成中水設施206座,日均回用量12萬噸。在“保”上,積極擴大生態保護范圍,打造南部山地生態屏障功能區、城市泉水景觀生態功能區、沿河濕地保育生態功能區和北部平原水網生態功能區等四大生態區域,提升了大辛河等7條河道景觀,完成了平陰城西洼濕地等3個濕地建設和章丘白云湖、濟西濕地一期工程建設。
站在淄博市孝婦河畔,清風徐來,楊柳依依。據淄博市副市長李燦玉介紹,孝婦河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于2015年6月開工,總投資約7億元。從水利、環保、住建等10余個部門抽調人員成立了孝婦河綜合治理工作組,立下了“軍令狀”。通過經常性開展孝婦河流域執法專項檢查,加大對水體超排偷排污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無污水處理設施或長期不能達標的涉水企業一律關停,對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落實了超標企業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措施。
經過近一年的治理,孝婦河淄川、張店段,范陽河文昌湖、淄川、周村段水質基本達到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標準(地表水Ⅲ類標準),達標率達到80%。李燦玉表示,2017年,孝婦河將成為集水質凈化、濕地保護、觀光休閑、教育宣傳于一體的景觀長廊,目標為流域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近年來,濰坊市打響了消滅污水直排戰役。據濰坊市環保局鄭金來介紹,濰坊市投資4.6億元的污水處理廠遷擴建工程于201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濰坊市上實環境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中控室,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向《經濟日報》記者演示了污水處理的全過程。“進水泵房中的污水進入細格柵和曝氣沉砂池,便可去除污水中直徑大于6毫米的固體物和粒徑大于0.2毫米的沙粒。”經過層層過濾后的污水會被引入生物反應沉淀池、二次沉淀池、高效沉淀池、濾布濾池、紫外消毒池等多道程序進行處理,進入出水提升泵房。處理后的污水可達到能排入自然水體的標準,流入白浪河或者進入白浪河水庫。
清潔生產貫始終
新環保法第四十條規定,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要求企業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
記者發現,為了落實清潔生產的法律要求,山東省的一些煤炭、玻璃等企業拿出了“實招”。
研發并推行清潔的煤燃燒技術,消除霧霾,是治理污染的重要課題。在淄博張店東方化學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隋永利拿著經過高效環保煤粉鍋爐燃燒后的精細煤粉向記者介紹,公司淘汰了10噸每小時鏈條燃煤鍋爐,通過高效環保煤粉鍋爐實現了低氮燃燒、布袋除塵、脫硫、脫硝,燃料燃盡率達到了98%以上,自進粉到排放實現了全封閉運行,年節約標準煤14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4噸、煙塵排放3.17噸。
在淄博金安型煤有限公司,負責人畢樹祥介紹了型煤加工生產、煤炭儲存揚塵治理、蘭炭儲運、新型爐具試燒技術。潔凈型煤是以優質的無煙煤粉為原料,添加固硫劑,再經過先進工藝加工而成,蘭炭具有低硫、低灰、低揮發、高熱能的優點,大量減少燃煤造成的大氣污染。
山東金晶科技公司拆除了6000萬元的煙氣治理措施,探索出了第三波玻璃熔窯煙氣脫硝除塵一體化工程,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從源頭上降低了氮氧化物產生,實現了超低排放;投資5億元建成高端整車配套節能汽車玻璃生產線,將1號浮法線改為2毫米太陽能專用玻璃生產線,其中LOW-E(低輻射玻璃)節能鍍膜和陽光膜系列產品被評為性能最優環保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煙臺市在水泥、造紙、印染等行業累計完成了100多個結構調整項目,取締了所有立窯水泥生產線,淘汰落后造紙生產線13條,對山東百年電力、華能煙臺發電廠等企業的小火電機組實施關停,關停機組裝機容量35.2萬千瓦、小印染和小粉絲企業30多個,對60%小火電機組實施了脫硝工程改造,納入國家和省減排責任書的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二期、牟平污水處理廠、棲霞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等減排工程全部建成運行。
海洋開發守底線
新環保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了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準,防止和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山東省煙臺市有909公里的海岸線長度,漫步養馬島,海風裹著濕潤的水汽撲面而來,礁灘風光引人入勝,游人如織。在加強海洋環境保護上,煙臺市環保局局長姜青山向記者介紹了牟平區養馬島礁石灘的成功經驗。
“首先,根據規劃要求,養馬島開發劃定了一條生態紅線,即保持原生態環境不變、海岸線不變、樹木基本不動。招商開發過程中,由于與養馬島整體規劃不符,牟平區委、區政府拒絕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入駐。牟平區政府在聘請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編制礁石灘地質公園規劃的基礎上,投資8億元實施了包括全長8.7公里的礁石灘海岸保護開發工程在內的一系列海島保護項目,除了搬遷濱海育苗場,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實現養殖區退灘進海,還采用天然木質材料在礁石灘凌空架設海上木棧道,同時新栽大樹近萬棵、苗木22萬多株,使島上綠化面積達6000畝,綠化率達50%。”姜青山說。
據姜青山介紹,上世紀60年代,為了解決養馬島居民出行問題,牟平區政府在島南部和陸地之間修筑了一條“十里長堤”,但也阻斷了海水洄游循環。2011年,牟平區政府在十里長堤上打開一條長1000米的口子,讓兩側海水重新循環,恢復了前海潮汐通道,促進了養馬島周邊海域的生態自愈,養馬島成了包括地質構造、地貌景觀和環境地質遺跡景觀3個大類的省級地質公園。
綠色出行成潮流
新環保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鼓勵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使用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和再生產品,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在落實政府責任上,山東省壽光市公共自行車項目獲得了市民贊譽。在壽光市新行政服務中心站點,整齊劃一的綠色公共自行車格外醒目。據壽光市環保局局長田太卿介紹,壽光市城區已有10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了3000輛自行車,全市已累計辦理自行車卡16482張,日均騎行達到6578人次,實現了與濰坊市市區自行車系統互連互通。
來這里存車的陳女士向記者介紹,以前外出都是開著私家車,每月油錢600多元,改騎公共自行車,就可以省下一部分油錢了。公共自行車2小時內免費使用,超出2小時后按每小時1元的費用收取,因此很多人來辦卡。
雖然在落實新環保法方面已邁出堅實腳步,但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坦言,當前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承載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尖銳,表現為五大主要問題:“一是我省煤炭消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二是省控河流消除劣五類水體治污成果不穩固;三是農業面源和農村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四是企業環境違法成本偏低問題突出;五是全省環保系統職業管理不高。”
針對以上問題,山東省制定了下一步的攻堅方向,即自覺加強法治理念,加強推進地方環境立法進程,扎實做好《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的制訂工作;充分運用新環保法賦予的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信息公開等措施,推動山東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