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查經濟不降反升”說明啥?
持續時間長達一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正在進行。一種怪論始終未散,那就是環保督查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近日,環保部連續通報的相關事實及數據顯示,在環境壓力的倒逼之下,山東省濟南市、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等一些地方企業成功轉型,經濟指標非但沒有出現大幅下滑反而呈上升趨勢。
(圖片源自網絡)
前一段時間,不管是網上,在民間,還是在一些政府機關里,“環保督查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怪論不絕于耳。出現這樣的怪論,一是許多官員為自己的不作為而推責。有的地方官員為了地方利益的考慮,不舍得關停那些高污染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一旦關閉,就會使當地的GDP和財政收入大受影響,而環保督查又不得不促使他們必須去落實環保措施。但他們對找不到既不影響經濟又能確保環境的措施來,只好用那種怪論來糊弄民眾,為自己的無能推責。
與這些怪論相比,很多地方對環保督查沒有怨天憂人,而是扎實推進環境的治理。他們在抓環境的同時,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引進一些綠色環保的企業。實際上,˙表面上看確實對地方經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暫時的,短期的。因為,那些高污染企業被關停了、轉型了,但環境好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當地來旅游、經商、辦企業,可以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使更多的高科技的、綠色環保的企業來投資。
像濟南市投資360億元,堅決推進濟鋼搬遷工程,擁有年產1200萬噸鋼鐵產能的濟鋼已于今年7月初全面停產。同時,濟南市東部老工業區已完成54家企業的搬遷,與此同時,該市不斷提高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工業發展順利實現了新舊動能的換道轉檔。今年1至8月,濟南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4%,居山東省第一。再如:鄭州市二七區不僅實施了“不允許不達標違法施工、生產;不允許以停工代替整改”等嚴禁的措施,而且還建成“互聯網+”大氣污染防治精準整治平臺,整合區域綜治視頻監控、“藍天衛士”、渣土車GPS定位等監控資源,同步開發手機APP,隨時查看監控點情況,形成全天候、立體式的監控“天網”。如此嚴厲的環保管制措施非但沒有影響二七區的經濟發展,反而今年前8個月,二七區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億元,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7億元,增長5.1%。
一個地方環境治理是不是動真,取決于地方主要領導的態度。一個城市環境質量沒有達標,說明城市管理者沒有盡責,是這些管理者履職乏力和為官不為的典型表現。如果抓了環保但經濟出現了嚴重下滑,那同樣說明這些地方管理者也是無能的。環保督查帶來陣痛是必然的,但那種“環保督查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怪論,恰恰說明了一些地方既沒有搞好環保的決心,又沒有在抓環保的同時把經濟搞上去的能力。因此,“環保督查會影響經濟發展”的怪論是要不得的。對于這種錯誤認識,必須要用更多的事實去加以駁斥。對那些還停留在那種怪論認識上的無德無能官員應該讓他們移移位,不要讓占著茅坑不拉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