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瞄準生態新城轉換動能
雖然事先有一定了解,但當記者站在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朱劉街道小東莊村劉金斌的高溫大棚里時還是有點驚訝。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眼前這處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的櫻桃大棚的所在地,半年多以前還是一個烏煙瘴氣、塵土飛揚的石料廠。
這一變化源于昌樂縣打造濰坊西部生態新城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昌樂縣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和市縣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有利時機,以生態環保切入轉型發展,持續加力,使良好的生態資源變成昌樂動能轉換的著力點和聚焦濰坊“產業強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質城市”建設的發力點。
礦產資源行業整治打響第一槍
清理違建啃下“硬骨頭”
“一山兩水融一城”,首陽山、丹河、桂河區域是昌樂縣城市發展新格局的骨架,礦產資源行業整治則是“一山兩水”區域生態改善的必由之路和生態修復治理的首要任務。
作為昌樂縣推動2017年工作開局的第一步、作風建設年活動的第一戰,礦產資源行業整治攻堅戰在今年1月全面打響。
昌樂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的集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整合成立了4個督導組、1個辦案組和1個秘書組;工作人員吃住在一線,及時調度、部署,從快、徹底、深入、依法推進集中整治工作。
經過全縣上下的合力攻堅,截至3月底,昌樂縣域內已實現全面禁采,共封堵、關停、拆除非法開采加工點370處,拆除非法建筑物182處,拆除扣押非法開采、加工設備180臺(套),所有非法礦產品全部實行封存,并對行政處罰案件中封存的無主礦產品進行了公開拍賣。
劉金斌的石料廠就是在昌樂縣這次集中整治中主動關掉的。面對自己干了十幾年的舊行當停業,當時劉金斌也很茫然,不知后面的路怎么走。后來做櫻桃大棚,實現了轉型升級。
礦產資源行業整治首戰告捷后,昌樂縣再舉利劍,重點治理“一區、一河、一路和三個重點領域”的違法建設,治理違法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在6月上旬吹響號角。
在此次攻堅行動中,昌樂將全縣按鎮街區劃分為不同的違建防控網格,組織人員對轄區內違法建設進行了拉網式排查,摸清了全縣違法建設底數。同時,通過嚴格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四帶頭、四不準”要求,形成了全縣上下密切協作配合、同下一盤棋的工作合力,保證了拆違進度。
攻堅行動開始后,昌樂縣又分三次采用大兵團作戰等方式拆除了大批違法建設。截至目前,全縣重點摸排范圍內已拆除43.6萬平方米,完成總進度的75%,爭取2017年底前做到應拆盡拆,2018年底完成清零任務。
植綠護河修復生態
提升格局打造新動能
礦產資源行業整治和違法建設治理為昌樂生態環境的改善打下了堅實基礎。
針對拆除后的各礦點,昌樂縣結合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全面開展復墾復綠和生態修復,預計可騰出土地近萬畝。
劉金斌就抓住了這個機遇。“石料廠關閉后我到上海、大連等地考察了多個項目,最終才決定搞櫻桃種植,發展觀光采摘和大棚育苗等。”看著眼前的一大片地,他信心滿懷:“廢舊石料廠占地40畝,計劃建4個高溫棚、4個拱棚,西邊流轉過來100畝土地,再建10個高溫棚,主要是培育1年~4年的樹苗。今年暫時先弄3個棚,每個棚栽600棵~700棵成樹,現在你看的只是我們前期種的一部分,全部弄好后,預計明年3月櫻桃就能上市銷售。”
當記者問起劉金斌怎么看待自己的這段經歷?他說道:“其實我應該感謝礦產資源行業集中整治。以前開石料廠純粹是靠山吃山,破壞生態不說,利益也是短期的,山開完了就沒有了,坐吃山空,F在卻不一樣,發展現代農業,可以帶動更多人致富,以后我這個高效農業發展起來,周邊村莊也可以共同來參與這個事。”
除了修復開發拆除的礦點,昌樂縣還大力實施全域綠化。今年以來,共完成新造林7880畝,退化林分修復3450畝、中幼林撫育1500畝,新建和完善綠色通道54公里,農田林網化面積3500畝。
綠水青山,不只山要變綠,水也要變清。通過實行“河長制”,昌樂縣建立起覆蓋縣、鎮、村三級的組織體系,提前部署“清河行動”,加速河道治理進度。全縣共有縣級河長15名、鎮級河長140名、河段長476名,還組建起130余人的13支志愿者隊伍和100余人的10支義務護河隊,聘請了30名社會監督員、10名河道警長和952名河管員,使縣內大大小小的40條河流全部有人管、有人治、有人護。截至目前,昌樂縣共排查出402處河道違法事項,已完成清理353處,清理完成率87.8%,水域生態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