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推進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
【谷騰環保網訊】以有限的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園區經濟占據江蘇省經濟半壁江山,是江蘇經濟的特色名片。工業園區既是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又是治污攻堅的主戰場、主陣地。從污染物排放量上看,全省園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約占75%以上。某種程度上,工業園區環境治理水平決定了江蘇綠色發展的底色。
2021年7月,江蘇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印發《江蘇省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試行)》。自此,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正式拉開帷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起步之年,江蘇為何要推進這項工作?限值限量管理又將給園區帶來什么變化?
全面摸清工業園區“家底”
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指的是通過開展工業園區及周邊大氣、水環境質量監測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測算,有效實施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要控制手段的環境管理制度體系。
所謂“限值”,是指根據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制定園區環境質量目標,明確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值;所謂“限量”,是指根據園區環境質量考核目標和實際排放情況,確認園區主要污染物允許排放總量。在工業園區開展限值限量管理,抓住了全省工業污染防治的主要矛盾。
在首次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推進會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把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測準確、弄清楚,進而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推動產業園區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過去由于監測監控能力不足,對企業、工業園區的排污總量無法進行實質性的監測和控制,即便是開展污染源普查,也不能實現排污總量的實時監控、動態管理,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到底排放多少污染物無法說清楚。
按照排污許可制度設計,企業應依照排污許可證許可的排放濃度和總量排放污染物,超濃度、超總量排放就應受到處罰;而事實上,目前起主導作用的仍是排污濃度控制,幾乎沒有企業因為排污超量被處罰。
在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看來,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全面摸清了園區“家底”,明確了園區污染物許可排放上限,讓園區有了總量天花板的概念。園區要想發展新項目,就必須從內部挖潛,向現有項目要總量、向基礎設施擴容要總量。
同時,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回答了環境質量怎么改善的問題。限值限量管理提升了監測監控能力,織密了環境精細化管理網格,可以及時發現環境質量異常問題、精準溯源,為科學精準執法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做到無事不擾,既減輕執法人員壓力,又可有效優化營商環境。
在實現環境質量狀況、污染物排放總量兩個“說得清”的基礎上,推行與環境質量掛鉤的總量分配制度,對環境質量達不到改善目標的園區壓減存量、嚴控增量。這進一步調動了園區改善環境質量的積極性,園區與生態環境部門成為考核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實施工業園區限值限量管理,彌補排污總量這一缺環,可有效推進排污許可、項目審批、執法監管以及排污權交易等管理聯動,實現環境質量、排污總量掛鉤,提升綜合管理效能,有效推進解決污染源管控不準、產業調整方向不明、環評審批總量落實難、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等痛點、難點問題。
實現倒逼升級與激勵發展并重
常安紡織產業園區是海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中園”,也是推行限值限量管理的試點園區。
限值限量管理效果怎么樣?從常安紡織產業園區的試點工作可見一斑。
“生態環境部門與園區深入合作,將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與集成改革試點工作有效融合,在園區總量管理、企業總量分配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介紹,海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常安紡織園作為一個試點區域,編制了單獨的限值限量管理方案,分析了園區上年度環境質量情況,明確了相應環境質量下的污染物最大允許排放量。
園區排放限值明確后,接下來就是差別化確定企業廢水許可排放總量。從經濟效益、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智能制造、對外開放、安全管理等6個方面設置41項考核指標,根據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實施差別化排污總量分配。
限值限量并不是限死了。常安紡織園創新限值限量管理制度,實現“控量提質、市場配置”。
一方面采用廢水總量“集中收儲、動態管理”模式。由園區統一回購企業排污權,再由企業租賃使用,這樣限量管控形成的富余排污權由園區統一收儲,支持優質項目發展,從而倒逼企業主動升級廢水治理設施,并提升中水回用率。
另一方面將“限值限量”和綠色金融服務緊密結合,搭建銀政企服務平臺,推廣環保貸、排污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服務。園區2020年完成了南通首例推廣排污權抵押登記,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為265萬元。2021年又累計服務7家企業,合計貸款金額7165萬元,有效化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不用任何廠房、技術、股權等進行抵押,單憑排污權就能去銀行貸款,受到企業的廣泛歡迎。
限值限量、動態分配與管理,這些都離不開園區的信息集成。園區依托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實現企業生產、安全、環保全要素管理,為園區精準測值計量打下堅實基礎。
在環境監測方面,園內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1座、大氣自動監測站兩座、微型監測站3個、惡臭電子鼻5套。園區現有35家企業中,已投產的22家企業用地、能耗、水耗、產能、產值等各類基礎數據及各類園區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均已集成聯網,廢水,雨水、VOC在線監測設施實現全覆蓋,并實現在線分析及提示預警。
在環境基礎設施方面,建成南通第一家小微企業危廢集中暫存庫;廢水集中預處理及中水回用設施、園區集中供熱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園區企業自建太陽能光伏發電總面積達33萬平方米;建設沼氣發電站兩座,年發電3960.8萬度;減少標煤消耗1.25萬噸/年。
“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實現了倒逼升級與激勵發展并重。”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在限值限量管理的大背景下,園區新招引項目時,首先會考慮以有限的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關注項目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從源頭提升項目準入門檻。實施限值限量管理,通過走減存量、嚴增量的發展之路,實現了騰籠換鳥,促進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發展。對企業而言,在項目可研、環評審批階段,實施嚴格把關,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提出較高要求,有利于企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避免投產后因環境問題反復技改。
從基本概念變成了施工圖
“作為一項重大的管理創新措施,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在全國還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順利推進這項創新工作,廳黨組先后組織多次專題研究,反復研究工作方案,并先后征求了各市、省有關部門、園區和生態環境部意見,對泰興化工園區等9個園區開展模擬論證,為工作推進打下扎實的基礎。
從2021年4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黨組研究部署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至今,已近一年時間,限值限量管理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認識上的模糊到思路逐步清晰。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先后10多次調度聽取工作匯報,并赴海安常安產業園現場考察,全力推進限值限量管理工作。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從基本概念變成了施工圖,“一園一策”、工作方案、能力建設、模擬測算等一系列工作安排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172個園區已全面完成實施方案編制,157個園區完成監測監控設施建設,部分園區啟動污染物排放總量模擬測算。
在推進過程中,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強化制度設計,先后印發了工作方案以及實施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技術指南、實施方案評估要點等配套技術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推進步驟和工作要求、技術方法,構建了“1+1+N”的工作推進體系。對172個園區實行清單化管理,每周調度通報,以市為單位對實施方案編制和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兩項工作推進情況排名通報。梳理各地存在的困難、問題及意見、建議,對普遍關注的問題,編印形成限值限量40問“口袋書”。同時,組織相關技術單位,多次赴市、赴園區開展座談和會辦,現場答疑解惑,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除了常安紡織產業園區,各地在探索實踐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南京市堅持強化領導、協調、落實、指導等工作機制,在思想上形成一條心、在能力建設上構建一張網、在污染物排放上算清一本賬、在統籌改善園區環境質量上激活了一盤棋,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園開展了園區內企業差異化管理,實現與綠色金融、環保專項資金等激勵政策聯動,有保有壓、有獎有罰,有效激發了企業主動減排的內在動力。
鹽城市注重方案編制、強化區域全覆蓋、加強工作宣傳和工作考核,射陽港經濟開發區已全面完成監測監控能力建設,數據已率先聯網,具備了模擬運行條件。宿遷市強化組織領導、宣傳幫扶、調度推進,倒排時間,掛圖作戰,宿遷高新區已建成園區環保平臺智慧排水子平臺和企業標準化智慧排口,按照“達標排放、超標反控、總量控制”原則,啟動園區污水排放量的全面管控。
“園區實施方案和監測監控能力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實時排放量測算方法等還需進一步規范。”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硬件建設、軟件管理、質量控制、環境監管、總量政策、監管執法等多個方面,融入園區建設運營發展的全方位全過程。將加快任務推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拓展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范圍。在總結、深化第一輪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成效的基礎上,對基礎條件較好、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推進較快的園區,推進第二輪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