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工藝應用于市政污水處理的系列解決方案探討
【谷騰環保網訊】摘要:針對我國污水處理用地少、標準高、難穩定等問題,移動床生物膜工藝(MBBR)展現了節地、高效、靈活、穩定的工藝優勢,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國內應用規模已達2500×104m3/d。MBBR工藝按微生物存在主要方式,分為泥膜復合MBBR工藝和純膜MBBR工藝,分別隸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同時純膜MBBR耦合磁混凝沉淀形成了具備脫氮除磷功能的BFM工藝(Biofilm&Magnetic)。針對國內水質復雜、類型多樣的問題,形成了MBBR工藝應用于市政污水處理的系列解決方案。針對泥膜復合MBBR工藝原池改造實現原池提標或30%-50%以內的提量、BFM工藝原位改造實現原池提標或2倍以上的提量、BFM工藝新建深度脫氮除磷實現“準IV”及更高排放標準、BFM工藝新建旁位處理實現原廠分流或提量等解決方案,探討了各解決方案的優勢、適用場景和實際應用效果,并針對泥膜復合MBBR工藝原池改造進一步提出了4條實施技術路線。MBBR工藝能夠有效滿足各類污水廠新、改、擴建需求,尤其基于純膜MBBR的BFM工藝,占地更加集約,配合裝配式建設同時可展現快速實施、靈活布置等特點,通過加載智水優控云平臺能夠實現污水廠運行的管理升級與節能降耗。BFM工藝適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初期雨水處理、農村污水處理等多種水環境綜合治理場景。圍繞綠色低碳污水處理技術的開展,以懸浮載體為基體,實現基于MBBR的厭氧氨氧化工藝,是BFM工藝下一步的發展方向,BFM工藝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
我國城市污水的治理在“十三五”期間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至“十三五”結束,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7.53%,污水廠處理能力提升至19267×104m3/d,較“十二五”末增長了37.2%。但在滿足處理水量不斷提升的同時,市政污水處理也面臨新的挑戰:①排放標準應按需提高。自2008年開始,國內污水廠陸續完成了一級A提標改造工作;隨著《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政策陸續發布,為進一步提高水環境質量,出水排入敏感水域的污水廠仍需在一級A標準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氮磷等營養元素指標需向地表IV類、地表III類水靠攏;②活性污泥法抗逆性差。活性污泥法仍是我國污水處理的主流工藝,但我國幅員遼闊,水質地理差異較大。在應對低溫、強沖擊、高鹽等特殊水質條件下,活性污泥法抗逆性較弱,影響出水水質穩定性;同時污泥膨脹也是困擾活性污泥法的百年難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各污水廠季節性污泥膨脹常有發生,威脅運營安全性;③汛期面臨水量沖擊。我國管網建設仍不完善,雨污合流問題普遍存在,導致了污水廠在汛期面臨強水量沖擊的問題;此外,近些年開展了強弱項、補短板等專項行動,部分污水廠水量大幅度提高,這些均影響了水廠的運行穩定性;④污水廠新、改、擴建面臨用地窘境。城市的快速發展致使污水廠用地矛盾突出,污水廠新、改、擴建面臨缺地的難題。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ovingBedBiofilmReactor,MBBR),通過反應器內投加的懸浮載體富集微生物,實現污染物的去除。針對我國污水處理用地少、標準高、難穩定等問題,MBBR工藝展現了節地、高效、靈活、穩定的工藝優勢,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截止到2021年,MBBR工藝國內應用規模已達2500×104m3/d,已經是除傳統活性污泥法外,應用規模最廣泛的工藝之一,作為應用廣泛且運行可靠的工藝被編入《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隨著國家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深入,水污染治理場景更加多元化。MBBR工藝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行了優化升級,迭代更新,針對國內水質復雜、類型多樣的問題,形成了MBBR工藝應用于市政污水處理的系列解決方案。
01MBBR工藝簡介
1.1泥膜復合MBBR工藝和純膜MBBR工藝
MBBR工藝最早應用于北歐,解決了傳統活性污泥法(ActivatedSludge,AS)占地大、低溫耐受性差的問題。其微生物主要附著在懸浮載體上,不設置污泥回流,不富集懸浮態污泥,本質是一種連續流、移動床、生物膜法生化處理技術,屬于生物膜法流化床技術的進一步升級。2008年,國內江蘇無錫蘆村污水廠作為我國首座進行一級A提標改造的污水廠,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投加懸浮載體強化生化處理效果獲得成功。該工藝系統在設備上與MBBR工藝類似,但生化系統主體仍為活性污泥,懸浮載體生物膜用于強化硝化,實質上是活性污泥-生物膜復合系統。為區分兩類工藝,將MBBR工藝作為采用懸浮載體相關工藝技術的統稱,根據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分為泥膜復合MBBR工藝(IFAS)和純膜MBBR工藝(PureMBBR)。兩者均為連續流,前者以活性污泥為主體,后者以生物膜為主體。兩類MBBR工藝均包含懸浮載體及其配套的攔截、流化、進出水系統,但由于微生物的存在方式不同致使兩種工藝存在關鍵性差異。
①工藝本質不同:泥膜復合MBBR工藝本質仍為活性污泥法,污染物去除以活性污泥為主,生物膜為輔。圖1分別展示了泥膜復合MBBR工藝和純膜MBBR工藝中懸浮載體生物膜。在泥膜復合MBBR工藝系統中,由于泥、膜共存,二者存在競合關系,使得生物膜活性不能完全表達。以硝化細菌富集為例,泥膜系統中硝化細菌在懸浮載體上相對豐度一般為3%~15%,遠遠高于其在活性污泥中的相對豐度,體現了生物膜富集硝化細菌的獨特優勢。但受實際運行調控的影響,變化范圍較大。純膜MBBR工藝本質為生物膜法,污染物去除主要依賴于附著態的生物膜完成,生物膜對于核心功能菌的富集能力更強,純膜系統中懸浮載體上硝化細菌相對豐度一般為10%~25%,且不受懸浮態微生物競爭影響,生物膜性能得以充分釋放,不僅除污效率高,其環境抗逆性也更強;
②工藝流程不同:如圖2所示,純膜MBBR工藝的特點是不富集活性污泥,無需污泥回流,所以與泥膜復合MBBR工藝相比,在工藝流程上可不設二沉池,出水直接進入高效固液分離工藝,如磁混凝沉淀等,工藝流程更加集約,占地大幅縮減;
③解決問題不同:泥膜復合MBBR工藝主要目的是強化活性污泥系統的處理性能,解決活性污泥負荷不足的問題;純膜MBBR工藝主要解決污水處理構筑物占地大、流程長、效率低的問題;純膜MBBR工藝的應用方式更加靈活,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1.2純膜MBBR工藝與BFM工藝
純膜MBBR工藝在國內的工程應用報道最早始于微污染水處理,用于解決低基質條件下氨氮去除問題,出水氨氮可穩定低于0.5mg/L,達到高排放標準要求。低基質條件下,活性污泥難以有效富集,此時純膜MBBR類生物膜法是對活性污泥法的替代,并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純膜MBBR工藝在微污染水領域的成功應用、國外市政污水處理的成功經驗奠定了其作為生化核心工藝用于國內市政污水處理的可行性。國內相關學者通過中試,研究了純膜MBBR用于市政污水的處理,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活性污泥法,純膜MBBR工藝具有更高的處理效率和更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同時,純膜MBBR工藝不再富集活性污泥,避免了污泥膨脹等活性污泥問題對于污水廠運營安全性的威脅,提高了污水運維的簡便性。
純膜MBBR工藝作為生化工藝用于市政污水處理,核心功能在于脫碳和脫氮,而針對污水廠核心污染物控制指標,純膜MBBR工藝應用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固液分離以及深度除磷工藝的選擇。①對于固液分離:在泥膜復合MBBR工藝中,生物膜核心功能是硝化,所以主要以富集自養菌為目的,由于自養菌泥齡較長、脫落較少,污泥產量低,所以混合到普通污泥中占比極低,對后續固液分離基本沒有影響;并且泥膜復合MBBR工藝在流程上存在二沉池和深度處理兩段固液分離工藝,SS去除較為徹底。而在純膜MBBR工藝中,生物膜不僅要完成硝化,還需執行脫氮、脫碳的功能,出水SS存在區別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特征:以市政污水處理為例,一方面脫落的生物膜含水率比活性污泥低,易于聚集沉降,同時脫落生物膜EPS含量較高,停留時間長時易發生內源反硝化導致產氣上浮;另一方面,純膜MBBR工藝系統SS增量在50~150mg/L,致使其出水SS濃度高于一般深度處理工藝的進水值(10~50mg/L),而遠低于傳統二沉池的進水值(4000~6000mg/L)。所以,固液分離工藝不僅需要較快的沉降時間,而且需具備較高的固體通量,以一段沉降實現穩定的泥水分離過程。國內外曾嘗試采用傳統沉淀、氣浮等工藝,但單獨使用均難以實現SS穩定低于10mg/L的目標,需聯合其他固液分離工藝,與活性污泥法流程類似。②對于除磷:由于純膜MBBR工藝不設厭氧區,不具備傳統生物除磷過程,雖有0.5%-1.0%的同化除磷過程,但主要依賴于化學除磷,所以需除磷效率高、排放標準高的化學除磷工藝。磁混凝沉淀工藝具備固液分離效果好、污泥沉降速度快、固體通量負荷高的優勢,是純膜MBBR工藝固液分離工藝較好的選擇。該工藝通過磁粉的加載可獲的TP<0.1mg/L、SS<5mg/L的高排放標準。為簡化表述,將純膜MBBR耦合磁混凝沉淀工藝簡稱為BFM工藝(Biofilm&Magnetic),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BFM工藝繼承了純膜MBBR工藝的優勢,具備核心脫氮除磷功能,且流程上省去了傳統意義的二沉池,更加集約緊湊,使得占地大幅度縮減。BFM工藝是我國基于純膜MBBR工藝處理市政污水的主要應用形式,獲得了良好的工程應用效果。但在BFM工藝應用過程中需注意:①純膜MBBR系統中填充率更大,對于水力流化要求更高;②磁混凝沉淀需解決脫落生物膜黏性強裹挾磁粉導致磁粉回收率降低問題,需進行針對性工藝改良;③整個系統停留時間短,對于控制要求高,應匹配自控技術,并結合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理念,實現云平臺管理,通過工藝及設備優化、系統集成,確保BFM工藝實現高效運行。
02因地制宜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
MBBR兩種工藝形式的應用,為多場景污水處理系統新、改、擴建提供了多種技術路線,解決了污水處理面臨的用地少、標準高、難穩定等難題,展現出了獨特的工藝優勢。針對市政污水處理,已形成4種主要的解決方案,如圖4所示。解決方案I為泥膜復合MBBR工藝原池改造,通過在生化系統鑲嵌懸浮載體系統,實現原池提標以及小幅度提量,并進一步形成了4條技術路線;解決方案II為BFM工藝原位改造,通過將活性污泥系統改造為生物膜系統,大幅度提升處理負荷,可實現污水處理能力2-4倍的提升;解決方案III在已有系統后端新建BFM工藝,對污水廠尾水深度脫氮除磷,實現更高排放標準;解決方案IV在原廠內少量空地上新建BFM旁位系統,實現原廠分流或提量。
2.1解決方案I-泥膜復合MBBR工藝原池改造
解決方案I為國內最早成功應用的泥膜復合MBBR工藝原池改造方案。通過向活性污泥系統中原池投加懸浮載體的形式簡單易行,且效果穩定。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強化了生化段處理性能。可實現污水廠原位提標以及小幅度提量的需求。在泥膜復合MBBR工藝系統中,為了充分發揮生物膜長泥齡的優勢,懸浮載體會優先選擇投加在好氧區,以執行硝化功能為主。圖5以AAO工藝改造為例,列舉了常用的4條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i為好氧區直接投加懸浮載體。該技術路線土建施工少,僅需要通過在好氧區設置填充區域,增設攔截系統,即可實現原位強化硝化的目的,滿足氨氮高標準排放的要求。如河北某污水廠2020年進行提標改造,出水水質在原一級A標準的基礎上,氨氮、TP、COD需提標至地表V類水標準。本次提標改造設計水溫10℃,核心難點在于低溫條件下實現穩定的硝化過程。采用技術路線i實施,改造前后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6-i所示,通過在好氧區中段投加懸浮載體實現了原池強化硝化的目標,改造完成后出水氨氮<0.5mg/L,均值為0.37mg/L,氨氮去除率99.2%。得益于良好的硝化效果,反硝化過程也進一步被強化,出水TN均值7.37mg/L,較改造前降低3~4mg/L。
技術路線ii和iii均針對系統需同時強化硝化和反硝化而設置。相較于技術路線i,技術路線ii和iii的核心區別是對生化池容比例進行了再劃分,且同時增加了缺氧區的池容。不同點在于技術路線ii增加了前缺氧區池容,系統仍以AAO工藝運行;技術路線iii則增加了后缺氧區,形成了AAOAO工藝形式。原水碳源充足時,技術路線ii更具有經濟優勢;對出水TN要求高,TN去除率要求較高,或原水碳源不足時,技術路線iii更具有效果優勢。
廣東某污水廠設計規模10×104m3/d,2018年進行提標改造,要求出水水質由一級B提升至一級A。本次提標改造需同時強化硝化和反硝化。采用技術路線ii實施,改造前后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6-ii所示。針對TN的去除,現狀缺氧區停留時間不足,改造后將部分好氧區設置成缺氧區,缺氧區的停留時間由2.5h延長至3.47h。在好氧區中段原位投加懸浮載體解決好氧區硝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改造完成后出水氨氮均值低于0.5mg/L,TN均值低于8mg/L,脫氮效果明顯優于改造前。浙江某污水廠設計水量16×104m3/d,原出水執行一級B標準,2017年進行提標改造,出水水質需跨級提標至準IV類水,其中出水TN低于10mg/L。針對高TN去除要求,本項目采用了技術路線iii進行生化池的原池改造,將AAO工藝改為AAOAO工藝,改造前后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6-iii。將原好氧區池容切割出一部分改為后缺氧區和后好氧區,并在主好氧區投加懸浮載體。改造完成后主好氧區停留時間由7.8h降低至5.3h,增加后缺氧區和后好氧區停留時間分別為1.9h和0.6h。實際運行效果顯示,雖然好氧區HRT降低,但由于懸浮載體的加入,保障了生化段出水氨氮穩定低于0.5mg/L,抗沖擊性能得到明顯提升;生化段出水TN低于8mg/L,較改造前多去除了8.2mg/L,實現了原池強化脫氮的目的。
特殊情況下,由于池型的限制或延長缺氧區HRT仍不能解決TN去除的問題,則會選擇在好氧區和缺氧區同時投加懸浮載體分別強化硝化和反硝化過程,形成技術路線iv,如唐山某污水廠提標改造項目。該污水廠設計水量6×104m3/d,提標改造工程需將出水水質由二級標準跨級提標至一級A標準。項目生化池原采用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采用技術路線iv實施原池改造后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6-iv所示。通過將卡魯塞爾氧化溝的內外圈分別連接,形成了外圈套內圈的形式。其中內圈為好氧區,外圈為缺氧區,均投加懸浮載體。改造完成后,在進水水質超標且大范圍波動的情況下,生化系統出水氨氮、TN均值分別為1.6mg/L、13.0mg/L,系統出水穩定,且具備較強的抗低溫性能以及抗水質沖擊能力。
解決方案I采用泥膜復合MBBR工藝的形式實現原池提標改造,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解決方案。除常規的AAO系列外,也已成功應用于其他各類生化工藝的改造,如氧化溝,SBR類工藝如MSBR、CAST等,均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表1對比了4條技術路線在原廠提標中的優勢以及適用場景。需要說明的是,解決方案I用于污水廠原池提量,需考慮二沉池的表面負荷承受能力,原池提量一般不超過1.5倍的設計水量。
2.2解決方案II-BFM原池改造
解決方案II為采用BFM工藝對生化系統進行原位改造。與泥膜復合MBBR工藝原位改造不同,在BFM工藝改造過程中,二沉池不再是全廠處理能力提升的限制性因素,對于提量可達設計水量的2倍以上。同時,在改造方式上BFM工藝更加靈活,不僅適用于常規污水廠的改造,還適用于SBR等間歇流工藝的連續流改造、MBR等無二沉池工藝的節能改造等特殊情形。
南方某污水廠設計水量3×104m3/d,出水執行一級B標準,2020年進行一級A提標改造。該廠原工藝流程如圖7A所示,原生化處理工藝包括UASB厭氧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固體接觸池和二沉池。但本次改造區域只涉及固體接觸池和二沉池,并且僅有少部分用地可用于新建。由于固體接觸池的停留時間僅有1.08h,遠不能滿足提標需求,所以本項目創新性的將二沉池改造為純膜MBBR工藝系統,實現了二沉池的高效利用,改造完成后純膜MBBR工藝段總停留時間達到10.8h。新建磁混凝沉淀工藝總占地僅為448m2。改造完成后工藝流程如圖7B所示。通過對傳統磁混凝沉淀工藝高剪機、磁分離機等核心設備的改良,實現了磁粉回收率大于99.5%的目標,解決了脫落生物膜黏性強包裹磁粉降低磁粉回收率問題。同時也在工程中進一步驗證了磁混凝沉淀作為純膜MBBR后端工藝的合理性,以一次沉淀實現徹底固液分離問題。改造完成后BFM工藝出水水質COD、BOD5、TN、NH3-N、TP分別為16.18mg/L、2.50mg/L、11.57mg/L、1.46mg/L、0.17mg/L,出水經消毒后直接外排,未新增過濾等其他深度處理工藝,實現了原廠提標的目標。
2.3解決方案III-后置BFM深度脫氮除磷
解決方案III為在已有系統后新建BFM工藝實現深度脫氮除磷,不改動原有生化系統,可實現污水廠的進一步提標或解決由于污水廠提量所引起的原工藝處理性能不足的問題。能夠應用于尾水處理,則要求相關工藝具備低基質下穩定運行的能力。鄭志佳等采用純膜MBBR工藝處理市政污水廠二沉池出水,通過優化控制可使出水硝態氮濃度低于5mg/L。南方某水質凈化廠采用純膜MBBR工藝去除河道水中的氨氮,在實際停留時間不足40min的條件下,出水氨氮濃度低于0.5mg/L,且展現出了較好的抗沖擊性能。可見,BFM工藝具備深度處理的潛力。
濰坊某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6×104m3/d,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2021年進行提標改造,要求出水提升至準IV標準,其中總氮濃度低于12mg/L。本項目采用了新增深度處理BFM工藝以實現進一步脫氮除磷,改造完成后污水廠工藝流程如圖8所示。純膜MBBR工藝段總HRT=3.6h,磁混凝沉淀設計平均表面負荷14.2m3/m2/h。整個項目改造期間,未改動原工藝,未影響廠內正常運行。通過新建緊湊型BFM工藝,保障實際出水COD、BOD5、SS、TN、NH3-N、TP濃度分別達到19.87mg/L、2.12mg/L、4.80mg/L、8.46mg/L、0.31mg/L、0.08mg/L,實現了污水廠原廠提標的目標。污水廠尾水、微污染水、黑臭水體、飲用水原水等水質濃度低,具有相似性,可進行推廣應用,BFM適用于低基質水處理。
2.4解決方案IV-BFM新建旁位處理系統
解決方案IV為廠區內新建集約型BFM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原廠分流或提量。受季節性雨季沖擊以及管網提質增效的影響,污水廠面臨進水水量超負荷運行問題,出水水質達標穩定性受到威脅。同時,受限于原工藝改造困難、改造周期長的問題,難以在短期內通過實施原池改造來應對提量問題。此種情況下,快速新建獨立污水處理設施成為有效途徑之一。采用BFM工藝可有效利用廠區內零散土地、綠化帶、道路等區域進行實施,同時采用裝配式的施工方式,可快速實現原廠提量的需求。
煙臺某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水量12×104m3/d,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2021年,通過新建BFM旁位處理設施,緩解原工藝進水超量的問題。新建項目設計處理水量1×104m3/d,出水執行準V標準,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2。新建項目于廠區道路旁綠化帶實施,進水取自現狀初沉池出水,經過BFM工藝處理后進入現狀紫外消毒系統。純膜MBBR工藝段,缺氧區填充率55%,主好氧區填充率60%,后好氧區填充率65%,磁混凝沉淀工藝段設計表面負荷11.57m3/m2/h。項目實施完成后,噸水占地僅為0.14m2/(m3·d-1)。圖9-i為新建BFM系統占地與原污水廠占地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FM系統僅占用原廠1.4%的占地處理了全廠7.7%的污水,集約效果顯著。BFM工藝出水COD、BOD5、SS、TN、NH3-N、TP濃度分別為31.53mg/L、3.14mg/L、4.63mg/L、4.47mg/L、0.46mg/L、0.09mg/L。在集約占地條件下實現了高排放標準,保障了全廠總出水達標。通過高通量測定,生物膜上不僅富集了大量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在缺氧區生物膜上還富集了厭氧氨氧化菌,其相對豐度可達1%以上,為基于BFM工藝的主流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實施奠定了工程基礎。
廣東肇慶某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水量11×104m3/d,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在當地污水管網提質增效改造后面臨3×104m3/d的污水增量問題,原污水處理系統難以有效應對,需進行提量改造,以保障污水及時有效處理。由于項目實施周期短,最終采用BFM工藝并以裝配式的方式在廠內新建獨立旁位污水處理系統,解決污水增量的問題。新建項目設計水量3×104m3/d,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于廠區內綠化帶內實施BFM處理設施新建。項目進水取自現狀提升泵房,經過細格柵和旋流沉砂池進行預處理后,通過BFM工藝段,完成核心污染物的去除,最終消毒后外排。新建項目實施完成后,新建噸水占地僅為0.067m2/(m3·d-1)。圖9-ii為新建系統占地以及與原污水廠占地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新建BFM工藝系統僅占用原廠2.5%的占地,處理了21.4%的污水,并且僅用時30d完成建設,有效緩解了進水水量陡增的難題。實際出水COD、NH3-N、TP、SS濃度分別為12.17mg/L、0.80mg/L、0.30mg/L、2.14mg/L,BFM工藝保障了出水水質的穩定達標。本項目同步實施了智能控制系統,如圖10所示。現場全部設備、儀表、控制接入智水優控云平臺,實現對于水廠運行信息的全面收集。同步配置了手機端小程序,實現隨時隨地遠程管理。云平臺內置工藝控制系統,實現精準控制與節能降耗,可較人工控制降低20%以上直接運行費用。
2.5MBBR工藝的維護結構
污水廠傳統的建設形式多為混凝土現場澆筑,存在建設周期長,受環境因素影響大、技術要求高、綜合造價高等問題。同時,在面臨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問題上,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也面臨快速性、臨時性、可靠性、適用性、重復利用等需求。裝配式污水處理設施與傳統混凝土現場澆筑法相比,工程用地小、場地易于布置、工程進度快、對空間和時間的利用率較高,使其具備模塊化、輕量化、快速化等優點,可以很好適應上述建設需求,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于已有的MBBR解決方案中改造項目居多,所以在維護結構上仍以土建為主。而針對新建項目,已陸續采用了利浦罐、搪瓷罐、碳鋼焊接等裝配式維護結構,如圖11所示。通過現場安裝的方式,用時不到40天即可完成萬噸級污水廠全流程的新建,大大縮短了建設周期。此外,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方面,裝配式實施方式優勢也十分明顯,更符合國家的低碳發展要求。其使用壽命亦可根據項目需求確定,實現長周期穩定使用。
2.5MBBR工藝的維護結構
污水廠傳統的建設形式多為混凝土現場澆筑,存在建設周期長,受環境因素影響大、技術要求高、綜合造價高等問題。同時,在面臨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問題上,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也面臨快速性、臨時性、可靠性、適用性、重復利用等需求。裝配式污水處理設施與傳統混凝土現場澆筑法相比,工程用地小、場地易于布置、工程進度快、對空間和時間的利用率較高,使其具備模塊化、輕量化、快速化等優點,可以很好適應上述建設需求,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于已有的MBBR解決方案中改造項目居多,所以在維護結構上仍以土建為主。而針對新建項目,已陸續采用了利浦罐、搪瓷罐、碳鋼焊接等裝配式維護結構,如圖11所示。通過現場安裝的方式,用時不到40天即可完成萬噸級污水廠全流程的新建,大大縮短了建設周期。此外,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方面,裝配式實施方式優勢也十分明顯,更符合國家的低碳發展要求。其使用壽命亦可根據項目需求確定,實現長周期穩定使用。
2.6解決方案選擇
表3對比了4種解決方案的優勢以及適用場景。整體上看,泥膜復合MBBR工藝更適合負荷提升需求不大的場景,如提標或少量提量,不改動二沉池情況下能夠實現30%-50%以內的提量。基于純膜MBBR的BFM工藝實現了流程的集約,改造方式更加靈活,破除了二沉池對于污水廠新、改、擴建的限制,可實現原廠2倍以上的提量。也適用于SBR、MBR等無二沉池工藝的改造,同時也可實現對于傳統固定床生物膜工藝的替代,在工藝運行上更加簡便,可獲得氨氮低于0.5mgL、TN低于5mg/L、TP低于0.1mg/L的良好應用效果。BFM工藝可在原廠內的空地、綠化帶等實施;可用于主體生化段改造,也可以用于尾水的深度處理,應用方式更加靈活。
圖12展現了MBBR用于水環境綜合解決方案,從最初MBBR工藝應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到現狀MBBR工藝已實現了工業廢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初期雨水處理、農村污水處理等多場景應用。實際應用時,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解決方案,以期獲得最優的實施和處理效果。
03結論與展望
MBBR兩種工藝形式、多場景應用模式為污水處理提供了新思路。泥膜復合MBBR工藝可實現活性污泥系統處理性能的原位強化,基于純膜MBBR工藝的BFM工藝實現了污水的集約化處理,并能夠在多場景污水治理過程中實現對活性污泥工藝的替代。在國內污水廠新、改、擴建缺地的背景下,基于MBBR工藝不同應用形式的優勢特點,形成了4種解決方案,分別以新、改、擴建方式因地制宜實施,有效的解決了污水廠在提質增效過程中面臨的缺地、高標準、難穩定的問題,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解決了區域水環境污染問題。BFM工藝作為純膜MBBR工藝的完整核心工藝流程,與泥膜復合MBBR工藝相比,流程更加集約,生物膜性能得以充分發揮;與BAF工藝相比,無需反沖洗,運行不受濾速限制,對進水水質容忍度高;與MBR工藝相比,運行能耗低,運行維護簡單。具有穩定、集約、高效等優勢,配合裝配式建設同時可展現快速實施、靈活布置等特點,加載智水優控云平臺能夠實現污水廠運行的管理升級,實現節能降耗。BFM適用于市政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初期雨水處理、農村污水處理等多種水環境治理場景。該工藝以更低的土地占用滿足污水處理需求,將獲得更高的畝產效益。圍繞綠色低碳污水處理技術的開展,以懸浮載體為基體,實現基于MBBR的厭氧氨氧化,是BFM工藝下一步的發展方向,BFM工藝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