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
【谷騰環保網訊】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指出應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構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統籌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
科技部官網截圖
通過實施方案,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進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大幅下降。
為實現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提出了10大行動,具體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城鄉建設與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策支撐行動,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項目、基地、人才協同增效行動,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培育與服務行動,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行動。
原文如下: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2022—2030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等領域碳減排,對于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構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統籌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
通過實施方案,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到2030年,進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大幅下降。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任務,立足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是我國低碳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各類創新主體作用,深入推進跨專業、跨領域深度協同、融合創新,構建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針對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迫切需求,加強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究,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并網消納、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煤制清潔燃料和大宗化學品等提供科技支撐。到2030年,大幅提升能源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帶動化石能源有序替代,推動能源綠色低碳安全高效轉型。
二、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
針對鋼鐵、水泥、化工、有色等重點工業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術集成耦合優化為核心,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新興技術,引領高碳工業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和數字化轉型。瞄準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加強高品質工業產品生產和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研發,加快跨部門、跨領域低碳零碳融合創新。到2030年,形成一批支撐降低粗鋼、水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的科技成果,實現低碳流程再造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
三、城鄉建設與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
圍繞城鄉建設和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目標,以脫碳減排和節能增效為重點,大力推進低碳零碳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推進綠色低碳城鎮、鄉村、社區建設、運行等環節綠色低碳技術體系研究,加快突破建筑高效節能技術,建立新型建筑用能體系。開展建筑部件、外墻保溫、裝修的耐久性和外墻安全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示范,加強建筑拆除及回用關鍵技術研發,突破綠色低碳建材、光儲直柔、建筑電氣化、熱電協同、智能建造等關鍵技術,促進建筑節能減碳標準提升和全過程減碳。到2030年,建筑節能減碳各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支撐實現新建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顯提升。
突破化石能源驅動載運裝備降碳、非化石能源替代和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自洽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建設數字化交通基礎設施,推動交通系統能效管理與提升、交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先進交通控制與管理、城市交通新業態與傳統業態融合發展等技術研發,促進交通領域綠色化、電氣化和智能化。力爭到203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大幅下降;科技支撐單位周轉量能耗強度和鐵路綜合能耗強度持續下降。
四、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
圍繞碳中和愿景下對負碳技術的研發需求,著力提升負碳技術創新能力。聚焦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當前以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為重點,開展CCUS與工業過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術研發及示范;著眼長遠加大CCUS與清潔能源融合的工程技術研發,開展礦化封存、陸上和海洋地質封存技術研究,力爭到2025年實現單位二氧化碳捕集能耗比2020年下降20%,到2030年下降30%,實現捕集成本大幅下降。加強氣候變化成因及影響、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碳匯核算技術和標準研發,突破生態系統穩定性、持久性增匯技術,提出生態系統碳匯潛力空間格局,促進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升。加強甲烷、氧化亞氮及含氟氣體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監測和減量替代技術研發及標準研究,支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五、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
面向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國際碳減排科技前沿,加強前沿和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圍繞驅動產業變革的目標,聚焦新能源開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前沿儲能等重點方向基礎研究最新突破,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加快建立健全以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導向、有力宣揚科學精神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的研究模式,加快培育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引領實現產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迭代升級。建立前沿和顛覆性技術的預測、發現和評估預警機制,定期更新碳中和前沿顛覆性技術研究部署。
六、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
以促進成果轉移轉化為目標,開展一批典型低碳零碳技術應用示范,到2030年建成50個不同類型重點低碳零碳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先進技術和標準引領的節能降碳技術綜合解決方案。在基礎條件好、有積極意愿的地方,開展多種低碳零碳技術跨行業跨領域耦合優化與綜合集成,開展管理政策協同創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合國家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和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等平臺網絡,綜合提升低碳零碳技術成果轉化能力,推動低碳零碳技術轉移轉化。完善低碳零碳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前沿低碳零碳技術標準研究與制定,促進低碳零碳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
七、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策支撐行動
研究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影響和規律等重大問題。開展碳減排技術預測和評估,提出不同產業門類的碳達峰碳中和技術支撐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對碳排放監測、計量、核查、核算、認證、評估、監管以及碳匯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的支撐保障,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決策支撐。研究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動態方案以及履約中的關鍵問題,支撐我國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及相關規則和標準制定。
八、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項目、基地、人才協同增效行動
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求,國家科技計劃著力加強低碳科技創新的系統部署,推動國家綠色低碳創新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項目、基地、人才協同,推動組建碳達峰碳中和產教融合發展聯盟,推進低碳技術開源體系建設,提升創新驅動合力和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中央財政科技經費支持機制,引導地方、企業和社會資本聯動投入,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和重大示范工程落地。持續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總體布局,優化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平臺體系,培養壯大綠色低碳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科研育人。面向人才隊伍長期需求,培養和發展壯大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建立面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可持續人才隊伍。
九、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培育與服務行動
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孵化服務體系,優化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創新創業生態。遴選、支持500家左右低碳科技創新企業,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領軍企業。支持科技企業積極主持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加快提升企業低碳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低碳技術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建立低碳技術驗證服務平臺,為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提供服務和支撐。依托國家高新區,打造綠色低碳科技企業聚集區,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化發展。
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行動
圍繞實現全球碳中和愿景與共識,持續深化低碳科技創新領域國際合作,支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度參與全球綠色低碳創新合作,拓展與有關國家、有影響力的雙邊和多邊機制的綠色低碳創新合作,組織實施碳中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計劃,支持建設區域性低碳國際組織和綠色低碳技術國際合作平臺,充分參與清潔能源多邊機制,深入開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框架下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研發與示范國際合作,探討發起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論壇。適時啟動相關領域國際大科學計劃。積極發揮香港、澳門科學家在低碳創新國際合作中的有效作用。
為做好實施方案落實工作,科技部將聯合有關部門,按程序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部際協調機制,協調指導相關任務落實。組織成立國家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跟蹤評價國內外綠色低碳技術發展動態,對國內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發展趨勢和戰略路徑進行評估和研判,為決策提供支撐。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考核評價機制,建立重點排放行業碳中和技術進步指數,將碳中和新技術研發和應用投入作為關鍵指標進行監測。完善國家科技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等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大對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迭代。創新財政政策工具,形成激勵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的財政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強對全民碳達峰碳中和科學知識的普及,提高公眾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科學認識,引導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按照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要求,持續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體系,釋放創新活力,營造適宜碳達峰碳中和科技發展的創新環境,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讀
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做好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實施方案》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請問出臺《實施方案》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科技創新是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總體安排,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組織編制了《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實施方案》統籌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為全國科技界以及相關行業、領域、地方和企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起到指導作用。
二、《實施方案》的定位與編制原則是什么?
《實施方案》對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有關部署,針對我國各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數和到2060年的減排需求預測,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創新方向,統籌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設、人才培養、低碳科技企業培育和國際合作等措施,推動科技成果產出及示范應用,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在編制過程中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統籌當前和長遠。按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基于我國2030年和2060年經濟社會發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預測,研究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并構建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
二是統籌科技創新與政策創新。科技創新和政策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兩個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結合科技部的職能,《實施方案》更加側重于科技創新,著力于加強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術供給,同時也適當考慮了低碳技術標準等政策創新方面的內容,以促進低碳技術產業化。
三是統籌科技部門和相關方面的工作。在科技部已開展和正在部署的相關工作基礎上,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和地方在低碳科技創新方面的科技需求,在《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充分吸納。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總體安排,與相關部門編制的實施方案做好協調和對接。
三、《實施方案》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加強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涉及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成果推廣、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了10項具體行動。
一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立足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
二是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是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術集成耦合優化為核心,引領高碳工業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
三是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是以圍繞交通和建筑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目標,以脫碳減排和節能增效為重點,大力推進低碳零碳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
四是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聚焦提升CCUS、綠色碳匯、藍色碳匯等負碳技術能力,對甲烷、氧化亞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監測和減量替代技術進行針對性部署;
五是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圍繞驅動產業變革的目標,聚焦基礎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引領實現產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迭代升級;
六是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技術引領的節能減碳技術綜合解決方案,并開展一批典型低碳技術應用示范,促進低碳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七是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策支撐行動。加強碳減排監測、核查、核算、評估技術體系研究建議,提出不同產業門類、區域的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路徑和技術支撐體系;
八是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項目、基地、人才協同增效行動。著力加強國家科技計劃對低碳科技創新的系統部署,推動國家綠色低碳創新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項目、基地和人才協同,提升創新驅動合力和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九是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培育與服務行動。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孵化服務體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領軍企業,優化綠色低碳領域創新創業生態;
十是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行動。持續深化低碳科技創新領域國際合作,構建國際綠色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網絡,支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如何確保《實施方案》貫徹落實?
科技部將通過以下三方面工作確保《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一是加強機制保障,建立雙碳科技創新部際協調機制和國家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同時持續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活力,營造適宜碳達峰碳中和科技發展的創新環境。二是加強碳中和技術跟蹤監測,重點關注碳中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投入,通過科技考核評價機制促進技術優選與迭代。三是加強技術成果的產權保護,推進完善國家科技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推動建立低碳技術侵權行為信息記錄并納入全國公共信用共享平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