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近岸海域水質穩步改善,周圍三省一市做了哪些工作?
【谷騰環保網訊】我國四大海域中,黃海、東海、南海為開放性海域,只有渤海為內陸海,屬于半封閉式。由于環境閉塞、海水流通不暢,導致污染物長期滯留,造成大面積污染。2018年以來,為深入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環渤海的遼寧、河北、山東及天津市堅持陸海統籌、以海定陸,攻堅克難,入海河流水質逐年好轉,渤海近岸海域水質穩步改善。
三省一市圍繞渤海攻堅做了哪些工作?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打響以來,三省一市都印發了工作方案,將重點對象鎖定入海河流,按照“一河一策”要求,編制實施國控入海河流水質改善方案。全面開展渤海入海排污口大排查、海水養殖污染清算摸底調查,建設沿海濕地修復工程、沿海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拆除違規工程和設施,嚴格管控圍填;顒印
天津市構建了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統籌考慮海域和陸域各個環節。河北省全面推行灣長制、河長制,建立了海洋生態補償機制。遼寧省強化沿海城市固定污染源排污監管,著重提升沿海地區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山東省重點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全部規范化配套建設糞污貯存、處理、利用設施。三省一市以入海斷面為關鍵卡點,向上追蹤溯源,將沿海城市作為面源終端監管對象,建立了“點—線—面”三級治理與管控模式。
環渤海58條國控入海河流水質變化如何?
入海河流斷面是流域與海域水環境質量的重要銜接點,是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監管的重點對象。攻堅戰打響以來,三省一市緊緊圍繞入海河流開展工作。從水質類別看,2023年環渤海入海河流優良水體達到75.9%,較2022年上升了5.2個百分點,首次由輕度污染好轉為良好狀況。“十四五”期間,環渤海入海河流優良水體比例呈現逐年穩步上升趨勢,在2021—2022年度同比上升了20.7個百分點。主要污染因子為耗氧型污染物,超標(Ⅲ類標準)頻次大幅度下降,環渤海入海河流水質顯著改善。
無機氮是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中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來自于陸域氮素。2023年,環渤海58條入海河流斷面總氮平均濃度為4.99mg/L,盡管個別斷面總氮濃度略有上升,但年均濃度仍低于2021年和2022年。
入海河流總氮治理是攻堅的難點和關鍵,一方面因為陸域氮素的組成多樣、來源廣泛,包括生活、生產、大氣沉降等;另一方面陸域氮素向水域遷移轉化機理復雜多變,點源以排污口形式進入受納水體,面源則以地表徑流為重要載體。溯源明責“四步法”以行業、部門、區域、個體為分析調查監控的主體,將分散式點源與分布型面源全部考慮在內。環渤海三省一市積極運用“四步法”開展工作,不僅遏制了重點入海河流總氮反彈,還加大了環渤海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力度。2023年,環渤?偟骄鶟舛容^2022年削減率為22.4%。
環渤海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如何?
2023年是鞏固深化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第二年,渤海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為83.4%;環渤海入海河流國控斷面總氮平均濃度為4.99mg/L,同比下降22.4%。相對應的,渤海近岸海域無機氮平均濃度為0.215mg/L,同比下降36.5%,且陸域總氮與近岸海域無機氮濃度在空間分布規律上整體保持一致。由此可見,以總氮治理為抓手是解決渤海近岸海水水質改善的有效方法。
如今,環渤海入海河流水質明顯好轉,總氮濃度穩步下降,渤海近岸海域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逐年下降,水環境質量穩定改善,鞏固和深化渤海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也要認識到,近岸海域水質改善成效還不穩固,部分入海河流斷面總氮濃度仍有反彈,總氮治理依舊是渤海攻堅的難題。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