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消除黑臭水體面積63.75萬平方米,漳州如何做到?
【谷騰環保網訊】2022年6月以來,福建省漳州市55條農村黑臭水體列入國家治理試點。兩年來,針對4個沿海縣域特點,堅持因地制宜、長治久清,消除黑臭水體面積63.75萬平方米,主要流域國省控水質考核斷面總體優良,I—Ⅲ類的水質比例為96%,形成了沿海片區治理模式。
散的集中——產業協同模式
“石榴填鴨”是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傳統產業,而“石榴填鴨”大多數來源于家庭式分散養殖,養殖糞污亂排放現象嚴重,且生活污水未收集到位,導致水體發黑發臭。在治理過程中,漳浦縣在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連通水系等基礎上,協同推進石榴鎮填鴨產業集中區建設,引導填鴨產業養殖轉型升級,年出欄160萬羽的石榴鎮填鴨產業園基本建成,預期可實現經濟效益8.5億元,同時,采取建設生活污水處理站、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等措施,全鎮基本實現溝渠水體長治久清。
化整為零——尾水農用模式
漳浦縣六鰲鎮新厝村常住人口2115人,因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底泥淤積造成坑塘和入海溝渠水體黑臭。在治理過程中,漳浦縣充分結合新厝村三面環海淡水資源稀缺和群眾種植大蔥、地瓜的用水需求,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資源化利用技術路線,共新建一座260m3/d生活污水處理站,完成底泥清淤11366.84m3、松木護岸184m、松木樁擋墻157m、水生植物1000㎡,有效解決生活污水直排問題,重構池塘水生態。同時,通過安裝智能化抽水機等手段,將達標排放尾水經池塘凈化后,用于周邊苗木和農田基地噴灌,實現服務生態綠色農業發展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雙贏目標。
圖為治理前
圖為治理后
生態補水——中水回用模式
東山縣(島)長期干旱、少雨、缺水,全縣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為全省人均占有水資源總量的11.7%。在統籌農村黑臭水體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漳州市立足東山縣淡水資源短缺這一短板,做足尾水資源化利用文章,統籌布局全縣污水處理廠4處、污水提升總泵站16座、小型提升泵站42座,鋪設污水主干管網、毛細管網(支管、接戶管),總長達862千米,實現全島農村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對大碑溪、下湖村前溪、樟塘溪等黑臭水體,通過修復溪流周邊水潭、水庫,增強蓄水功能,有效避免小流域出現雨停溪竭。同時,堅持尾水回用,城垵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理后通過提升泵站引入樟塘村前溪上游,長山尾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理后,通過提升泵站引入石埔溪中上游等上游水體補給,日補水量達1.4萬噸,直接惠及農戶19979戶。
圖為治理前
圖為治理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