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三化”評估指標體系初探
摘要:本文通過對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概念及內涵的分析,以上海市目前生活垃圾“三化”情況為實例,設計了一套能夠涵概微觀“三化”評價和地區宏觀“三化”評價情況的指標體系,并提出了指標計算的基本方法。
“三化”原則,即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一直是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領域的指導性原則,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法的發展、處理設施的建設均起到了重要引導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缺乏對“三化”原則實施情況的科學定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辦法,各地一直沿用僅通過處理設施類型來判斷其“三化”水平的粗放評價方法,這使得該原則對生活垃圾管理、處置等的指導和制約缺乏針對性,影響了“三化”原則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與設施運行的具體化指導功能的發揮。本文通過對“三化”內涵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處置現狀的分析,對如何運用指標體系定量評價“三化”原則的執行情況做了一些探索。
一、“三化”概念、內涵及實現形式分析
(一)減量化
生活垃圾“減量化”指的是通過政策法規和經濟管理、技術處理等各種手段,影響和規范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使用,以及廢棄物的產生、收集、處置等各個環節,從而在各個環節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量或轉化已產生的垃圾質量,達到削減進入最終處置設施的生活垃圾量的目的。“減量化”原則的指導范圍包含與生活垃圾產生和處理有關的諸多方面,運用的管理手段也各有不同;涉及產品生產、銷售、使用、廢棄物處置等多個環節,其實現形式也各有特點。根據生活垃圾減量的手段與環節的不同,可分為產生減量、排放減量、處理減量三類基本實現形式。其中,產生與排放減量,發生在廢棄物進入清運、處理處置系統之前,可歸入源頭減量的范疇;處理減量則屬后端轉化減量。
(二)資源化
生活垃圾“資源化”是指通過合理的產品設計、源分離收集(廢品回收和分類收集)以及各種回收利用技術使在消費使用后產生的生活垃圾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可再利用產品;而其利用過程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且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則是資源化應有的基本特征。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其實現主要針對已生成的廢棄物。根據生活垃圾作為二次資源的再利用形式不同,其再利用可分為四個層次實現,即四級利用,一級利用:即回收再用;二級利用:即原材料循環;三級利用:即轉化資源化,指將廢棄物通過一定轉化制成與原來形態、性質不同的產品,并且有一定的經濟、使用價值;四級利用:即焚燒熱能利用和填埋氣體利用等。
(三)無害化
“無害化”是指通過各種手段,使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過程達到國家標準,其處置過程不會對環境和人產生不良影響。目前生活垃圾主要的無害化實現形式有如下幾個方面:源頭分類與分選回收處理;生化處理;焚燒處理;填埋處置。
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三化”情況分析
(一)減量化
根據前述的“三化”概念與內涵分析,上海市目前尚不存在以法規化方式運行的生活垃圾產生減量措施。排放減量方面,則由社會廢品回收、生活垃圾專項分流管理(一次性塑料飯盒、餐廚垃圾、大件垃圾等)和日常生活垃圾分類3個方面組成。處理減量化方面,依托本市目前已形成的由填埋、堆肥化、焚燒組成的生活垃圾多途徑處理體系,其中的堆肥和焚燒技術具有處理減量的作用。
(二)資源化
由于生活垃圾處理技術體系建設的滯后,本市長期以來只存在由社會廢品回收及其后續的再生加工組成的生活垃圾前端(一、二級)資源化體系。隨著浦東、浦西各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入運行,本市具有了生活垃圾后端(四級)資源化能力;而浦東生活垃圾生化處理廠(MBT)的投入運行,也建立了生活垃圾的轉化(三級)資源化能力。同時,一次性飯盒和餐廚垃圾專項管理制度的建立也進一步豐富了本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的能力。其中,一次性飯盒回收再利用屬材料循環(二級)資源化,餐廚垃圾分流再利用屬轉化(三級)資源化。
(三)無害化
上海市生活垃圾最終處置設施有三類,分別為焚燒、填埋、生化處理,如老港四期填埋場(4900噸/天)、江橋焚燒廠(1500噸/天)、御橋焚燒廠(1000噸/天)、美商綜合處理廠(1000噸/天)等。
三、生活垃圾“三化”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指標的細分及計算原則
1.微觀“三化”評價指標
這類指標是用于評價某種“三化”實現手段的執行效果,本指標體系中命名為“三化實現率”。如根據《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對一次性塑料飯盒進行單獨收集、運輸,再生造粒處置,是生活垃圾資源化的一種有效實現形式。量化該指標,就可得到《辦法》實施的“資源化的實現率”指標;再如,江橋焚燒廠日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并且將焚燒垃圾產生的能量用來發電,這就使得江橋焚燒廠對整個上海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產生了一定的實現率,通過一定方式的指標量化計算,就可得到江橋焚燒廠的“資源化實現率”、“無害化實現率”指標。
2.“實現水平”評價指標
為了評價同類工藝條件下的資源化實現水平,本指標體系設置了“資源化水平”指標,以設施實際資源化的物質和能量與同樣工藝條件下理論或實踐的最高資源化水平比較,來確定設施所達到的資源化技術水平;所謂最高資源化水平,根據國內外的成熟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技術的“三化”實現率經驗值和理論值確定。這一指標的主要作用是評價現有設施的資源化利用水平,明確改進方向。
3.宏觀“三化”評價指標
宏觀“三化”評價指標用于評價某一地區一定時段內,生活垃圾管理符合“三化”原則的程度。這一程度體現在各種微觀的“三化”實現率的基礎之上,如能全面了解各項實現手段的“三化”實現率則能夠綜合得出某一地區的“三化”水平。如上海市2005年生活垃圾無害率應該是反映整個上海市2005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水平的綜合指標,其指標形成應該是分析生活垃圾的物流的每個分支的無害化實現率得到的結果的綜合,即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的無害化實現率的總和。
(二)指標體系框架
根據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處置情況及各類指標數據可獲性的分析,設計了如下“三化”指標評價體系框架。
圖1“三化”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三)微觀“三化”評價指標的計算原則
以往在統計“三化”實現率指標時,只要進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的垃圾量,其無害化實現率就默認為100%;對于資源化,通常同樣也是以處理設施是否具有資源化的轉化能力為依據,只要處理設施可以進行垃圾的資源化轉化,就將其處理的垃圾統計為已資源化。由于,現代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技術組成日益復雜,無論是無害化還是資源化均是處理設施中多個技術單元協同運行的結果;而這些技術單元的不同運行水平,將使總體工藝相似的處理設施,實際的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實現程度有相當大的差異;為此,本評價體系具體定量計算“三化”實現率指標時,打破了單純按處理設施類型確定無害化、資源化實現率的方式,而是細化某一處理處置設施的無害化實現率,看其各技術單元指標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如有不符合的情況則扣減該處置設施的無害化實現率。而資源化實現率,則采用以設施實際資源化的物質和能量與根據垃圾組成計算的物質和能量資源化潛力比較的方式評價。
四、結語
本指標體系以上海市的生活垃圾管理“三化”原則執行情況為例,建立一套包括微觀評價指標和宏觀評價指標的生活垃圾“三化”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微觀評價指標的計算做了分析和探索,為進一步細化“三化”的定量評價打下了良好基礎。
注釋
1.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科研項目,項目編號05研03
參考文獻:
1.何品晶邵立明.固體廢物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
2.上海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規劃(2005年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