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縣級應急環境監測體系淺探
在經濟發達的縣級城市,監測部門要抓住上級和社會各界對處理處置突發性環境事件十分重視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在能力建設中重點解決應急監測能力建設。本文就縣級應急環境監測體系的建立作初步探討。
1 組建應急監測網絡
監測部門要根據縣級應急處理預案和監測站內部資源的現狀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應急監測網絡,確定組織機構、界定工作小組、明確職能職責,形成有機整體,在突發性污染事故來臨的時候體系能迅速響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并接受統一指揮、統一部署。同時應急監測領導應與縣政府、環保局及公安、消防、衛生、交通等部門建立協調關系,以便協同作戰。具體實施應急監測的工作小組按分工可包括指揮協調、現場監測、實驗分析、技術支援、報告評價、后勤保障等。
縣級應急監測系統要納入全省應急監測網絡體系中,并充分整合社會、企業等方面的監測資源,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局面,構筑強大的立體應急監測網絡系統。
2 添置應急監測設備
要購置一批能提高實驗室分析效率、擴增實驗室分析項目、提升現場監測水平、提高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能力的現代化儀器設備。應急監測設備首先應滿足當地環境形勢現狀,在經濟能力可承受的范圍內優先選擇能代表當前環境應急監測先進水平、采用相對成熟可靠技術的儀器設備,不僅能對多數突發性環境事件應付自如,還可充分用于日常監測工作,做到“平戰結合”,發揮最大效用。
通常的應急監測設備包括(1)實驗室儀器部分,以增強室內分析能力,兼顧氣體、水質、土壤分析方向;(2)現場監測設備,重點是氣體、水質分析方向,有些地區可能還應考慮核與輻射現場監測設備;(3)應急監測車,要求采用成熟改裝技術能滿足緊急和日常監測需要,可選“水氣合一型”或水氣分置型改裝方案;(4)個人防護設備,至少要求能支持三個人能在中度和重度氣體污染狀態下開展監測乃至自我救援的全套防護設備,應包括三套能主動供氣的重型防護服,而適用面更廣的輕型防護系統應添置更多;(5)其它輔助設備,由于應急現場在通訊、信息傳輸、現場調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應合理配備一些必要的輔助設備,如防爆型對講設備、激光測距儀、支持現場上網檢索信息的手提電腦等。關于經濟發達地區縣適用的應急監測儀器設備投入方案將另文討論。
3 建立應急監測制度
各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建設應急監測體系,要加大投入提升監測能力,還要加強各項應急監測、預警監測制度,完善各項技術規范和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高效有力的應急監測體系。重點完善突發性環境事件現場監測程序和對應實驗室快速響應機制,探索建立適合應急監測工作特點的現場監測與實驗分析質量控制體系,確保在應急狀態下的監測分析質量。
要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預警監測與事故應急監測相結合,加強對本地區環境事故風險源的監督監測、預警監測。結合環境質量的監視性監測和污染源的監督性監測工作,建立感覺靈敏、反應快速的預警監測機制,及時跟蹤環境質量的動態變化,加強監測成果的分析評估,主動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突發性環境事件的苗頭,從而將重大事故消滅在萌芽中。因此要做好常態下的預防、預測、預警工作,力爭不出事。
4 編寫應急監測預案
應對本地區各類重大環境風險源進行全面調查,篩選出本地區對環境構成主要危害的重點污染物。充分利用各個風險源的環境安全風險評價和相應的環境應急預案材料,搞清各種事故隱患的類型與污染物名稱,所處位置與分布,危險品、有毒化學品用量以及相應的管理措施、安全保證手段等內容,分析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處置、處理等環節可能存在的事故可能性。建立重點危險源檔案庫和查詢系統,最終對每個風險源在應急預案基礎上針對性地編制應急監測方案。監測預案要注意可操作性,簡明扼要,圖文并茂,如事先拍攝一些全景性和關鍵地點的照片,還要注意監測站資源和廠方資源的充分整合。
各類環境風險源門類齊全,數量眾多,完成全縣所有風險源的調查和預案編寫需要很長時間。因此預案編制可分步實施,初期抓住風險較為突出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先行編寫。重點行業為化工制造業、倉儲業、碼頭、交通等,重點關注事故已發地區、沿江水源地上游地區、離敏感人群較近的地區、運輸十分繁忙的地區等。
通過對全縣環境風險源的摸底調查,確立一批高風險企業和地點作為優先監測目標,加強日常監管,密切關注風險變化,動態調整監測預案。對這些重點目標,現場監測和實驗室內部也要相應確立優先監測項目,提前貯備資源,以應對一些項目采樣、分析工作的爆炸性增長。應急監測關注的往往是幾種甚至是一種污染物,但相關的采樣、分析工作量可能會被急劇放大。
5 收集應急監測信息
要在平時工作中多方收集環境污染事故的監測方法、監測標準及事故的處理處置技術的有關資料,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處理和處置技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化學品泄漏的應急處理》等資料,收集各種化學危險品的理化性質及其對動植物所產生的毒害癥狀資料,以備在突發性事故發生時進行查閱和借鑒。
還要收集上級和鄰近地區監測站甚至本地區其它實驗室的應急監測相關資源和能力以備不時之需,企業的監測資源也要考慮在內。實際上,不少地區的疾控中心甚至縣防空辦也會建立部分應急監測調查能力,這些都可以成為重要的應急資源,以便彌補監測部門在人力物力的不足。
6 組織應急監測培訓
不少縣級站或多或少都曾組織過應急監測知識系統培訓,但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因此加強培訓、提高素質是開展應急監測的基礎工作。要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培訓相關知識,如派一些同志外出參加專業培訓,參觀學習先進地區和上級站建立的應急監測系統,邀請資深專家講課等。
7 開展應急監測演練
應急監測建設必須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畢竟難得發生,因此平時要定期開展針對性實戰演練。演習要精心設計,高度仿真,既可以和縣、局組織的環保應急處理演練相結合,或與企業的應急演練相配合,也可以在某次小規模的環境污染事件中有意識地放大反應規模,以期強化訓練,常備不懈。演習應著重訓練應急監測體系的反應速度,各個部門的協同水平,對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處理方式,現場監測的實施能力,特別應注意加強監測人員現場自我防護能力。
8 培養應急監測人才
開展應急監測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響”的環境應急監測戰士。各地區監測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建設一支熱愛應急監測事業、不畏艱難、技術過硬、經驗豐富、專業結構合理、能創新敢開拓、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應急監測隊伍。一旦發生污染事故,我們能夠“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迅速、準確地實施環境應急監測。
結語
形勢逼人,時不我待,嚴峻的環境安全形勢迫使環境監測部門要盡快建立健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體系。發達地區縣級監測部門要按照“預防為主、體系完整、有備無患、快速準確”的要求,率先行動,突出重點,積極準備,建設人才一流、設備一流、效能一流的應急監測體系,達到“應急監測指揮有力、現場監測快速準確、室內分析有條不紊、監測報告及時高效”的目標,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為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