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垃圾分類的探討
垃圾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或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而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垃圾的固體廢物。據了解,我國城市居民每人每天能制造1.2kg的垃圾。一個家庭按三口人計算就是3.6kg,一年下來就要制造垃圾1.32t。隨著經濟增長和城市人口增加等因素,我國垃圾產生量在逐年上升,2006年清運量1.18億t。源源不斷的垃圾將對我們的環境提出挑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廢舊家用電器、建筑廢棄材料、報廢汽車和廢舊輪胎等回收和安全處置的問題Et益突出。垃圾圍城、垃圾爆炸也嚴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業生產。垃圾污染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已成為我國城市急需解決的四大環境問題。
我國對垃圾的管理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1986年國務院轉發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的《關于處理城市垃圾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報告》已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對策,正式開始了對垃圾的管理。許多城市垃圾收集處理實行市、區、街道三級管理體制。由于目前我國垃圾的設施建設、收集處理、運行監督和宏觀管理主要由各城市環衛部門主管,垃圾收集處理的環境管理實質上是由環衛部門及其所屬垃圾收集處理單位實施的,收集處理費用由政府包辦。2000年建設部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八個城市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截止2001年底,全國664個城市建有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廠(場)740座,年處理量為7835萬t。分類收集和集中處理中如何實施有效的環境管理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城市問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中的垃圾分類收集是城市環境建設的基礎工作,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的體現。
1 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和地位
城市實行垃圾分類收集是提高垃圾環境管理水平的重大舉措。垃圾大致可分為三類,即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和填埋垃圾。我國對垃圾環境管理實行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原則。垃圾分類收集既提高廢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險廢物單獨處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資源化、無害化的難度。首先,垃圾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險廢物如廢電池、日光燈管和廢油等,不利于我國對危險廢物的特別環境管理,并增大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難度。其次,我國人均資源和能源并不十分豐富,垃圾混合收集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能源浪費。垃圾混合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質的回收和循環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燒的有機物資源化和能源化價值。混合收集后再利用(分選)又浪費人、財、物力。
2 垃圾分類收集存在的問題
第一,市民的分類收集意識并不高,管理部門采取的宣傳教育措施也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和運動式的。第二,分類收集處理費用靠政府全額財政撥款,配套資金缺乏,缺乏融資渠道,尤其是利用外資方面。第三,垃圾收集主體間銜接不合理,缺乏中間環節,尤其是在沒有物業管理公司的小區。第四,公眾參與不夠,公益性環保組織參與停留在宣傳教育的階段,缺乏參與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及其環境管理的途徑,環境保護志愿者發揮作用的渠道也不暢通。第五,環衛部門和保潔單位習慣于傳統垃圾收集方式,不適應垃圾分類收集的要求,如工作人員對垃圾分類方法和收集方式掌握不準。第六,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效率低而技術含量少,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業仍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缺乏足夠數量和適宜素質的工作人員。第七,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設備不能適應有地方特色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方式的需要。
3 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想法和對策
3.1相關配套政策的完善是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前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開展垃圾分類收集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影響深遠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活動,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活動方案以及相關的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此前,我縣也制定過一些相應的規定,但操作性不強,缺少實施細則,依法管理上有一定難度。在垃圾分類收集推廣前,政府部門要多了解國內外其他城市在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中的經驗,結合我縣垃圾收集工作現狀,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我縣實際情況的政策法規,使此項工作的開展有法律依據和規范管理的標準。
同時,政府應給予有關部門、相關企業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在貸款、納稅等方面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增強他們自我生存的能力;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居民群眾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利用經濟杠桿推動垃圾分類收集向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3.2提高公眾的環衛意識是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保障
以現在大多數居民的住房條件來講,在家中設置多個分類的垃圾桶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許多居民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的態度將垃圾分類看作是政府行為。如此的意識,對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開展是不利的。所以,政府部門對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就不能停留在如何分、怎么做這種表層的宣傳教育上,而應該將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提升為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一項全民活動。
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板等手段,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設專題、專欄介紹垃圾分類。使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標準、方式方法深入人心;在垃圾分類收集起步之時,可以從人們關心的環境問題人手,逐漸使人們習慣分類回收工作,親身體驗分類收集的好處;居民小區、機關、院校、商業網點區等地段要設置明顯的垃圾分類收集站(點),為那些環保意識高、愿意細分類的居民提供分類設施,通過個別人的行動影響周圍其他人的行為;街道、居委會還應結合實際將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以宣傳單的形式分發至每家每戶,使垃圾分類深入每個居民的生活之中,鼓勵居民自覺參與,并通過熱線電話或派人現場指導等方式引導居民正確分類,全面提高公眾對垃圾分類收集的認識。
3.3規范分類標識與標準是垃圾分類收集順利進行的基礎
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年齡結構和職業特點,將會給垃圾分類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垃圾如何分類,哪些為可利用垃圾,哪些為不可利用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應及時向居民做以詳細地介紹。垃圾分類收集的標識從色彩到圖形都要簡明、易識別,要讓老百姓像認識紅綠燈一樣了解垃圾分類的標識。另外,常用術語、工作標準上要嚴格把關,對垃圾分類的相關技術標準也應統一確定。
3.4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是推廣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有效途徑
垃圾分類是一項繁雜的社會工程,需要一個推廣過程。筆者認為,應從政府機關與部隊、院校先期推廣。政府機關在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中應起到表率作用,從領導到工作人員都應將此項工作當成一種責任和義務;部隊、院校紀律性強,接受新事物快,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比較強,要通過“小手拉大手”,逐步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同時還應選取一些管理規范、人員素質較高的物業小區,作為居民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區域,設置相關的配套設施,做好相應的前期準備,使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3.5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是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以往對垃圾的處理中,環衛部門既是監督機構又是管理和執行單位。政企不分,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監督和競爭機制。垃圾分類過程中,居民是第一分類人,但垃圾分類僅靠居民的簡單分類是無法完成的,還需要進一步細分,才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資源的可利用率。在對垃圾進行再分類與處理的過程中,要求由專業企業獨立運作,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自行發展,逐步形成規模。
3.6提高垃圾處理費用是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物質保證
適當提高垃圾處理費,實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是確保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順利開展的良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生活垃圾正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加,面向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收取的垃圾處理費用卻一直保持在過去的水平。以居民衛生費為例,每戶每月還停留在2元錢的水平,這個標準是在對生活垃圾實行簡單收集、清運的基礎上設置的。
4 結語
垃圾分類收集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環衛部門應該探索和研究的話題,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協助。因此,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千方百計地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參考文獻: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