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治理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多年來,對于湖泊水體富營養成份的形成原因,已有很多水環境專家進行過深入地研究和探討,這也是當前一個世界性研究課題。普遍認為主要是由城市工業、城市排污以及農業化肥流失等造成的[1]。但就如何治理湖泊水體富營養成份造成的污染,還沒有那一種單純的理論指導實踐,成形一種治理的模式,其污染的根本成因還值得商榷。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工業產值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不可能不發展城市工業,而且今后城市工業規模還要不斷壯大;與此同時,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如果不使用化肥,糧食產量就難以保證,進而導致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將會更加棘手,所以,在當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農業生產也不可能大幅縮減化肥的使用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直到現在很多專家們研究來研究去,始終沒有抓住導致湖泊水質變壞的主要原因。
導致湖泊水體污染的真正元兇其實正是“水下面”的污泥。只要經常性地對水底污泥進行清除,就能有效地化解來自城市和農村的污染。因為,污泥這個東西太“肥”了。它在有效地吸收和腐化水中有害物質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向水體釋放富營養化物等有害成份。
如果一個水環境專家在研究某地的湖泊水體污染狀況時,始終不提“污泥”二字,而對水葫蘆、水草、水中浮萍、赤潮等現象,也僅僅認為只是水中的富營養化成份增加所致,而不知道導致富營養化成份增加的真正原因是污泥“作亂”的話。那么,就只能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筆者也敢斷言他的研究方向肯定是“走偏了”。
此文僅以河北省白洋淀近年來的水體污染為例做一些分析,探尋造成湖泊污染的根源所在,進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最好方法。
二、白洋淀現狀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內,淀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任丘、安新、容城、雄縣、高陽等縣、市。屬于平原半封閉式淺水型湖泊,面積366平方公里,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2007年3月,白洋淀景區經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為AAAAA級景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并以大面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淀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1982年干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區恢復,為保證白洋淀不再干枯,自1997年至2006年,白洋淀先后從上游水庫17次生態補水,近10年累計向白洋淀調水15億立方米。2004年春節前后,白洋淀發生大面積死魚事件,造成數百萬斤魚死亡。受污染水域達46187畝,其中養殖水域17074畝。2006年3月,白洋淀部分水域大量死魚。該事件在保定市引發了一場環保風暴,關停限排了白洋淀上游200多家不穩定達標排放的排污企業。白洋淀現有143個淀泊,并被3700多條溝濠連接[2]。
多年來,在各種媒體上也經常看到對白洋淀調水工程的報道,主要是由于白洋淀水位太低,面臨水質惡化的局面。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這塊“地球之腎”,通過遠距離調水來“稀釋”重度污染的白洋淀水體,但是直到現在白洋淀的生態依然很脆弱,水質也很不穩定。地球之腎成了藏污納垢之湖,有其美名而無其實效。
各種資料顯示,白洋淀里的“黑淤泥”,深至3-4米,淺至1-2米,造成白洋淀水質差的主要原因正是——“黑淤泥”太多了,從而導致白洋淀水質太“肥”了。
三、治污的設想
如果我們對水域面積達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清除湖底淤泥將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但是要想全面恢復和提高白洋淀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就唯有此種辦法,除此之外恐別無良法。
對“黑淤泥”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要辯證地看待。一方面,“黑淤泥”在存量不大的情況下,對上面的表層水質影響較小,而且對水中的“雜物”有一種吸附和促進腐化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水的下滲速度,能有效地節約用水和化解污染物。另一方面,如果積聚的污泥太多太厚,就會使其“吸附力”幾乎喪失殆盡,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不斷地在水中擴散,最終導致水體中的富營養成份嚴重超標[3]。
黑淤泥的特性,為我們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提供了條件。一是可以改良土壤。如果我們把它運到岸邊,用于改良白洋淀周邊的中低產農田,將會促進農作物增產,增加農民收入。有資料顯示,湖泊內的污泥的潛在價值要遠比等量的河沙高,如果加以利用,將會產生更高的附加值,是一種很好的“可再生資源”。二是去除同一體積的淤泥就會帶來同等數量的庫容。白洋淀年年因水而鬧荒,庫容越來越少,水體富營養化年年發生與清淤不足或不清淤有直接關系,此項目一旦納入規劃并啟動實施,白洋淀的庫容就會越來越大。最終也會使湖水質量在不采用任何高科技方法處理的情況下就能達到國家地表水標準。
四、淤泥的出路
解決白洋淀水體富營養化及污染問題,面臨的困難很多,但是解決的辦法也不少。在總面積達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湖區內,還存有143個淀泊,這就意味著白洋淀湖區內有一百多個地方高出或接近現有水面,而這些地方都可以作為儲存和堆放湖底淤泥的場地,結合三年大變樣,在治理污泥的同時,稍加改造,做成人工島或假山等人造景觀,效果都不錯。
建議有三:一是可把離湖岸比較近的污泥盡量多地運到岸上,建立臨時儲泥場。在春秋冬三個季節里,采取各種鼓勵措施,用于改良白洋淀周邊的中低產田,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二是可把離淀泊較近的污泥運到現有的淀泊上,這樣一來雖然會縮小白洋淀現有的蘆葦蕩和荷花淀規模,但是,因此而產生的效益將會更大。比如,可以在現有的淀泊上開發數千畝且今后無需使用任何化肥的、優質的黑土地良田,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遠遠大于現有的蘆葦蕩和荷花淀自身的效益。三是還可在打造白洋淀精品工程上有所作為。如可利用這里的污泥在淀泊上有意識地修建一兩個假山或龍脊梯田,這會為日后白洋淀旅游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和消費賣點。一旦建成就可以在這肥沃的“黑山”上植樹、栽花,修建亭臺樓榭,下半部分可栽竹等,再下還是原來的蘆葦蕩和荷花淀。同時,也可在湖岸與“山上”之間修建索道[4],看上去就會有很強的立體感。而且氣勢上要比現在“平展展”的白洋淀大得多,何愁今后的旅游業沒有更大的發展。
五、清淤的方法
清淤可以有多種方案,僅列舉幾個,通過比較便見優劣,從而找到真正適合白洋淀清淤的最佳方法。
一是采取排除所有湖水,在冬春兩個季節通過大量的機械化設備進行清淤。此做法好處是清淤較徹底,水質恢復快;缺點在于投資巨大,會造成至少兩年不能正常蓄水,而且還要把現有的湖水全部“扔掉”,從而會給白洋淀水生物帶來滅頂之災,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危害,代價極其慘重,更會造成數億立方米湖水的巨大浪費,這與當前極度缺水的白洋淀實情極不相符。因此,此法實不可取。
二是在有水的情況下通過一定數量的機械挖泥,用大量的簡易排船儲運污泥,并采取多個施工點分步推進的施工方法進行清除[5]。白洋淀的水“不太深”,又非常的珍貴。在不丟失湖水的情況下,通過跨年度的并且一年四季不間斷的清淤,同樣可以使白洋淀的湖水通過自身調節達到凈化目的。表面上看在清淤過程中會造成局部水體渾濁污染,但是并沒有關系,因為,污泥大量減少后,湖底對水體的吸附力會增大,水中的沉淀物要比清淤前沉降的快得多,施工結束后水的清潔度會比以前變得更好。所以,此法比較符合白洋淀的實情。
三是不能等到湖水水質惡化時才想到清除污泥,為保證今后湖水的穩定,就要把它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抽泥機械裝備可借鑒施工建筑的灌漿原理,就像采沙船一樣,流水作業,不間斷清淤。在現有技術設備上,稍加改動就能達到技術要求。初步設想是:在一條小船上設計兩三個抽泥泵,通過數控模型設計控制它的升降,泵的底部如同一個反扣的大鍋一樣,讓它緊貼污泥,在抽取時產生較大震動,就會抽取很多污泥。然后把這些混合物抽到一個排船(至少有1000平方米)上,上面建有很多水槽相接,讓污泥在水槽的流動中沉淀,最后把剩余的污水通過管道排入湖底,劃區域、依次作業。在提高污泥提取效率的同時,也不會因清淤而造成對整個水面的污染。
如果能把排船上的沉淀污泥隨時進行深度再處理,如通過機械擠壓水份,使它呈磚型或濕粉的話,就會為抽取污泥、運輸、工程建設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程鏈。如此一來所有湖泊內的污泥將不再成為水體污染的元兇,而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可利用價值的資源,到那時所有的江河湖泊的污染問題才有望得以更好的解決。污泥治理,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利國利民,功在當代,造福人類,極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世界環境》2009年02期《農業污染未改善 太湖恐再遭藍藻侵襲》潘文婧崔婷婷
[2] 燕趙都市報2007年05月12日《近10年來累計為白洋淀調水15億立方米》
[3]《河北環境科學》2009年02期《石家莊市民心河河湖水系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4]《淺談城市“假山”》《淺談建造城市綠色“垃圾山”》 張峰、山峰
[5] 《中國陶瓷產權》 利用湖泊污泥制備環保陶瓷清水磚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