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廠建設和運營費用的探討
1 解決問題的途徑
針對我國目前的情況,應以下述方式來建設和運營城市污水廠:
① 在保證污水處理規模和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投資成本,壓縮目前較為巨大的建設和運營費用,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即“節流”;
② 積極探索和采用更為靈活的資金籌集和運營方式,使其多元化和多樣化,聯合多方力量來推動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即“開源”。
1.1 工藝的選擇
決定投資成本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工藝的選擇。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的工藝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這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采用的技術與工藝幾乎處在同一水平上,投資費用十分高昂。筆者認為應該開發推廣與我國現階段國情相適應的、經濟實用的技術,并應具有以下特點:
① 噸水投資低,噸水造價應該控制在600~1 000元;
② 運行費用低,噸水運行費應該控制在0.4元以下;
③ 運行管理要求低,不要求有大量專業人員操作管理,操作管理人員數量為現有污水廠人員的三分之一左右。
現有的物理化學法、高負荷生物化學法、厭氧及兼氧處理技術等工藝都是可供選擇的,但需進一步完善。
1.2 降低出水標準
我國城市經濟能力尚不強,對于城市污水處理后的出水要求應根據國情制定相應的標準,不必一律向發達國家看齊。發達國家的城市污水廠出水標準也是隨經濟能力逐步提高的,像污水處理事業發達的美國在70年代主要采用膜法,70%的污水處理廠采用高負荷生物濾池,主要原因是其造價低、運行穩定、能耗小。后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出水標準提高,生物濾池不能滿足要求,才逐漸采用活性污泥法等工藝。因此,應在適當標準的基礎上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和設備。
1.3 減少利用雙邊外資,提高設備國產化率
應采取措施改變依靠國外政府貸款大量重復引進設備的被動局面,這既可降低投資成本,也有利于我國環保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并推動我國民族環保產業的振興。
① 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時,鼓勵優先選用國內能提供并可滿足要求的國產設備,對那些可使用國產設備而不用的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把設備國產化的實施比例作為項目審查的內容之一,達不到要求的不予批準。
② 減少雙邊外資的利用,盡可能使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以使我國設備制造企業參加國際競標,提高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降低工程建設費用。在利用外資時,鼓勵引進技術,而不是單純引進和購買國外設備。
③ 消化已經引進的各種設備,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并重,處理工藝創新與專用設備開發相結合,加大力度進行高水平的技術設備開發,盡快形成高層次、高質量的產品群,滿足迫在眉睫的市場要求。
④ 實現城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的國產化,全國推行國際通用的、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成套設備總承包制,扶持一批有較強技術設計力量并集城市污水處理施工、設備成套安裝、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工程設備總承包公司,參與市場競爭。
1.4 采用技術與工程總承包方式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廠建設大多采取設計與施工建設分開的方式,設計單位對工程投資不承擔責任,按工程造價取費;業主單位經常干預設計方案的制定,十分不利于工程投資的控制。有鑒于此,我國應該制定統一的城市污水廠工藝選擇與工程承包模式,設計與建設均由專業單位實施,業主單位只要提出其相應的條件及要求,包括投資、費用和污水處理廠整體水平,然后由具有專業水平的企業實體參與投標,由中標單位承擔技術、施工及設備在內的一切責任,業主只需按有關施工建設標準進行監理(最好請專業監理單位監理)即可,使業主與承包單位責、權、利分明。通過這種模式,我國城市污水廠建設資金至少可以節約10%~20%。
1.5 減少項目建設的中間環節
目前很多工程及設備雖然采取了公開招標的方式,但由于各種原因,投標單位和中標單位經常是以貿易為主的企業,而非工程公司,這樣不可避免多層轉包和分包,提高工程造價。應該鼓勵和推廣直接面對工程公司的招標,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具有實力、能夠保證工程質量的建設單位,使建設單位直接面向用戶,確保工程建設資金用到實處。
2 改革籌資方式
計劃經濟導致目前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的現狀是:由政府投入巨額資金或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建設,建成后多為事業單位編制,運行經費由政府有關部門核定撥給,相當一部分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嚴重不足。而在污水處理收費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多數城市對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的收集和集中處理不收費或收費標準定得很低;征收的超標排污費約相當于企業污水處理費用的四分之一,達不到刺激企業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治理污染源的目的;征收的排水設施使用費很難滿足工程設施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這使污水處理廠的良好運行、投資回收、資金還貸等沒有保證,甚至出現了即使“有錢建”也“無錢養”的局面。
2.1 收取污水處理廠的投資費和運行費
制定污水收費政策及其標準的原則是既要考慮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又要考慮建設資金回收,以利擴建、再建,同時還要兼顧排污單位的合理負擔,并根據排污單位的水質和水量來確定收費標準。
污水處理廠的資金來源可以按照每個點源的污染排放情況收取。收取標準應綜合考慮排放廢水的水質及可處理性能,不應單以水量而論,或只考慮水質一、二種指標。有些廢水雖然濃度不高,但可處理性能較差,應偏高收取廢水處理投資費用。
2.2 鼓勵污水處理廠集中建設
我國過去大多采取“誰污染、誰治理”的分散建設模式,每個產生污染的企業和生活區均要建一個單獨的污水處理廠,這樣不僅造成資金的極大浪費,而且由于水處理廠缺乏專門的管理人才,造成處理設施管理不善,出水達不到設計及排放要求。
我國應逐步淘汰分散建設模式,采取企業只進行預處理,由城市統一建設集中式或分片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模式。采取這種方式的好處是:
① 節約大量建設資金。就總體投資而言,一般可節約20%~30%建設資金。
② 由于集中管理,可以節省80%以上人力,電費、藥劑費用也可大幅度減少。
③ 提高處理效果。很多工業廢水,由于成分單一,單獨處理無論采取物理還是生物方法都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若與其他廢水混合后處理,不僅抑制物濃度降低,有時有些原抑制物由于其互補作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去除效果。
④ 由于集中管理,可以配備少而精的專業管理人員,以確保處理系統的運行穩定,從而保證獲得最好的處理效果,取得最好的環境效益。
2.3 國家財政給予支持
在具體操作上,政府可以采取城市污水廠的“兩權分離”方式,即建設權與運營權分離。由政府投資建設處理設施,建成后由政府將設施委托給專業化的運營公司負責運營,實行社會化的有償服務。運營公司在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運行后,實行企業化管理,同其他市場經營者一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切運行管理均與經濟掛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將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
政府還可以對治污企業給予直接的財政支持。例如作為國家環保產業基地的沈陽市將污水廠建設、運行及管理均納入產業化,其北部污水廠投資6億元,日處理40×104 m3污水,年運行費需4 000萬元。沈陽市向城市居民收取排污費(0.2 元/m3),年收入1億多元,其中4 000萬元撥到污水廠做運行費,余下的6 000多萬元以配股形式撥到負責沈陽污水廠建設的已公開上市的沈陽特種環保公司名下,其擴股后的收益全部用于新建的污水處理廠,連撥10年就是6億多元,預計上市后可增值3倍,即可在10年里籌集到20多億元,而這筆錢則正好是沈陽將要再建的兩座處理能力各為50×104 m3/d的污水處理廠的投資。此外,沈陽特種環保公司接手后,完全實行市場化和產業化管理,將其中的20×104 m3污水經深度處理后作為工業用水,年可節約水資源7 000×104 m3;其余20×104 m3污水處理后可作為城市環境調節用水,還可為渾河下游兩岸提供農田和綠化用水;污泥處理后作為農業用肥,收益頗為可觀,實現了在政府優惠政策扶持下城市污水處理廠企業化運作的新模式。
2.4 以BOT方式建設城市污水廠
根據世界銀行《1994年發展報告》的定義,所謂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興建—經營—移交”。它是一種私營機構參與基礎設施的開發和運營方式,也是一種新型的利用私人(民營)資本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融資方式,其實質是一種債券與股權相混合的產權。具體作法是,由與項目有關的單位(承建商、運營商、用戶)組成的財團成立一個股份組織,對項目的設計、咨詢、供貨和施工實行一攬子總承包,且在項目竣工后在特許權規定的期限內進行經營,向用戶收取費用以回收投資、償還債務、賺取利潤。達到特許權期限后,財團將項目無償交給主辦國或公共部門。
采用BOT投資方式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資,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水平,同時還能大大減輕地方政府的經濟壓力,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滿足全社會對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的需求。
2.5 支持環保企業上市融資
環保企業屬于新興產業,現有企業規模和實力有限,但環保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且環保企業不少屬于高科技企業,上市后易于籌資,可使環保在短期內迅速發展。上市同時還可以盤活企業資產,通過獲得來自證券市場的資金,推動環保企業加大在城市污水廠項目上的投資力度,加速市政工程建設。
另外,還可向社會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如北京市剛剛發行的蓮花小區建設債券,這種方式能較快地獲得大量社會資金。
3 結語
城市污水廠的建設及運行關系到自然環境的維護,不可小視。其投資的巨大性決定了政府在其建設和運作過程中擔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現應停止以前那種國家財政從建設到運行大包大攬的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做法。污水、污水廠都應作為市場因素加以考慮,政府應充分利用市場杠桿,通過上述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金、利用專業環保企業的力量來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并保證其良好運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