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存在問題及防治對策
隨著我(瑞昌)市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垃圾化趨勢加劇,而農村垃圾無序管理和隨意處置已嚴重危及農村生態環境,影響群眾生活,已成為農村突出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如何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已迫在眉睫。省委書記蘇榮第三次深入鄱陽湖區調研我省鄉村垃圾處理問題時強調,垃圾處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子孫后代能否永遠享有一流的空氣、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人居環境,直接關系到建設綠色江西、生態江西、富裕江西、和諧江西的目標能否得到實現。搞好農村垃圾處理,有利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引發的各類社會問題,有利于發展農村生態旅游,有利于資源循環利用,有利于推進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對于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切實保障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從目前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的情況來看,效果不甚理想,遠遠達不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各鄉鎮垃圾填埋場普遍存在選址不合理,建設不規范,處理方式簡單的問題,甚至個別鄉鎮填埋場已對周邊環境和人民群眾的飲用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多次引起群眾投訴。
一、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的現狀
根據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數據可知,我市農村年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66000噸。而現實我市垃圾收集量為5900余噸,垃圾收集率不到10%。各鄉鎮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情況也不一,除武蛟、白楊收集率在50%左右,其余各鄉鎮收集率均不足10%。
通過對市區(湓城、桂林、賽湖)以外18個鄉鎮場的調研,我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情況如下:
1、生活垃圾的收集情況。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廚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從運作主體來看,目前各鄉鎮生活垃圾都是由政府城建部門來負責收集、處理。按照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要求,居民點設垃圾箱,村建設垃圾收集池,鄉鎮建設垃圾填埋場并負責處理;垃圾先由農戶自己收集,然后由組集中到村,最后各鄉鎮政府城建部門派出專人到各村統一收集轉運到鄉(鎮)填埋場進行處理。目前我市鄉鎮只有碼頭、武蛟、夏畈、白楊等少數鄉鎮做到這點,其余大多數鄉鎮只對集鎮范圍內生活垃圾進行收集,各村組生活垃圾由村民自行處理。農村的戶外垃圾處理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2、生活垃圾的清運情況。集鎮規模大的碼頭、武蛟、夏畈、南義、橫港等鄉鎮生活垃圾基本能達到日產日清。集鎮規模小的鄉鎮通常每隔1-2天甚至一星期清運一次,而且在清運過程中以人力手推板車為主要清運工具,每次清運量都在250kg左右,存在垃圾清運不及時和不徹底的情況。在夏季,垃圾清運不及時、不徹底,垃圾所產生的惡臭、害蟲等集中式污染源,不僅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生產,還會引發疾病,威脅健康。
3、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大部分鄉鎮采用集中簡易填埋方式,也有采取焚燒的處理方式,目前除南陽、洪下、大德山、樂園、青山以外其余13個鄉鎮場均建有自己的簡易填埋場。目前還有少數幾個鄉鎮像洪一、橫立山垃圾處理工作由于資金問題,垃圾填埋場還未完全建成就已經開始使用,基本上采用露天堆放,沒有任何防滲防漏措施,垃圾污染情況令人堪憂。
二、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1、垃圾填埋場選址缺乏科學合理性。由于各鄉鎮垃圾填埋場選址時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可行性分析,從而未能充分考慮對周邊敏感點(村莊、學校、河流等)的影響。少數鄉鎮垃圾填埋場存在選址不當的問題,對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污染物如:污水滲濾液、惡臭氣體,對周邊環境、群眾生活以及水體的影響估計和認識不足。如:橫港鎮垃圾填埋場建在小河堤岸邊上,距離居民區不足20m,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惡臭及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對周邊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極大不利影響。
2、沒有設置固定垃圾轉運站。目前只有南義、碼頭、夏畈、武蛟等少數鄉鎮建設了固定的垃圾轉運站。大多數鄉鎮的垃圾臨時轉運點露天設置,很容易導致二次污染的產生。
3、生活垃圾收集率低。我市農村年產生垃圾量約66000噸,而年垃圾收集量只有5900噸,垃圾收集率不到10%。從各鄉鎮垃圾收集情況來看,除武蛟、白楊收集率在50%左右,其余各鄉鎮收集率均在10%以下。造成垃圾收集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負責鄉鎮生活垃圾收集的各鄉鎮城建部門作業區域大多只限于集鎮,沒有能力輻射整個行政區域,從而導致各村組的生活垃圾無法轉送集中處理,都是由村民自行焚燒或直接扔到河里,造成嚴重的人為集中環境污染。
4、垃圾未進行科學分類。垃圾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處理應盡量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對垃圾進行科學分類是最大程度的實現垃圾資源化和減量化。目前我市農村垃圾在收集過程中尚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只是簡單的收集,因而,垃圾成份復雜,一方面導致垃圾中許多有用的資源被浪費,另一方面增加垃圾處理的難度。
5、缺乏專業的運輸工具。大多數鄉鎮以人力手推車作為主要垃圾收集車,垃圾運輸車使用的基本是農用車或拖拉機,基本沒有密封,運輸過程中泄漏,散落情況嚴重,給二次收集帶來極大困難。
6、填埋處理不規范。根據國家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要求,垃圾應先由機械推平,然后用藥物或生石灰消毒;最后用泥土進行覆蓋。而我市大部分鄉鎮建設的垃圾填埋場,只是在原始的地形上加以開挖而成,沒有采取任何的防滲防漏處理措施,沒有建設合格的污水處理設施,垃圾填埋也只進行簡單位堆放,沒采取任何處理措施。有的鄉鎮甚至只是采用簡單露天堆積,垃圾散發出的惡臭味和有毒有害氣體未做任何處理。
7、垃圾處理運轉資金困難。由于資金問題,目前仍有南陽、洪下、大德山、樂園、青山等5個鄉鎮未建設垃圾填埋場。資金的短缺也是造成各鄉鎮垃圾填埋場建設不規范、垃圾收集率低、運轉困難的主要原因。據了解,鎮區人口約3萬人的碼頭鎮,每年的垃圾產生量達到2萬噸以上,采用集中填埋式處理,包括雇用專業車輛開挖及填埋土方、運輸車輛維修、油費、人工工資等一年運轉費用達到80萬元,而收取的有償服務費只有20萬元,垃圾處理費則分文未收,其余60萬資金缺口需要碼頭鎮政府財政貼補,給鄉鎮增加巨大的經濟壓力,這一情況在其他鄉鎮都普遍存在。
三、垃圾處理的對策及建議
由于受我國的政策、技術要求以及經濟狀況的制約,現階段垃圾如實現無害化處理,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衛生填埋,下面就從衛生填埋的角度,對垃圾處理的對策和建議進行闡述。
1、科學規劃,合理選址。按照“規劃先行,以城帶鄉”的原則,編制鄉鎮垃圾處理專項規劃,重點明確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布局和建設的規模內容以及組織實施方案。市政府作為我市鄉鎮垃圾處理建設規劃的主體,應針對不同鄉鎮實際情況的差異,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情況、經濟可行的垃圾處理方式。在填埋場場址的選擇上要從對投資、工程及對環境、社會的影響考慮,應距離居民居住區或人畜供水點800m以上,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及夏季主導風向的下向。設計垃圾填埋場既需要技術可行,同時也要求經濟合理,這樣可以大量節省建設投資。
2、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垃圾分類既是一項生活小習慣,也是一項改變千年傳統的工作,既需要進行深入的宣傳,也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
垃圾中可回收的資源較多,如紙、塑料、金屬等。另外垃圾中可作燃料和堆肥處理的物質成份較大,如:植物類、動物類等。再者,垃圾中還有一部分如建筑廢棄物可用作回填基礎等用途。垃圾經過一系列的分類和利用,無用的廢物部分并不多。通過垃圾分類,一方面可回收較多的物資,同時還可減輕垃圾處理量,實現從源頭上減輕垃圾對環境的影響。
3、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收集、處置模式。對距離我市中心較近的鄉鎮如高豐、范鎮,可以采用在我市集中統一處理,鄉鎮建設垃圾中轉站,村組建設垃圾收集點,采用“村收集-鄉(鎮)轉運-市集中處理”的模式。要求各村必須建設自己的垃圾堆放池,每個村民小組安排一名保潔員,每天負責清理收集垃圾及時清送至本村垃圾堆放池,做到日產日清。對于區域較大和距離市區偏遠的鄉鎮,可以根據鄉鎮區域的實際情況將我市鄉鎮劃分成幾個片區,在處于每個片區相對中心的鄉鎮建設一個垃圾填埋場。例如肇陳、洪一、樂園為一個片區,垃圾填埋場就建設在肇陳鎮,洪一、樂園負責收集和轉運本鄉垃圾。夏畈、黃金、橫立山為一個片區,垃圾填埋場建設在夏畈鎮,黃金、橫立山負責收集和轉運本鄉垃圾。即采用“村收集-鄉(鎮)轉運-片區中心處理”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節約各個鄉鎮自身填埋場的建設資金,同時可以集中幾個鄉鎮的資金建設一座相對規范化、標準化的填埋場,運轉成本相對減少。再如參照我市污水處理廠采取“BOT”模式,運用垃圾進行發電。以幾個鄉鎮為一個片區建設垃圾處理廠,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來建設垃圾處理廠,對生活垃圾就地進行干化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對當地農民適當收取部分垃圾處理費。通過“BOT”模式,既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難題,同時又緩解了地方政府的經濟壓力,而投資方又能在垃圾處理上獲取利潤,從而達到雙贏的結果。
4、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有效地開展垃圾無害化工作。在做鄉鎮建設規劃時,就要將環境保護列為重要內容,做好垃圾處理的規劃,盡量做到垃圾處理規范化、專業化,如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等。要把鄉鎮垃圾處理納入新農村建設的范圍,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與農村改水、改廁相結合,與發展農村沼氣相結合,與加強農村有機肥使用相結合,與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相結合,將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建成生態文明示范點。要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和廣大農民群眾在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作用,采取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將主要責任落實到鄉鎮和村。
5、多渠道破解資金難題。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省里也正在推進“綠色江西”建設,“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口號響亮而又堅決。國家和省里對農村等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關注,也要求各地進行調研,拿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各地應積極爭取國家、省政策及資金支持,解決政府壓力。相對鄉鎮政府來講,垃圾填埋場項目是個較大的建設項目,需要的建設資金也較大,我們要指定好合理科學建設規劃,根據輕重緩急,逐步推進,先期做好全市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庫,并積極向國家和省建議參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辦法,爭取對我們山區和革命老區在政策和資金上的重點傾斜,盡量減少地方政府壓力,尤其是鄉鎮政府的建設資金壓力。以肇陳、洪一、樂園為片區建設1個垃圾填埋場為例,3鄉鎮總人口46458人,年產生垃圾量7600噸,按照垃圾填埋場設計要求,就要建設1個使用年限在10 年,庫容量達到23000m3以上的垃圾填埋場,據估算,建設資金需280萬元。另根據垃圾收集需要,每個行政村建設1個垃圾中轉站,每居民點設1個垃圾存放點,另在居民點內設置若干垃圾收集箱,3鄉鎮27個行政村共需投入50余萬元,這兩項費用累計330余萬元。垃圾收集費用,每個小組安排1名保潔員進行垃圾收集,3鄉鎮共295個小組,每名保潔員年工資按照3000元計算,共需88.5萬元。垃圾處置費用包括消毒藥、生石灰每年需要1.4萬元,加上工人工資共約4萬元。這樣1個垃圾填埋場年收集處置費用達9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購買或雇用運輸車輛、運輸費用、汽油費等。這些費用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爭取資金,本級政府財政補貼,以及收取垃圾處理費。同時,還可以按照誰受益誰繳費的原則向居民收取部分費用,這樣將大大緩解鄉鎮的經濟壓力。
6、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正常運轉。建立鄉鎮垃圾處理長效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鄉鎮垃圾處理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資金,二是機制。垃圾處理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首先鄉鎮政府要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保障鄉鎮垃圾處理場正常運轉。其次建立相應補償機制,受益鄉鎮要根據垃圾處理量的多少支付相應的補償資金給片區中心鄉鎮,再就是要建立相應考評機制,將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列為各級政府考評內容,作為一項日常工作來抓。
7、最后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對垃圾產生危害的認識同時要求鄉鎮居民和鄉村農民積極配合和支持垃圾收集工作,從自我做起,愛護環境衛生。
四、其他處理技術的思考和探索。
如第三部分所述,現階段由于我國的環保技術要求和經濟條件,農村垃圾通過科學分類后,進行衛生填埋,應該說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垃圾衛生填埋也是有限度的,垃圾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雖然,填埋場封場后需要進行復墾,但垃圾填埋場封場后的穩定處理和復墾是一項技術難度較大的工作,因此,垃圾的衛生填埋也只能是現階段的一時之舉。
如何長遠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處理,這將是一項值得思考的政策和技術問題。根據垃圾的屬性,現階段也有許多新技術在實驗和試用之中,最多的屬垃圾焚燒,或熱能回用發電等技術。但垃圾焚燒不能得到普遍運用,這主要是由于其一方面會帶來二次污染,同時其運行費用高,經濟方面無法承受。如通過技術革新,降低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次污染,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運行費用,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將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可長期應用的垃圾無害化技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