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尾礦“榨干吃盡”—綜合利用礦產資源
廢棄的煤矸石、頁巖經過破碎加工、篩選等十幾道工序,“搖身一變”成了一塊塊規格統一、外形美觀的新型磚材。這是日前在福建清流縣大成新型磚業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擁有工藝先進的隧道窯生產線,年產新型磚4000萬塊,其中煤矸石的摻加量達七成,年消耗煤矸石12.5萬噸,而且整個煅燒、烘干過程所需熱能均來自煤矸石自身含有的熱能,既減少尾礦堆放的污染,又節約了煤炭資源,實現生態效益、生產效益“雙贏”。
近年來,清流縣積極探索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新路子,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提高了煤矸石、尾礦的綜合利用水平。
資源整合 集聚產業優勢
鉛鋅礦品位只有1%的礦山還有企業去開采利用,這聽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在清流縣卻成為現實。2007年,清流縣編制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將3個鉛鋅礦采礦權及1個鉛鋅探礦權進行整合,由華龍礦業有限公司統一開采,并重新編制開發利用方案,將低品位礦石與高品位礦石混合選礦,礦石入選品位降至1%。
據華龍礦業公司總經理于本壘介紹,公司擁有3個鉛鋅礦山和2個選礦廠,其中仁場礦山和村尾礦山距離相近,但礦石品位相差甚遠,其中仁場礦石品位只有1%,如果沒有進行整合,公司早就放棄仁場礦山的開采了。資源整合后,現在礦石利用率提高了,且最少可延長礦山5年的服務年限。
將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不但解決了礦產資源開采“小、散”問題,而且保障了核心骨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清流境內螢石資源豐富,已勘查發現螢石礦床(點)有23處,資源儲量達1000多萬噸。為了發揮資源更大的效益,近年來,該縣采取廠礦結合、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等形式,積極引導螢石礦山企業與化工企業對接,培育產業競爭優勢。清流縣東營化工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能武告訴記者,由于每年螢石礦開采量有所限制,通過整合,公司生產原料有了保障,再加上公司擁有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就可不拘泥于生產氟化氫這類初級產品,還能夠向下游產業發展,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無論是在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還是在延長產業鏈,提高礦產品附加值上,我們都秉承將礦產資源‘榨干吃盡’、盡量縣內消化的理念。”清流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胡永歡如是說。
技術改造 提高選礦回收率
走進華龍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股藥劑味撲鼻而來。于本壘總經理指著正在運行的尾礦回收系統自豪地說:“現在每天可從鉛鋅礦的尾礦中再浮選出100噸硫鐵礦,選礦回收率由90%提高到93%。”據介紹,2008年以前華龍礦業公司的選礦設備只能選鉛、鋅,含有大量硫鐵礦的尾礦被直接送到水泥廠當配料,無形中浪費了大量資源。為此,公司對選礦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對尾礦再添加藥劑進行重新浮選,直接將硫鐵礦進行分離,大大提高了選礦回收率。
這是清流縣積極引導礦山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選礦回收率的一個實例。2007年,該縣對北坑鎢礦進行重新規劃,優化采掘工藝流程,通過技術改造,采用浮選柱選礦新工藝對尾礦進一步回收,鎢回收率提升了4個百分點,達到85%,同時綜合回收原礦中的鉍、鉬等有價金屬。據北坑鎢礦負責人介紹,原來開采提煉后留下大批礦柱,技改后可回收礦柱中的有價金屬,同時電耗和水耗分別下降21%,資源綜合利用率非常明顯。
尾礦回收 變廢為寶
以往工業廢渣堆成山,既占土地地又污染環境,如今卻成了生產水泥的新型原料。在福建紅火水泥有限公司廠區,利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熟料的機器在不停地運轉。公司負責人吳淞良說,公司每年能利用工業廢渣50多萬噸,其中煤矸石40多萬噸、廢氟石膏10萬噸,同時利用水泥余熱每年發電5500多萬度,節省大量的煤炭資源。
清流縣共有礦山企業46家,年產礦石總量113萬噸,每年約產生30多萬噸煤矸石和大量的鉛鋅、螢石礦等尾礦。對于煤矸石等工業廢渣,清流縣堅持“因地制宜,積極利用”的指導思想,實行“誰排放、誰治理,誰利用、誰受益”的原則進行處理,同時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進、興辦以煤矸石等尾礦為原料的新型墻材企業。
隨著福建紅火水泥、清流大成新型磚業等可回收利用工業廢渣的企業陸續投產,清流縣每年產生的工業廢渣基本上得到二次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