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各階段的實施建議
1 垃圾收集的模式
目前生活垃圾收集工作主要由環衛部門負責,收集模式為混合收集和分類收集2種。
1.1垃圾混合收集模式
市民將生活垃圾直接投放(不經過分類)到垃圾箱內,由三輪車運往密閉式清潔站(垃圾樓),再由垃圾車運至垃圾轉運站,經壓縮處理后,由集裝箱式垃圾車運至垃圾填埋場、焚燒廠或堆肥廠進行處理。
1.2垃圾分類收集模式
市民按照一定的分類原則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再分別投放至分類垃圾桶內,然后由環衛部門將這些垃圾分別運至不同的處理場所,按照各種垃圾的性質對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進行相應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垃圾應根據城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要求,結合本地區垃圾的特性和處理方式選擇分類方法[1]。例如,北京市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3類。可回收物指宜于資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紙類、塑料、玻璃、金屬、橡膠、織物和瓶罐等;廚余垃圾指剩飯菜和瓜果皮等生物性垃圾,宜于生化處理或堆肥;其它垃圾指除以上2類以外的垃圾,如灰土、磚瓦陶器、衛生間廢紙和煙頭等。
2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垃圾中可回收物所占比例也逐步提高。2006年北京市城8區和郊區城鎮的生活垃圾成分見表1。
表1 2006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物理成分(濕基,%)
對垃圾進行分類,將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進行加工再利用,將垃圾變為資源,符合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原則,能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符合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原則,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
3垃圾分類過程中各個階段及相互關系
3.1垃圾分類過程中的3個階段
垃圾分類基本可以分為3個階段,即前期分類收集階段、中期分類運輸階段、后期分類處理階段。前期分類收集階段指市民按照分類原則將垃圾分類并進行分類投放的過程。中期分類運輸階段指垃圾由環衛部門或者專門的回收單位按照不同種類分別運送至處理地點的過程。后期分類處理階段指各類垃圾進行不同處理的過程,可回收物在加工廠進行加工再次變為資源重新使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按照其特性和當地條件進行填埋、焚燒或堆肥處理。
3.2相互關系
分類收集需要公眾直接參與和支持,是政府引導的階段,是后2個階段的基礎。其目的是讓市民了解垃圾分類,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
分類運輸是垃圾分類的必要保障,是搭建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的鏈條。其目的是讓分類后的垃圾有去處。
分類處理是垃圾分類的最終目標,目的是將垃圾分類產生的資源重新利用,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同時這個階段也是產生經濟效益、增加經濟動力、形成產業鏈條、建立長效的市場機制的階段。
總之,垃圾分類過程中收集是基礎,運輸是保障,處理是目的。
4實施建議
4.1垃圾前期分類收集階段的實施建議
4.1.1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提高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意識
發動各種媒體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市民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明白只需舉手之勞便可以將垃圾中的資源進行回收利用,逐步提高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支持率,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尤其是對下一代,在學校的基礎教育中增設環保課程,讓他們從小樹立垃圾分類的意識。
4.1.2完善垃圾分類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垃圾分類管理的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垃圾分類有關法律法規,只是鼓勵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并未強制執行。如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對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的小區和單位給予一定的基礎設施補助和經濟補助,但是對不實施垃圾分類的小區和單位并沒有懲罰措施,使得垃圾分類工作在實際推進時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如一些小區并不愿意花錢配置分類垃圾桶,一些物業單位以管理太麻煩拒絕分類清運垃圾等。因此,逐步完善細化垃圾分類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一些不配合垃圾分類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懲罰,用法律來約束市民行為,可有效提高市民的參與程度。
4.1.3增加分類垃圾桶和廢品回收網點,采取上門收集垃圾與分類投放垃圾相結合的方式
市民將分類后的一部分垃圾賣給物資回收公司取得經濟利益(賣廢品),其它的垃圾則需要投放到分類垃圾桶內。對于這2類垃圾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上門收集與分類投放相結合的方式。
“賣廢品”部分:廢品回收是物資回收公司的一種商業行為,通過廢舊物資的市場價差,贏取經營利潤。因此他們關注的是廢品的市場價格和收購成本,按市場規律辦事,利厚的收購,利薄的不收購。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市民都感覺“賣廢品”比較麻煩,如缺少回收網點、回收網點設置較遠、回收人員“缺斤短兩”進行蒙蔽等。實現垃圾分類需要提高廢品回收的方便程度,讓廢品回收變為一種服務。對廢品回收公司實行市場準入制度,逐步提高進入市場的門檻,規范廢品回收市場,建立完善廢品回收網絡。通過網點輻射,提供人性化服務,如采用電話上門服務、黑板留言上門服務等方式,使得廢品回收方式變得簡單方便,使市民輕松地得到實惠,大大提高市民參與的積極性。
分類投放部分:加大分類垃圾桶的設置,在居民區、辦公樓、公共場所設置分類收集容器,科學選取擺放位置,方便市民投放。在分類垃圾桶上粘貼統一的分類收集標志,在小區內、公共報刊欄內張貼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海報,并組織保潔人員、環保志愿者對市民開展垃圾分類投放指導工作,逐步提高市民的參與率和正確投放率,讓市民正確地、自覺地進行分類投放。
4.1.4垃圾分類要在經濟上區別對待
目前我國的垃圾收費制度并不完善,垃圾產多產少一個樣,分與不分一個樣。這樣的收費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要逐步體現“誰污染,誰治理”原則,按照垃圾的產生量收費。通過經濟手段促進垃圾分類,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4.2垃圾中期分類運輸階段的實施建議
垃圾實施過程控制,進行分類運輸。對已經推行垃圾分類的單位和小區,一定要加大分類運輸車的投入,實行分類運輸。如果不能實行分類運輸,那就失去了垃圾分類的意義。例如在有些小區,市民對垃圾進行了分類投放,但是在清運過程中三輪車又將分類的垃圾混合到一起,不僅使市民前期的分類工作成為無用功,而且會嚴重打擊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
4.3垃圾后期分類處理階段的實施建議
4.3.1對垃圾回收處理單位給予經濟和政策優惠
對進行垃圾回收處理的單位,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和經濟補貼,如優先選址、實施減免稅收、補貼垃圾處理費用等。在企業成長初期,產品進入市場并得到認可需要一定時間。政府為再生資源產品牽線搭橋,幫助企業尋找產品出路,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市場的形成。
4.3.2加大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力度
進一步加強環衛領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力度,建立一支從事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專業隊伍,形成對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的科技支撐,為垃圾分類綜合利用提供技術保障,從而實現垃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
4.3.3將垃圾分類產生的經濟效益用于垃圾分類
實施垃圾分類可以節約自然資源、降低生產成本,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好處不能只停留在宣傳上,而是要將產生的經濟效益回饋到垃圾分類工作中。搭建垃圾分類的循環經濟鏈條,讓政府和企業都參與到垃圾分類中,推進市場化運作,形成運作企業化、監管政府化的有效運行模式。一方面進行必要的硬件設施配備,如分類垃圾桶、分類回收車等;另一方面讓參與垃圾分類的群眾得到實惠,如對一些垃圾資源進行有償回收。另外,還可以設立一定的科研基金用于研究垃圾處理技術。
4.3.4鼓勵企業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
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是企業參與環保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是企業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重要體現。回收的物品不僅能夠為企業提供產品原材料,使物資可以循環利用,而且能夠降低產品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政府可以對參與產品回收的企業給予獎勵,鼓勵他們進行廢舊產品回收,并逐步通過立法要求企業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實行“誰生產,誰處理”的原則。
5結束語
在垃圾分類收集推進過程中,堅持以“政府倡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為原則[2],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如政府主管部門、媒體、環衛部門、街道辦事處、小區、物業公司、居委會、物資回收公司、科研單位和個人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用政策、經濟手段推進垃圾分類,搭建垃圾分類經濟鏈條,形成“前期分類收集、中期分類運輸、后期分類處理”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使垃圾分類走上企業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CJJ/T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沈佳璐,陳季華,劉芳.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運行模式的探討[J].環境衛生工程,2005,13(6):25-27.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