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除雪不應是“事后諸葛亮”
經過初步調查,春運期間撒落高速公路的千噸融雪劑是此次水源污染的禍首。由于工業鹽多含有亞硝酸,人飲用后會出現慢性中毒,如果量大可以致人死亡。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路面工業鹽融化后,隨雪水流淌,可能會促使土壤鹽堿化,污染地下水,破壞植被,甚至危害人體,在人口居住密集區,工業鹽除雪融冰應慎用。
事后諸葛亮。作為專業人員不可能不知道工業鹽的“副作用”,為何在撒鹽融雪前沒有提出來?也許,在雪冰封路之際,千方百計保證交通的暢通是壓倒一切的工作,在那個節骨眼上疾病防控部門與環保部門“說不上話”,或者有關決策者“聽不進去”;也許在關鍵的、特殊的時期里,相關部門都如履薄冰,遵循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
暴雪期間也聽到一些專家的提醒。據1月19日《華商報》報道,“融雪劑還是應當慎重使用。”專家稱,目前我國已有城市采用“無氯融雪劑”,但由于其價格要比含氯融雪劑高出10倍,難以全面推廣。
在抗災的時候,還是要考慮環保的問題,不能以犧牲環境抗擊災難,然后又要花更大的代價去治理被污染了的環境,給本來就已經困難的災區雪上加霜。
據悉,貴陽市開陽縣考慮到撒工業鹽融化積冰時,有可能會污染水土,該縣通過全城動員的辦法,來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保除冰”清除行動,沒有在城區道路上撒工業鹽,而是采用鏟子加錘子消除道路結冰“土辦法”。類似的“土辦法”在其他雪災地區也有很多。這些“土辦法”融雪卻包含了環保意識與科學發展的理念。
融雪劑成水源污染禍首敲響了警鐘,不僅僅是環保的警鐘,更是科學抗擊雪災的警鐘,也是處理突發災害應急機制不盡完善的警鐘。清積雪應多考慮環保的呼聲不是今天才有人喊出,為何一些地方的有關部門沒聽到?融雪劑成水源污染禍首應該發揮出強大的警示作用,讓人們能從中吸取教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