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級工藝的運行機理
1.A級對BOD、COD和SS的去除
實際上AB工藝是由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構成的處理系統。城市居民連續不斷地排泄細菌,其中約5-10%的細菌能在好氧/兼性厭氧條件下存活和增殖。在排水管網中發生細菌的增殖、適應和選擇等生物學過程,使原污水中出現生命力旺盛、能適應原污水環境的微生物群落。因此,城市污水實質上是污染物和微生物群體的共存體。在AB工藝的A級中充分利用了原污水中存在的生物動力學潛力。污水處理試驗中觀測到的現象表明,A級對BOD和COD的去除不是以細菌的快速增殖降解作用為主,而是以細菌的絮凝吸附作用為主。靜態試驗表明原污水中存在大量已適應原污水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具有自發絮凝性。當它們進入A級曝氣池后,在A級內原有菌膠團的誘導促進下很快絮凝在一起,絮凝物結構與菌膠團類似,絮凝的同時絮凝物與原有的菌膠團結合在一起,成為A級污泥的組成部分,并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和極好的沉降性能。被絮凝的微生物量與A級污泥濃度有關,污泥濃度低于1g/L時,絮凝效果差。與絮凝吸附發生的同時,微生物出現程度有限的增殖,這種增殖可能與A級污泥的促絮凝作用(或物質)的產生有關。根據泰安市污水處理試驗,進水中以SS形式表達的微生物量按150mg/L計,A級出水微生物量為70mg/L。那么A級中由進水微生物形成的污泥濃度Xi可按下式計算:
Xi=Q△SQc /V
式中:Q——進水流量;
Qc ——A級的泥齡;
△S——A級截留的微生物量;
V——A級曝氣池體積。
將各項數據代入上式:
Xi=4L/h×80mg/L×10h/2L =1600mg/L。
A級的實際污泥濃度為2000mg/L,也就是說A級污泥中進水微生物占80%左右,僅20%左右由增殖作用產生。因此,A級中絮凝去除占A級BOD去除的65%左右,吸附和增殖導致的去除約占35%。增殖作用去除的BOD基本上是溶解性BOD。
2.A級對難降解物質的去除
當進水是城市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混合水或只是工業廢水時,污水中往往含有許多難降解物質,比如多環芳香族的化合物、鹵代烴。若完全用好氧方法處理,不僅消耗大量氧氣,而且BOD去除往往達不到所要求的指標。當進水中難降解物質含量高時,A級實行缺氧運行,在這種情況下,A級中的一部分微生物能通過厭氧消化和不完全氧化等方式把BOD 5 檢測不出、COD可以檢測出的難降解有機物轉化成BOD 5 易檢出的易降解有機物,這種轉化在好氧條件下往往難以實現。
3.A級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A級中的微生物群體對有機污染物和毒物的沖擊負荷有顯著的緩沖能力,沖擊負荷停止后A級能很快地恢復正常,因此A級的存在使進水水質的變化、污染物和有毒物質的沖擊負荷不影響后續工藝的穩定運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