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FG”法應用于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
當前國內流行的污水處理工藝有曝氣法(常規活性污泥法)、AB法、氧化溝法、SBR法、A2/O法、A/O法、UNITANK法等這些工藝都是從活性污泥法派生出來的懸浮生物 處理法。現分述如下:
(1)普通曝氣法(常規活性污泥法):普通曝氣法是出現最早的工藝,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因為處理效果好,污泥負荷高,池溶積小,電耗省,但普通曝氣法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僅能滿足BOD5、CODcr、SS三項出水指標。
(2)SBR法(序批式);一般由一組四池組成輪換進水、曝氣、沉淀、撇水、靜置,本工藝原本是原始處理方法,在現代技術中,可理解為厭氧 (除磷)、好氧(去除BOD5及硝化)、缺氧(脫氮)、沉淀(去除SS)集于一座池子中,沉淀的污泥保留在池子中而省去污泥抽升回流工序。該方法使用于水量、水質排放均勻的工業廢水可省去調節池,節省投資。但對大型污水處理廠沒有優越性。
(3)氧化溝法:氧化溝實際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廢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環狀的曝氣渠道中不斷的循環流動,又有人稱其為“循環曝氣池”。原始氧化溝屬延時曝氣,不設初次沉淀池,污水達到硝化階段,污泥相應得到好氧處理,量少且熟化了,氧化溝用轉刷表面曝氣,管理簡單。原始氧化溝是間歇運轉,60年代發展為連續運轉,增設二次沉淀池的工藝,將曝氣和沉淀分開,繼而出現多種工藝。近代又增加了DE式、DT式,增加了前置厭氧區和后置沉淀池、回流系統,具備了脫氮除磷功能,電耗較大,經常運轉費用偏高。
(4)A2/O法:常用的脫氮除磷的工藝為A2/O(厭氧、缺氧、好氧)法。磷在厭氧區釋放,在好氧區吸收,達到除磷目的,污染物在好氧區被氧化降解,去除COD和BOD,同時在硝化菌作用下,有機氧轉化的氨氮繼轉化為亞硝酸氮和硝酸氮,含有硝酸氮的大量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區進行反硝化脫氮。污泥回流,污泥處理工作量大,節能差。
(5)AB法:即吸附和生物降解兩段生物處理法,一般不設初步沉淀池。A段為高負荷的生物吸附階段,即充分利用污水中的微生物(細菌),以生物吸附為主去除BOD,其運行狀態是以較高的污泥負荷在較短的曝氣時間內去除50%以上的有機物,B段則按常規性污泥法運行,污水經A段處理后,使進入B級的BOD濃度大幅度降低,不僅使達到硝化的時間大為縮短,從而減少了B段處理構筑物的容積,減少工程造價。常規AB法,TP去除率約50-70%,TN去除率約為30-40%,AB法適用處理高濃度有機污水,BOD值大約300-350mg/L。
(6)UNITANK法:此工藝是以活性污泥法為基礎的一種新工藝。特點是 將曝氣和沉淀組成一體的新工藝。將池子分成若干格,首末兩端交替曝氣和沉淀。該方法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