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長稱十二五將籌集超萬億元環保資金
18日,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第四屆環境與發展中國(國際)論壇”上表示:“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之內,中國將籌集萬億元以上的資金來搞環保,其中用于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就有753億元。”這一數字將超過我國“十一五”期間的環保投資。
周生賢還表示:“歡迎全世界的企業家、有識之士來中國,參與中國的環保事業的發展。”環保部將“為各種社會力量,包括國內力量和國外力量參與中國環境保護搭建平臺”。
國家商務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06年,向我國提供多雙邊無償援助的國家和聯合國機構累計提供援助資金約63億美元,實施合作項目超過2000個,涉及扶貧救災、環境保護、技術改造、農業發展等30多個領域。
周生賢稱,中國當前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發達國家在幾百年里出現的問題,中國在幾十年內都出現了。目前的環境問題帶有結構性、壓縮性、復合型等特點,治理的難度非常之大,環境保護的資金需求也十分巨大。
由于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等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與過去相比,未來國際社會對華援助的資金和技術有可能增加。
“我們都是聯合國的成員,我認為我們應該與中國開展合作。”聯合國駐中國總協調員、聯合國開發署代表馬和勵在18日的論壇上說。
歐盟駐華代表處大使賽日·安博(Serge ABOU)也表示:“我是代表歐盟的,我的到來主要是表示我們強烈的支持。支持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因為正是中國的努力,使得我們全球的人都受益。”
“如果發展中國家得不到技術支援,得不到資金支援,得不到相關的技術和相關的設備的話,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來解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原副秘書長卡卡海爾(Shafqat Kakakhel)說。
就全球范圍而言,發展中國家正在為發達國家的環境和資源成本埋單。國家環保部副部長潘岳此前表示:“中國的環境問題是世界的環境問題,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中國一家造成的。既然是大家的事兒,大家就得共同分擔,尤其是發達國家應該多分擔一些,使他們真正承擔起全球環境的責任。”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已與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建立并發展了在資金、技術與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環境基金(GEF)成員中獲得資助最多的國家。截至去年3月,我國共有48個國家級項目得到全球環境基金資助,共獲得贈款和贈款承諾5.17億美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