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的“迷你版”凈水裝置
為了賑災需要,四通環境要把這么大的設備變小。用水告急浙江水處理企業救災不忘創新把世界上最先進的凈水裝置改裝成“迷你版”。
6月4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侯雄飛宣布,災區已應急解決572萬人的飲水問題。其中,通過藥劑消毒、送水、安裝凈水設備,臨時解決211.65萬人用水。
臨時用水解困,浙江緊急調運礦泉水等物資,但災區群眾的長期用水怎么辦?浙江水處理企業迅速反應,救急不忘創新:一套套代表著國內最先進水平的水處理裝置,為適應賑災需要臨時改裝后,從東海沿岸跨過大半個中國,運到災區。
四川綿陽,安州駕校災民安置點。
每天清晨,小傅都會被廣播聲吵醒——要么是音樂,要么是用“椒鹽”(指四川口音的普通話)播報的通知。
在悶熱的帳篷里和3個同事擠了一夜,小傅的感覺還好。這個剛剛做爸爸的年輕人,雖然不能和女兒見面,但是他知道老婆孩子都安全,自己苦一點也沒什么。
掀開帳篷望去,這個容納了兩千人的安置點內,帳篷人家早就起床。在一排簡易的水龍頭下,男女老少刷牙漱口,或者正在洗衣服。順著水管找過去,是個集裝箱,水,就是從這里來的。
集裝箱里的機器,是一臺大型凈水裝置,從災區江河湖泊里抽上來的水,在這里經過超濾—反滲透凈化處理,每小時流出1噸,比桶裝的純凈水質量還要高。
兩個地方都有明顯的標志,洗臉用的,貼著“非飲用水”,集裝箱邊上,寫的是“可直接飲用”。早晚是用水的高峰,雖然是全自動化的機器,小傅他們還得緊盯著,怕出什么漏子。
志愿者一直留在災區教當地人怎么使用凈水裝置
如果不是這場大地震,小傅也許還在浙江湖州,他所在的是一家外資企業:陶氏旗下的浙江歐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5月16日,汶川人小傅飛回四川。5月18日,在余震不斷的災區,他成了一個漂亮女兒的爸爸。幾天之后,他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陶氏公司向災區捐贈兩臺大型凈水裝置,需要志愿者前往災區,負責安裝調試。沒有任何猶豫,他強烈要求參加。
陶氏的7位志愿者在接受了一天的應急救援培訓后,第二天飛往成都,和小傅在災區會合。5月30日上午,凈水裝置開始供水。
起初是沒有干凈的水喝,沒有放心的水可以用,現在安了一個機器,寫了“可直接飲用”,到底能不能喝?
在衛生部門宣布檢驗合格后,小傅他們不動聲色地走到水龍頭前,盛了一杯水。
漸漸地,盛水的人多起來,用上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器具——他們對水的渴望,常人根本無法想像。
在安置點生活的6000位災區群眾,現在已經習慣了每天用純凈水。他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其實這個裝置生產出來的水,水質非常高,這兩臺機器,是在運往別處的路上緊急返回的……
小傅至今還留在安縣。他們要等到教會了當地人操作和使用凈水裝置,才會回來。
兩天兩夜攻關最先進的凈水裝置變身
6月4日中午,湖州經濟開發區。
浙北的風很大,一陣陣地撲進四通環境公司的廠房,蓋住了老潘的湖州話。這位熱情的公司執行總裁,更像一個老工人,講到設備,卻又有科學家般的嚴謹。
繼相隔不遠的歐美環境公司向災區援助兩套凈水裝置后,“湖州水處理板塊”中的企業也相繼行動,在6月20日以前,向廣元災區無償援助7套水處理設備,以期保障4萬民眾用水安全。
老潘所在的四通環境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為了這三套援助的設備,我們啟用了一幢臨時廠房。”老潘站在一個正在噴漆的鋼架中間,一邊比劃一邊說道。
這還算是小事情。
在此之前,老潘帶領一個團隊,連續兩個通宵攻關,硬是把平常用在熱電廠和藥廠的龐大凈水裝置,改到了只有1/5大小。這個“應急飲用水系統”專門為災區用水改形設計,大概3米長,2米寬。“這樣的話,就可以裝在車上移動了,到哪里去都可以。”
外形改小了,技術可不含糊,應急飲用水項目可是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這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了,叫做超濾—反滲透膜結合臭氧殺菌技術”,老潘很自信地說。按照設計要求,四通提供的三套凈水裝置,每套每天可以生產20-30噸優質飲用水,“1萬多人用沒問題”。
一切為了災區考慮!老潘對自己的設計很得意:他在裝置的出水口下面安了個抽屜,用來盛接灑出的水。“災區缺水,有水了更要珍惜,也要防止浪費啊。”
跑到水利部要求生產任務工人都累得流鼻血了
5月29日23:00,大雨。經過5個小時艱難跋涉,紹興蘭海公司的小伙子們帶著兩套趕制出來的應急凈水器,到達大渡河邊的漢源。
在同一時間,汶川、青川、漢源、理縣,50套蘭海制造的應急凈水器,也分發到帳篷醫院、帳篷學校。
10萬人的生活用水當即得到緩解。
這50套凈水器,是蘭海環保公司董事長羅其海跑到水利部,爭取來的生產任務。“水利部在全國一共指定了5家生產單位,紹興蘭海是浙江省惟一的一家。”
由于災區群眾人數多,安置點分散,水利部要求蘭海生產出小型的便捷式可移動水處理設備。按照平時的進度,50臺機器需要一個多月才能完成,但水利部的要求只有6天。“我們24小時開工,有的員工都累得流鼻血了!”
第一批剛在災區突擊安裝完成,6月2日下午,四川阿壩州水利局負責人打來電話,要求蘭海提供1萬套凈水設備緊急增援。
“阿壩州有不少安置點在半山腰上,像之前生產的這些設備重量達800公斤,運送不方便。”羅其海說,蘭海又請15位專家共同攻關,在短短5天時間內設計出了家用微型凈水設備,“現在正開足馬力加快生產”。
5公斤重的家用凈水設備,是專門針對地震災區生產出來的“迷你版”,“不用電,渾濁的水進入設備處理后,就能流出干凈水來,水質達到普通自來水標準。”
為災區數百萬人飲水安全出力浙江企業責無旁貸
在這場保障災區人民安全用水的行動中,我們發現了不少浙江企業的身影,它們背后是有力的技術、市場支撐——浙江是全國水處理中心,研發、生產水平都處于領先地位。
作為環保產業的一部分,水處理行業創造的產值還沒有被納入統計范圍,我們所能得到的,也只是個大概數字。
“浙江環保產業排名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江蘇。從協會的會員單位來看,去年產值達到134億元,水處理行業創造的產值保守估計有80億元。”昨天,浙江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周廣明介紹。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飲水機行業。
浙江飲水機行業協會秘書長應增禾說,浙江是我國飲水機主產區,占據70%的市場份額。協會的成員單位,目前年產量達到2800萬臺,年產值達到42億元。他們通過援助災區的方式,也來了次集體實力的展示。
無論是大型的水處理裝置,還是迷你凈水器,這些“浙江制造”,現在和未來,都始終不渝地在為數百萬災區人民提供安全、潔凈、放心的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