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混凝劑投加量自動控制方式研究進展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供水水質要求越來越高,凈水廠面臨著提高工藝水平,提高水質、水量的要。在凈水廠各生產工藝中混凝投藥是最重要的一環,在這一環節中向經過初步處理過的原水中投加適量混凝劑,使原水中膠態顆粒在混凝劑的作用下脫穩并和其他微粒形成絮狀體。在實際生產中必須保證混凝劑的適量添加,才能保證這一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的正常運行。而混凝劑是由混凝劑配制系統提供的。因此混凝劑配制系統的工作穩定性及混凝劑濃度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出廠水質量技術指標的好壞。隨著混凝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步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混凝控制技術。
1現場模擬試驗法
采用現場模擬裝置來確定和控制投藥量是較簡 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模擬裝置是斜管沉淀器、過濾器或兩者并用。當原水濁度較低時,常用模擬過濾器(直徑一般為100ram左右);當原水濁度較高時,可用斜管沉淀器或者沉淀器和過濾器串聯使用。采用過濾器的方法是:由水廠混合后的水中引出少量水樣,連續進入過濾器,連續測定過濾器出水濁度,由此判斷投藥量是否適當,然后反饋于生產進行投藥量的調控。
由于是連續檢測且檢測時間較短(一般約十幾分鐘完成),故能用于水廠混凝劑投加的自動控制系統。不過,此法仍存在反饋滯后現象,只是滯后時間較短。此外,模擬裝置與生產設備畢竟存在一定差別。但與實驗室試驗相比,更接近于生產實際情況。目前我國水廠已采用模擬裝置實現加藥自動控制。
2燒杯試驗法
燒杯試驗法具有方便、靈活、簡單、設備投入少的特點,因而目前在我國的一些水廠(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廠)中被廣泛采用。這種方法的試驗結果只對 取樣瞬間水質有代表性,確定的混凝劑量存在不連續性和滯后性問題。因此,適宜作為評價混凝劑投量的輔助手段,而不適宜用于混凝投藥的在線實時控制。
3數學模型法
數學模型法是以若干原水水質參數(如濁度、pH、水溫、堿度等)及水量參數為變量,建立其與投藥量之間的相關函數,即數學模型。在水處理中,最好采用前饋和后饋相結合的控制模型。前饋數學模型應選擇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參數作為變量,例如原水濁度、pH、水溫、堿度、溶解氧及水量等。前饋控制確定一個給出量,然后以沉淀池出水濁度作為后饋信號來調節前饋給出量。由前饋給出量和后饋調節量就可獲得最佳劑量。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06211344545796.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