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討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及途徑
摘 要:由于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資源和能源的需求量空前提高,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所以供水工程成為各地區發展建設中的重要配套項目。現代化水廠的建設除了要提高供水水質,在建設管理中優化水廠布局,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障人民健康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水廠建設中要做好環境保護,防止生態破壞和環境惡化。
關鍵詞:水廠建設; 環境保護; 必要性; 途徑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內容,但是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而來的是人們為了獲取眼前的既得利益付出的環境代價:全球變暖、土地荒漠化、物種減少、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垃圾污染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水資源也受到了嚴重污染,水廠的建設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供水水質,保證人們的生活用水,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如果水廠建設中沒有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很有可能導致二次污染甚至循環污染,導致原本沒受污染的水資源被污染了,所以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十分必要。
一、 水廠建設的選址和施工中注意的問題
(一)水廠的選址
水廠建設首要的關鍵一步是選擇水廠建設的位置,也可以說是對于水源的選取。水源的選取應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和比較。盡可能做到收集距城區10 km 以內的水源資料,包括河水、水庫水、地下潛水、深層水等。另外還要對地質構造、水流量變化、地下水勘察及水質化驗等水文資料進行調查。根據現有資料,再結合實地考察,分類計算可供提取的地表水量和地下水量,并分析水質的優劣。選址要綜合考慮水源條件和地質條件。
(二)水廠施工
首先要成立專項小組,配備各專業技術人員,各司其職,從工程開工一直系統地管理好各個環節。其次,嚴格按照規范、圖紙以及國家、省、市相關文件和施工圖紙要求管理施工工作。再次,加強管理監理單位,調動監理積極性,盡量發揮其積極作用。第四,采用科技手段加強工程質量管理。最后,要注意施工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
二、 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一)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是自然條件的客觀要求
前面已經說道了,水廠的選址要在水源地,在沒有污染或者污染較小的天然的環境中,這是保證水源清潔的前提,在相對完整的自然條件下進行人為的工程建設,那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的平衡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人為破壞。而且水源地的自然環境條件相對比較脆弱,更容易遭到破壞,隨意在施工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更加重要。
(二)水廠建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人們生活質量的保證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可以說,水的質量決定著生命的質量。如果水廠建設中不注意環境保護工作,那么在水廠運營時肯定會出現一系列影響水凈化和處理的問題,水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那人們的生活水平從哪兒得到保證呢?因此,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人們生活質量要求的必然選擇,水廠的環境保護做到位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保障。
(三)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是在基礎上協調經濟和環境的發展
環保部門推動生態經濟和綠色經濟,目的在于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環境問題。水廠建設關系到的不僅僅是人民生活用水的質量,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在發展中踐行和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都十分重視我國國家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江澤民主席、溫家寶總理、曾培炎副總理都對發展綠色經濟做出了重要指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為我國發展綠色經濟指明了方向。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就是在基層,在細節上踐行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協調處理好經濟和環境發展的關系,做到經濟和社會、環境和人類和諧發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表現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然后我們在看到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為了經濟發展而付出了沉重隧道環境代價: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水資源破壞嚴重,湖泊面積減少,黃河斷流;物種減少,濕地破壞;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量的粗放經濟增長導致資源枯竭……所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目前的唯一正確道路。水廠建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走可持續發展戰略,循環經濟戰略的一個方面,一種手段,是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表現,一種實踐。
三、 水廠建設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實現途徑
(一) 加強對水廠建設中的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教育
要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統一環保思想,加強對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引導工作人員的生產行為,提高員工在工作上和意識上的能動性,實現環境保護目標。要進一步加強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通過環保教育影響員工思想、情感,在思想上環境保護意識,真正實現水廠建設做好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張貼宣傳海報,抓好個人典型,以一個先進典型帶動全體發展,全民環保。
(二) 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環保工作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政府管環保、社會辦環保”理念和“實事求是、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的原則,建立有效機制,完善監管機制,堅持如下基本原則:
1.堅持協調發展,實現互惠共贏。
要正確處理好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在建設中落實保護,在運行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堅持保護,堅持安全生產、清潔生產,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持續發展。
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按照“不多破壞,增強恢復”的要求,嚴格環境準入原則,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在建設中解決環境歷史遺留問題,嚴控污染總量,落實改變先污染后治理或者邊污染邊治理的老狀況。
3.堅持強化法治,進行綜合治理。
制定完善環境保護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和政府規章。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和環境執法。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環境保護。
4.要注重分類指導,突出重點難點。
因地制宜、分區規劃,對水廠不同的功能區進行區別的
保護。統籌區域發展和保護,分階段分狀況解決不同的環境問題。另外還要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功能區的環境問題,保證環境質量。
5.要堅持依靠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全面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提升對環境保護的支撐能力,以技術創新促進水廠建設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在建設中投入污染治理設施,建立多冗化環保投入機制完善相應環保制度,制定環保制度。
參考文獻:
[1] 趑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擴的共生策略研究[刀.鄭州大學碩士學住論文.2007.
[2] 王輝.鄭祥民,劉飛.不同行為主體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努力途徑[J].環境保護,2000,(51):54—60.
[3]《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C2005 J39號).
[4] 李愛貞.生態環境保護概論(第二版) [M].氣象出版社。2005.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