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目前,水土流失問題一直是我國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農業生產,使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干旱以及洪澇災害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嚴重的影響了我國水利、電力與交通等設施的安全運行,不僅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障礙,而且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點,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水土流失問題的預防與治理措施。
關鍵詞: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是伴隨著漫長的大地構造建設運動和生生不息的人類活動長期存在且不斷變化的。是在自然力與人類社會不合理的經營活動的作用下,加速了水土資源質量和數量的污染、侵蝕、破壞,造成水土資源自然生產力的下降或喪失,危害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部現象。
我國的每一個省份或者地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問題,水土流失的分布較為廣泛,強度也比較大,其危害的嚴重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水土流失已成為我國的重大環境問題。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以及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對我國水土流失原因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討。
1 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點
1.1水土流失的原因
我國是世界黃土分布面積最廣泛的國家,山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的 2/3,山地丘陵和黃土地區地形起伏,黃土或松散的風化殼在缺乏植被保護的情況下極容易發生侵蝕。加之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這種特殊的地質地貌條件和氣候條件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然而,除了自然地理氣候變遷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人類不合理的經營生產。為了滿足我國眾多人口的生活生產需要,忽視因地制宜的農林牧綜合發展,對土地進行掠奪性開墾,過度砍伐森林,最終導致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
1.2水土流失的特點
(1)水土流失面積大,分布范圍廣。我國的水蝕區水土流失面積138萬km2,我國水土流失不僅廣泛發生在農村地區,也發生在城鎮和工礦區,幾乎每個流域、每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都有。
(2)水土流失強度大,侵蝕嚴重區比例高。我國年均土壤侵蝕總量為 45.2億t,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3400多噸/(平方公里·年),部分區域侵蝕模數甚至超過3萬噸/(平方公里·年),侵蝕強度遠高于土壤容許流失量。與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土壤侵蝕較為嚴重的國家相比,我國水土流失更為嚴重。
(3)水土流失成因復雜, 區域差異明顯。我國東北黑土區、北方土石山區、黃土高原區、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南巖溶石漠化區、南方紅壤區等各區域的自然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差異較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產生的危害、治理的重點各有不同。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嚴重的水土流失給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帶來多方面的危害。水土流失導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水土流失將導致土壤的退化,使土層變薄,降低土壤肥力,降低生產力,進而造成土地耕地面積減少,加劇土地荒漠化。
(2)水土流失使水資源受到破壞,減少含蓄量,增加泥沙淤積,加劇干旱和洪澇災害。導致環境承受和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的下降,在同樣降雨條件下,增大了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還使得許多水庫因為嚴重的淤積,使灌溉發電效益大幅度下降。
(3)惡化生態環境,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加劇貧困程度。水土流失地區的人們長期生活在貧困中難于擺脫被動的局面,貧困又加劇著水土流失,導致了水土流失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惡性循環的模式。
(4)加重面源污染,使飲用水的安全受到威脅。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載體,在輸送大量泥沙的同時還攜帶了重金屬、化肥、農藥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為水體的富營養化提供物質,增大水體的渾濁度 目前,我國許多水庫以及多數湖泊都面臨著水體富營養化的威脅,水土流失更加直接的影響就是使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加劇,對飲用水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3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面對我國日益減少的土地以及越來越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應加強對水土保持的管理,把水土保持法宣傳好、貫徹好,把水土保持納入法制軌道是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需要,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下提出了解決我國水土流失問題的幾點措施。
3.1 完善我國水土保持的法律體系
我國各個地區的水利及水土保持部門必須加強對水土保持問題的研究,制定出積極有效的水土保持政策,將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規不斷的推進深化。就目前來看,各級水利及水土保持部門應該將2011年3月1日實施的《水土保持法》修訂版這項法律法規的作務實抓好,深入的將管理體制理順,不斷的強化各級行政部門的監管職責,通過對有關水土保持的各項規定的制定以及完善,將我國水土保持工作迅速的推展開來。
3.2 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修復能力
應發揮出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不僅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復,而且有助于水土流失的防治,發揮生態環境修復能力方法有:1)制定出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頒布有效的政策,不斷的調動起人民投入水土保持以及生態環境修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制定有關生態環境修復的規劃,將生態環境的目標、措施以及任務等明確化,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的順利展開;3)加強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修復的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認識,不斷的教育干部及管理人員轉變思想觀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4)加強效益的評價以及監測工作,建立起能夠真實的反映出生態環境修復的體系,為生態環境的修復提供合理且科學的理論依據。
3.3 強化水土保持意識
人類生存的根本就是水土資源,水土資源是富國強民以及興國安邦的重要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水土流失不僅僅是生態環境問題,更是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的極大制約。水土流失惡向循環局面的加劇,使貧困問題越來越突出,由此看來,水土的保持工作和人類的日常活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解決我國生態問題的關鍵環節。 所以,首先應該加強各級管理部門的水土保持意識,充分的明確防洪防災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當中水土保持所起的重要作用,嚴抓水土保持工作,層層落實水土保持工作。然后需要的是各級部門的積極配合,水土保持
是系統性的工作,這就要求各級單位以及各級管理部門攜起手來,參與到水土保持的工作當中。
3.4加強植樹造林工作和天然林的保護
森林是生態環境的主要保護者和調節者,但砍伐森林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因此要加強保護天然林的措施。利用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增加森林覆蓋率。同時要積極推進荒山承包,發展各種經濟林木,既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在實行退耕還林的過程中,由于各地執行的標準不一,加上政府給予退耕還林的補貼低,不能保證退耕還林的工作質量。因此,政府應針對各地的具體情況,提高退耕還林的補貼標準,使退耕還林工作落到實處,達到治理效果。此外水利設施老化的地方糧食產量很難提高,因此加大水利設施建設,不僅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澇災害,還能促進農業豐產豐收。
4結束語
總之,我國的水土流失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的迅速減少,干旱頻繁,糧食產量也隨之降低,制約著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加強對已經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的解決力度,對水土流失不嚴重的地區采取有效的預防及整治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水土流失問題,從而不斷地維護生態環境,實現我國有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發展。
參考文獻
[1]余坤勇,劉健,許章華等.基于RS林地退化監測技術[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1).
[2]楊楨,王向明.陜西省水土流失現狀及治理措施淺析[J].陜西水利,2011(06).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