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際強化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摘要:采用室內盆栽方式,研究了高羊茅對烴降解的影響,測定了土壤中烴的降解、微生物數量、熒光素二乙酸酯活性、過氧化氫酶活性及脫氫酶活性。結果表明,總石油烴在根際土壤體系比非根際土壤消失得更快。在試驗進行10周后,非根際與根際土壤總石油烴降解率分別為11.8%和27.4%.試驗過程中揮發的石油烴損失很少。根際土壤微生物平板計數及酶活性顯著高于非根際土壤。石油化合物對熒光素二乙酸酯水解具有顯著影響。相比無草被體系,種植有高羊茅的體系顯著增加了石油烴降解的一級速率常數。因比母體化合物降解緩慢,4種氧化態多環芳烴1-二氫苊酮、9-芴酮、蒽醌、苯并芴酮,在處理過程中濃度不斷增加,說明其是在處理過程中形成,并具有持久性。
關鍵詞:生物修復,高羊茅,過氧化氫酶,多環芳烴
石油開采、輸送、儲存等過程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泄露,造成土壤和水體的污染。在主要的產油國,因石油污染引起的生態破壞日益嚴重。土壤中的石油類污染物會隨著食物鏈進入到動物和人體,影響人們健康,尤其是多環芳烴(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畸和致突變效應,更顯治理石油污染的迫切性。傳統上治理石油污染土壤有多種方法,近20年來,又興起了一種新的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植物修復是利用植物來去除、控制環境污染物或使其無害化,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的生物技術,能加速土壤和沉積物中污染物的去除。國內外開展的實驗室、溫室以及現場試驗等諸多研究也表明,相比無種植體系,種植有合適植物的土壤體系能夠加快污染物的去除。
到目前為止,有關植物促進烴類污染物降解的研究多集中在多環芳烴,且多采用模型PAHs污染土壤。而實際中這種污染情況是少見的,多數烴類污染都是混合態的。某些烴類物質,尤其是多環芳烴,需要依靠共代謝基質的存在才能實現降解和礦化。此外,有關植物修復石油污染的某些過程及機制尚待深入系統地研究。原油中烴類物質種類繁多,尤其是多環芳烴種類豐富,因此以原油為模擬污染物進行的降解相比用純粹的多環芳烴更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以原油為污染物,分析植物根際促進石油烴降解的機制,追蹤代表性多環芳烴的降解與去向,建立適當的宏觀降解模型,以期為闡明石油類污染物在植物根際的各種行為以及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提供理論依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402271347598382.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