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的思考
摘要:根據浙江省實際,闡述了城市污水廠必須全面按照“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強化污泥處理與處置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關鍵詞:城市污水廠 污泥減量化 穩定化 無害化 資源化
浙江省隨著 工業 化與 現代 化建設步伐加快,為保護環境,為建設生態省,確保 社會 經濟 可持續 發展 的需要,近年來加快了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設。自2000年以來,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建成投產和試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共達35個,總的處理規模達340萬m3/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42.3%,35個污水廠所在地估算每天產生干泥量達1286噸,其中得到不同程度處理與處置的為544噸/日;計劃到2005年年底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成個數增加到55個,總的處理規模達440萬m3/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53.0%;到2007年年底,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個數增加到73個,總的處理規模為500萬m3/日,城市污水處理率為58%,到時全省實現縣縣建有污水處理廠。
我省城市污水廠建設與運行管理 歷史 較短,經驗不足,遇到不少新 問題 ,當前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建設滯后,運行管理經驗不足,污泥對環境帶來的二次污染情況較普遍。
一、必須按照 科學 發展觀全面指導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與處置建設與管理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 總結 ,是社會主義建設客觀 規律 的反映,也是各行各業必須共同遵循的準則。回憶我省近年來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歷史,凡是按照科學以展觀建設的工程,就能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工程的綜合效益好;凡是違背科學發展觀建設的,工程投資效益就不能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差,有的甚至起到“負面”作用。
城市污水廠污水處理與污泥處理及處置是兩個獨立的不同階段又相互緊密聯系的一個完整的體系。污水處理,是把城市原生污水通過“物化”處理與“生化”處理等措施,把原生污水中固相污染物質從污水中分離出來(被分離的污染物質稱為原生污泥)。污水經處理后的出水稱為“尾水”,達標后排放或回用。污泥處理是把含水率較高的原生污泥通過濃縮、脫水“減量”化處理,和后續通過“生化”處理,進一步減少污泥中有機物含量達到“穩定”化處理,上述兩個階段統稱為污泥處理,污泥處置是在上述污泥處理后,最終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由此可見,污水處理是搞好污泥處理與污泥處置的前提與基礎,而污泥處理與處置是污水處理的實現的最終目標的保證措施。這兩者缺一不可。一個完整的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污水處理工程、污泥處理處置工程必須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同步運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污水治理工程整體功能,達到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目的。
我省有些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設中,污泥處置工程沒有與整個治污工程做到同步建設,其原因有以下種種:有的城市是因為缺少排水專業規劃與污泥處理與處置專業規劃,因依據不足,工程初步設計缺乏污泥最終而必需的處置 內容 ;有的是由于資金緊張,處置工程“暫緩”安排建設。這樣,污水廠投產后污泥因得不到正常處置,造成污泥無序亂堆放,對環境帶來二次污染。有些城市污水廠保護環的功能在衰退,逆向轉入集中污染環境趨勢。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我們極不允許!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加快污泥處置配套工程建設,才能確保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整體效益達到充分發揮。
二、必須按照循環經濟增長模式全面按照“四化”要求強化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與處置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模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如何保證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健步增長發展,經濟增長模式必須由傳統的單向線型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直接排放)轉變成循環經濟模式(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利用,是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在城市污水廠污泥的處理處置過程中,全面執行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與處置的方式是循環經濟模式的體現。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我省有的城市污水廠污泥最終處置選擇了與水泥制品廠或制砧廠合作,把污泥作為建材產品的摻合料一起焚燒,最終生產出質量完全符合標準的建材產品同時還降低了生產成本。這種處置過程,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無機物(粘土),補充了當前水泥生產與制砧生產緊缺的泥源;同時充分利用了污泥中有機物(具有熱值)作為輔助燃料,減低了建材產品生產的煤耗量;由于焚燒溫度高達1200℃、污泥中病原體被徹底毀滅;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廢氣(如阿噁咽)被徹底分解,又無殘留灰渣,徹底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為建材生產廠提供了再生資源,降低建材產品的單位成本;根據市場經濟運作,污水廠還從中得到了應有的實惠。
有的城市污水廠污泥最終處置與制熱單位合作,利用污泥替代部分燃煤制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污泥通過焚燒達到了無害化處置、制熱單位由于獲得了污泥這一再生資源,緩解了當前燃煤供應緊張的局面,并降低了制熱生產成本。
有的城市把污水廠污泥經濃縮、脫水與適當堆放穩定處理作為農肥后用于苗圃、園林綠化,或土壤改良。
上述種種,按照“四化”要求對污水廠污泥進行處理與處置的,雖在我省城市污水廠中還是少數,但是它代表著一種發展的方向,不久將來必須會得到迅速普及。其原因是:
1、城市污水廠污泥是一種寶貴的再生資源。
從循環經濟觀點來看,“資源”這一概念是相對的。據報導 目前 全世界鋼產量的1/3、銅產量的1/2、紙制品1/3來自循環使用,有些發達國家在17個產業生產中,已經實現了水資源消耗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同樣,在城市污水廠污水處理過程本身來看,產生的污泥是一種廢棄物,但對后續綜合利用生產單位(如水泥生產、制砧、農用、土壤改良)來說是一種寶貴的再生資源,它具有普遍的使用價值。隨著 科技 進步與循環經濟模式推廣,城市污水廠污泥必然會得到廣泛利用。
2、從保護環境角度來看,城市污水廠污泥最終進行資源化處置,才能徹底消除污泥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環境。
3、從提高資源使用率角度來看,城市污水廠污泥資源化處置,是充分發揮了污泥這一再生資源使用價值,做到了物盡其用。
三、城市污水廠污泥全面執行“四化”處理與處置的對策
1、要進一步統一對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路線必須全面執行“四化”要求的認識。當前首要的 問題 是認識不統一,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是有些同志把城市污水廠污泥僅僅看作是一種廢棄物而不是資源。他們把有些地方污泥未進行處置歸罪于“污泥誤認為資源”、“過分強調了污泥資源化”,他們還主張污泥處理與處置最終目的應僅限于“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強調“資源化”不是最終目的。這種思維 方法 是把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對立起來。事實恰恰相反,按照循環 經濟 增長模式,應把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統一起來。我們主張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搞污泥綜合利用,同時也認為只有綜合利用,才能有效的徹底解決污泥對環境污染。我們相信,遵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依靠 社會 化生產大合作的形式,能找到有利于保護環境、安全實用、經濟合理污泥處理與處置辦法。
其二,是有的同志主張萬事不求人,不主張污泥處置與其它單位搞合作、搞聯營,其理由是這樣做不可靠、不正規,而自己單獨搞污泥處置既缺少資金、又缺乏技術力量,結果是污泥處置還遲遲不能上馬。這種想法與做法與社會化生產、有效的分工合作、組織集約型生產模式相違背的。事實上 企業 間進行有效合作,可相互取長補短,能快速提高整個社會生產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污泥處置采用社會化生產,加強企業間合作,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全面推行污泥“四化”處理與處置的技術路線。
2、要進一步制訂相關的污泥處置技術政策。
正確的技術政策是正確技術路線實施的保證。以往我國雖出臺了一系列技術政策,但尚欠完整。筆者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補充制訂有利于城市污水廠污泥全面執行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及處置的技術路線實施的相關技術政策。
(1)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切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的原則;
(2)污泥資源化利用方案必須通過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擇優選定,被選定方案有利于保護環境,污泥綜合利用做到安全實用、經濟合理,實施方便可行;
(3)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與處置設施應與污水處理設施做到同步建設、同步投產、同步運行。今后凡缺少污泥處理與處置的設施的污水治理工程不得通過竣工驗收,只有把污泥處理與處置設施補充完善了才能通過竣工驗收;
(4)要禁止污泥無序堆放,任意污染環境的行為;
(5)鑒于節約用地考慮,要盡量少用土地填埋處置技術;
(6)要大力提倡污泥綜合利用處置技術。根據不同條件要分別優先推廣污泥焚燒與建材化生產相結合的處置技術、污泥替代燃煤的處置技術、污泥生產復合肥料與土壤改良等綜合利用技術;
(7)建議政府對全面按“四化”要求,污泥處理的企業,在財政上給予必要支持,在稅收上給予一定減免優惠政策;
(8)要進一步補充制訂污泥質量評價標準。
3、建議各地政府與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城市污泥處理與處置工作的領導。
(1)要加強 科技 投入,不斷加強城市污泥處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 研究 ;
(2)要做到規劃先行,今后城市污水廠建設前必須先制訂有關城市排水專業規劃與污泥專業規劃;
(3)要明確污泥處理與處置的執法主體單位與執法監督單位,明確各自的職責分工。共同搞好污泥處理與處置工作;
(4)要主動協調、幫助污泥處理廠與其它相關企業聯合進行污泥資源化處置。應按企業化進行管理、按合同辦事,經濟方面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規律 運作,協作各方做到經濟合理負擔的原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