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河綜合整治規劃探析
摘要:本文以文渠河綜合整治規劃為例,闡述了城市內河綜合整治應考慮的諸要素,強調指出城市河流綜合整治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河道整治,需多專業配合與協作。
關鍵詞:綜合整治 規劃 河流 城市
一、前言
隨著 社會 經濟 的 發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城市環境面臨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可持續發展 問題 也愈來越沉重。在此背景下,城市河流除了給排水功能以外,它在保持城市生態平衡、調節區域微氣候、塑造城市景觀、營造宜人的濱水空間、傳承 歷史 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步被人們認識和發掘。因此對城市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充分發揮河流綜合功能,已成為城市政府越來越迫切的任務之一。本文即以文渠河綜合整治規劃為例,闡述城市內河綜合整治所需考慮的主要因素及具體做法,請廣大讀者斧正。
二、文渠河概述
㈠ 基本情況
文渠河位于清浦區境內,西起西水關,蜿蜒穿越老城區,東至青隆橋東側,折向南匯入清安河,河長6.12m,流域面積5.08km2,是清安河一條重要支流。另外文渠河有一條重要支流外城河西起西小閘,東至五四閘,全長2.15km。這兩條河流承泄清浦區老城區及東風片區雨澇水,聯系著里運河、清晏園、楚秀園等重要景點,在城區排水系統和綠地景觀系統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㈡ 存在主要問題
⑴ 河道排澇標準低
該河道匯水面積大,排澇任務重,但是由于河道長期沒有徹底清淤、清障,致使河道淤塞嚴重,過水斷面縮窄,排水能力下降。同時由于文渠河自排能力受清安河穿運河排水能力限制,當入海水道行洪時,將喪失自排能力,而現有的幾座泵站抽排能力(只有12.8m2/s)又不足。因此無論是自排還是抽排能力均不能滿足老城區及東風片的排水需要,排水能力亟待提高。
⑵ 兩岸建設無序
沿岸建筑密度大,雜亂無章,沿線單位和個人侵占河道違章搭建現象十分普遍,致使 交通 不便,河道縮窄,環境衛生條件差,是臟亂差的典型地區。
⑶ 河流污染嚴重
文渠河不但是條排澇河道,還是納污河,沿線兩岸污水均直接排入河道,向河內傾倒垃圾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導致河水發黑變臭,環境惡化,嚴重 影響 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這與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特別是與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創”的要求極不相適應,因此對文渠河進行綜合整治是十分必要、勢在必行的。
二、整治范圍
文渠河(西水關-清安河)段、外城河(西小閘-五四閘段)河道及其兩岸一定范圍,作為整治范圍。
三、綜合整治規劃的原則和目標
㈠ 整治原則
1、治水、治污、治環境同時并舉,綜合整治的原則;
2、延續性的原則,保持濱水空間與城市整體空間結構的聯結,保護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
3、親水性的原則,積極營造可接近的濱水空間,促進人與 自然 的融合;
4、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改善水環境,加強兩岸綠化,充分發揮河流在保持生態平衡、調節區域微氣候等方面的綜合功能。
5、保障全線、突出重點的原則。
㈡ 整治目標
1、將文渠河排澇標準提高至二十年一遇的水平。
2、控制污染、提高水質、改善環境。
3、創造怡人的綠水空間和良好的人居環境,使之成為城市的一個新的靚點。
4、進一步突出文渠河在城市綠地景觀系統中紐帶作用,促進城市開放空間和綠地系統的發展。
四、綜合整治規劃
㈠ 河道整治規劃
規劃按二十年一遇的排澇標準對河道進行清淤、疏浚、護砌,改造阻水橋涵,擴大過水斷面,同時對高家巷泵站、內衣泵站、東風二站進行擴容改造,全面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
㈡ 截污、換水規劃
規劃在文渠河兩岸及外城河南岸鋪設截流管道對排向文渠、外城河的合流制管道進行截流,并輸送至清晏小區污水提升泵站和人民南路市政污水管道。遠期隨舊城改造進行徹底分流,截流管道作為污水管使用,同時在西小閘泵站西側增設換水涵洞,將水質較好的里運河水引入文渠河、外城河進行換水。通過截污、清淤、換水同時并舉,將臭水溝變為清水河。
㈢ 河流兩岸環藝設計
文渠河、外城河聯接著里運河風光帶、清晏園、楚秀園,是老城區重要的生態景觀軸線,因此要把對兩岸的綠化、美化作為本次綜合整治的十分重要的 內容 。
1、沿河兩岸環藝設計指導思想
⑴準確地把握兩河 歷史 文化特性和綜合環境狀況,通過景觀塑造,再現兩河歷史風貌,同時適應當代生活,喚起廣大市民的保護意識。
⑵突出親水性和可達性,營造良好的濱水空間,強化里運河風光帶、清晏園、楚秀園等城市綠地景觀系統之間的有機聯系。
⑶緊密結合現狀特點,使景觀實現具有可行性和穩定性。
2、設計手法及景觀定性
⑴針對兩河的歷史文化特點,采用相應的元素造景,營造文渠河生活化岸線,外城河生態化岸線風光。
⑵結合周邊環境特點,組織利用空間,既統一全線,又突出重點,使沿線景觀具有擴展變化性。
3、內容詳述
⑴ 外城河
保留原有樹木,針對各地段特點,充實不同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營造生態化線景觀。從西小閘泵站沿淮中西操場至環城東路的東水關一線。規劃分為三個基本段:
a、西小閘泵站-大慶路(環城路)
其北段,經綜合治理后,有一片沿河空地。規劃建設景觀林蔭道。以無患子為骨干喬木,適當點綴垂絲海棠、元寶楓。林中設游園步道及休息座椅,形成濃蔭如蓋的濱河景觀木地。改善電廠周圍的環境質量。南段受用地局限,在河兩側種植垂掛植物于駁岸頂面上,增加綠色氛圍。
b、淮中西操場-淮海南路段
沿河兩側設置兩條臨水步行道。步行道上種楓楊,南側依現有地形于建筑物墻隅裁植碧桃、垂絲海棠、夾竹桃、木芙蓉等一些景觀樹種;北側坡地中,在原有喬木下以 自然 式組團栽植一些垂絲海棠、紅楓、夾竹桃、迎春花等灌木,形成五彩繽紛的林蔭道,滿鋪書帶草作地被。
c、淮海南路-東水關
采用自然式護坡駁岸。于原有喬木林下植紫薇、木槿、櫻花等花灌木。水邊于護坡石隙之間植鳶尾。菖蒲等水生花卉。對岸楚秀園采用同樣的護坡形式,并充實景觀樹種火炬樹、碧桃、三角楓等,形成生態化河道景觀。
⑵ 文渠河
文渠河堤岸較低,易產生親水感,且兩岸多是密集的住宅。故而沿河兩岸以營造生活性景觀為主,體現人們倚河而居的樂趣。以淮海南路為界分為兩個基本段:
a、人民路-淮海路段
該段可綠化面積相對較多,空間富曲折變化,沿線多為新建小區。另有人民小學、市第二人民 醫院 兩個大單位,建筑已建成定型,景觀較好、人口密集。該段綠地設計以自然式園路貫穿,并靈活擴展變化出小鋪地,內設座椅、花壇等設施供市民游息。水邊設兩處生活碼頭和一處親水平臺,增加親水性,于親水平臺上塑人物居家生活雕塑。向市民展現文渠河昔日風光。
b、淮海南路-東水關
該段沿線建筑較零亂,且土地尚待開發建設。將該地段設計兩條臨水步行道,綠化設計以密林形式布置于人行道外,作為近期過渡形式,遮擋零亂的背景。臨水一側有序律地間植垂掛植物迎春、黃馨等柔化水岸線。水濱亦設置兩處生活碼頭和一處親水平臺。在省級文保單位周信芳故居西側規劃新辟一處綠地,設計成供戲曲愛好者活動的游園,內設林蔭廣場、小舞臺、臉譜 藝術 墻。
⑶ 橋及其它配套設施設計構想
目前 跨文渠河的橋及沿河欄桿外觀質量普遍不高,且陳舊不堪。有些橋孔比較小,加劇了河道淤塞。本次擬對文渠河的橋及沿河欄桿,進行整修翻新。根據其各自所處的位置特點,在滿足 交通 和排水功能的前提下,使其外觀色彩、尺寸具有一定的觀賞特性和生活化風格,同整體格調保持一致。
⑷ 亮化及其它設施
沿兩河岸線設計中桿燈照明,有景點地段布置草坪燈,并布置座椅、座凳、果殼箱等設施增加沿河綠地的游息功能。原有的架空線路一律改建至地下。
五、結束語
上述實例說明,城市內河綜合整治與傳統意義上的河道整治已完全不同,河流的功能被擴展了,因此河流整治所要考慮的因素也大大增加了,涉及到水利、生態環境、園林景觀、城市設計等諸多方面,因此需要采用立體化的設計,多專業配合與協作,從而達到城市內河多功能利用的目的,增強城市的整體功能,促進城市可持續 發展 。
參考 文獻 (References)
1、王建國.城市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張庭偉.濱水地區規劃和開發.城市規劃,1999(2)
3、黃翼.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要素.城市規劃,2002(10)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