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水庫水域污染防治與發展趨勢
摘要:為了調查青山水庫的水環境質量狀況,對水庫的水質、底質、水生生物及所處的流域污染源進行了監測 分析 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由于上游的大量 工業 廢水、生活污水排入、及 旅游 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上沿岸農業地表徑流及冬季庫區生物的不合理捕撈。導致庫水已達到富營養化水平。本文對其水庫防治工作及水庫 發展 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水環境 調查 評價 水化
青山水庫是臨安境內一大型人工水庫,它的主要功能的防洪、飲用、農業灌溉、水產養殖、發電以及景觀娛樂等。近幾年來,由于臨安工業的快速發展和不合理的資源開發,以及城市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導致水庫水質有不斷惡化的趨勢,特別是富營養化 問題 嚴重。根據調查近幾年水庫有較多“水化”現象發生。因此,青山水庫污染防治及發展趨勢調查對改善庫水水質,合理利用青山水庫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1、 環境概況
青山水庫位于杭州市臨安境內南苕溪下游,水庫始建于1964年,總庫容2.15*108 m3集水面積603km2,水面積20.2km2壩高24.1m,上游南苕溪發源于東天目山,由北向東南貫穿臨安市、先后接納南溪、潘溪、馬溪、綿溪、橫溪、靈溪6條主支流,平均流量為4.82m3/s,多年水文監測數據表明,南苕溪上游年徑流量多年平均為:1.88億立方米,4—9 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2.5%。而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7.3%,20%保證率偏豐水年徑流量為2.60億立方米,95%保證率枯水年徑流量為1.03億立方米。
流域地形多為低山丘陵,地勢由西東南傾斜,土壤氮、磷含量中等偏低,呈現弱酸性,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為15.8OC,年平均降雨量1432.6mm。水庫所處流域是臨安市人口相對集中; 政治 、 經濟 、文化、商業、和旅游等第三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
由于南苕溪在汛期,水流量大,上游大量泥沙被洪水沖至青山水庫。水庫的緩沖作用,使泥沙沉積在底部,所以青山庫質以泥沙為主。通過調查,在綿、靈溪入口處底質還為黑色於泥。水庫底棲動物群落主要由寡毛類和搖蚊幼蟲組成,軟體動物稀少,水生高等植物也較少,但是浮游生物較多。
2、 流域污染源調查
2.1 城市生活污水污染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臨安市建成區面積日益擴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現錦城鎮范圍建城區面積約8萬平方米,人口約為8萬。城市人口增長,使城市污水排放量也人為增加。據調查,臨安市生活污水日排放量在4萬噸左右,至今城市生活污水還未經處理排入青山庫(污水處理第一期工程正在調試。)若以CODcr0.06公斤/人每天、TN0.01公斤/人每天、TP0.002公斤/人每天 計算 ,臨安市城市城市污染物日產生量為CODcr4.8噸、TN0.8噸、TP0.16噸。根據城市規劃預計到2010年臨安市人口將達到15萬,則2010年臨安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日排放量為CODcr9噸、TN1.5噸、TP0.3噸。這樣青山水庫納污負荷將進一步加大,青山水庫水質將會進一步惡化。
2.2 工業廢水污染
工業廢水是造成青山水庫污染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臨安市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工業污染源保持相對穩定,通過“一控雙達標工作”。工業污染污染物排放量比原來有所削減。根據排污申報統計2000年排入錦溪的工業污染源日排放廢水量約為31000噸,日排放CODcr約為5500公斤。排入靈溪的工業污染源日排放工業廢水約6600噸,日排放CODcr約為850公斤。排入青山水庫上游南苕溪的工業污染源日排放工業廢水約7000噸,日排放CODcr600公斤。直接或間接的排入青山污染源日工業廢水排放量總計約44600噸,日排放CODcr6950公斤。所以就工業污染對青山水庫造成 影響 來講,錦溪沿岸的工業污染源應該是重點防治對象。
2.3 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近幾年來臨安市農業穩定發展,特別是土特產品的種養殖業發展尤為訊速。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化肥使用量的大量增加。據農業面源調查統計,青山水庫上游南苕溪沿岸水田、旱地與園地化肥施用總量為7153.4噸/年。其中氮肥(以N計)為1672.7噸/年,磷肥(以P2O5計)為318.25噸/年;靈溪沿岸水田、旱地與園地化肥施用總量為3089噸/年,其中氮肥(以N計)為468.3噸/年,磷肥(以P2O5計)為68.25噸/年;錦溪沿岸水田、旱地化肥施用總量為2046.8噸/年,其中氮肥(以N計)為339.3噸/年,磷肥(以P2O5計)為91.5噸/年。化肥的元素使用與流失,特別是N、P元素的進入水體促使了青山水庫水體富營養化的加劇。
2.4 餐飲娛樂業的污染
青山水庫沿岸的餐飲娛樂業也是造成青山水庫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現今青山水庫沿岸賓館有近十家,日均排放廢水700噸左右,日排放CODcr70公斤。其次,娛樂的船只是造成油污染的重要原因。游客環境意識淺薄,也是對水庫水質破壞的一方面。固體廢棄物的投入,破壞了水體本身的結構,加重了水體自凈的承載負荷。
3、 水質調查結論
3.1 出入庫支流調查結果;
將PH、DO、高猛酸鹽指數、BOD5、NO—、—N、TP和非離子氨作為水質評價項目,對出、入庫各支流水質現狀進行評價,對監測點位 分析 ,水文站(Ⅵ類、出庫)長橋(Ⅵ類)琴山(Ⅵ類)均有TP超標,廟山腳(Ⅴ類)有TP、NO2—、—N、非離子氨超標。結果顯示:廟山腳水質(Ⅴ類)最差,達到污染五(Ⅴ)類程度。這與錦溪上游一些印染廠、及小化工廠將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污染有關。
3.2 庫區水質基本狀況
據資料顯示,1996~2000年庫水水體平均溫度為15.1oC,DO均值為11.4mg/L飽和平均值為134.2%。全年DO過飽和點次占總監測點次的68.75%、PH均值為8.47%(7.44~9.48%),夏季最高,冬季最低;SD均值為0.68m(0.30~1.40m)冬季水淺為捕魚季節,夏季水量充沛SD最大;TN均值為1.90mg/L,秋季最低(0.2mg/L),夏季最高。這可能與水庫中藻類和生物體的增殖、積累的關。TP全年峰值在春季,冬季最低。水溶性磷均值為0.008mg/L。高猛酸鹽指數均值為3.48mg/L,隨季節變化為春>夏>秋>冬。BOD5的變化 規律 與高猛酸鹽指數相似。
3.3 水質功能評價
將SD、DO、高錳酸鹽指數、 BOD5、TN、NO2-、-N、非離子氨和TP作為評價參數。對水域各點位水質功能進行評價,各點位水質春季因BOD5較高而達到Ⅴ類標準,水質類別最差,其余季節各點位水質均為Ⅳ類。根據歷年的觀察,在春季、夏季節水庫沿岸附近水域附近經常出現綠色藍藻“水花”,而且密度較大。
4、水環境保護防治與趨勢分析
4.1 污染源解析。
造成青山水庫水質惡化的污染源主要的城市的生活污水, 工業 廢水,農業面源污染,青山水庫沿岸的餐飲娛樂業等。要改善水質必須嚴格控制污水廢水排入庫區,對各類污水進行處理后才充許多排放。
4.2 依法管理、控制水庫富營養化
水庫水域的環境管理應該納入法制軌道,盡可能的完善《青山水庫水域保護條例》;嚴格執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使水環境污染有法可依。
4.3 全面規劃、合理開發
保護水庫周圍生態環境,不再建賓館娛樂場所;對現有的 企業 實行技術改造,采用無污染或少污染工藝;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實現“生態農業”,同時采取退耕還林、流域所在城鎮拆違還綠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4.4 加強水環境管理
建立水庫水源保護管理機構,可由環保、林業、水利、農業、 旅游 、規劃等部門組成,實行一體化管理;限制養殖業、旅游業的水上娛樂活動;加強對水庫水域環境監測和科研工作。進一步改善水庫水域水質狀況,使水質明顯好轉,達到二級標準。
參考 文獻 :
[1]樓燕,李峻雷,王國龍.青山水庫水環境質量調查與保護對策[M]《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編緝部, 2000,贈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